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28日 · 2.交友邀請篩選流程。 3.拒絕邀約應誠實表達想法。 1. 建立客觀網路交友標準. 網路交友時代,我們都有不少網友,如果是網紅,追隨者更是數以萬計。 但「朋友滿天下,知己有幾人」,許多人想加我們為朋友是為了推銷,或是別有所求,如果我們來者不拒,不僅徒增困擾,對人際也没什麼實質助益。 人脈網絡專家、同時是社交網站活躍人物,並為暢銷書《建構你的夢想網絡(Build Your Dream Network)》的作者,凱莉霍伊 ( Kelly Hoey )建議我們應該過濾交友邀請。 但大多數人採主觀篩選,不免流於隨意,因此凱莉以LinkedIn為例,推薦幾個客觀標準。 (同場加映: 還在建立「人際關係」? 這位美國媒體公司執行長告訴我們,用這 3 步驟建立「有意義的連結」,才能得到更強大的優勢 )

  2. 2020年1月6日 · 圖片來源:pexels. 想化解拒絕的尷尬最好的方式莫過於使用輕鬆的幽默特別是輕鬆的自嘲式幽默。. 這種幽默方式,能讓對方清楚的感受你的拒絕,而且又不會顯得太激烈。. 對方聽後可能會哈哈大笑,在這樣一種歡樂的氣氛中,尷尬早就不知去向 ...

  3. 2014年10月28日 · 1、快一點回覆他. 當你很明顯不想要,你就該明確、快速回覆對方你想法,切勿推拖、怠慢,以為對方可能就此「忘記」這件事情,事實上是不可能。 訂閱遠見電子報,掌握國內外大事. 若你「假裝」沒有收到訊息,選擇不讀或不回信,他並不會覺得你是沒有收到,反而會認為你是故意不回,平添彼此間嫌隙。 因此,早點給答案是最重要。 2、不要複雜,簡單解釋為什麼. 對於不夠熟朋友、同事,你只需要概略解釋為什麼,像是太忙、需要加班、真沒有錢等等即可,不需要做太多其餘解釋,因為這樣反而會把事情弄得更複雜。 有人甚至還會因此露餡,弄得自己必須說謊來圓謊,更加麻煩。 但若是親密好友,你其實可以跟他多聊一點,這往往能讓兩人之間有更深厚交情,真正朋友,對於你說原因都會予以體諒、了解。

  4. 2013年4月1日 · 2013-04-01. 瀏覽數 7,400+. 人脈就是錢脈,在講究人脈關係的職場裡,沒有人脈,如何擁有升官加薪的機會? 這是一個小祕書變身直銷超業的故事。 在360 行中,直銷業是最現實的人脈戰場。 如新NUSKIN「百萬美金名人」黃昭芳從南部北上讀書,畢業後,只做過集團祕書,全無人脈,認識的人也不多, 卻能從零開始,建立起百人團隊,讓街邊大媽、上班族、到豪門貴婦,只要說到美麗、講到保養品,都願意跟她埋單。 黃昭芳的成功祕訣,就在於她有一套人脈親密學。 對黃昭芳來說,直銷銷售是一場美好關係體驗。 有人為了美麗、有人為了健康、有人為了兼差、有人為了賺錢成功,要讓這一群目的不同、想法不同的對象都能微笑與感動,第一課就是真心。

  5. 2022年1月28日 · 她嘗試過很多種委婉推託辦法,比如說自己早上要先去一趟超市買蔬菜沙拉,或者要幫哥哥送小侄女去幼稚園等,但她得到回應卻是,「那我也跟你一起去送小朋友上學吧」,或者「蔬菜沙拉我也喜歡,我也去買一份好了」。 「為什麼不直接說你更習慣一個人出門,不想被長期打擾呢? 」我問臉臉。 怎麼說都是一起共事人,拒絕她總是有些不好意思。 臉臉撇撇嘴。 有太多人情煩惱並不來自拒絕本身,而是明明不願意付出,又不想要承擔拒絕的代價,所以才總將希望寄託在對方身上,希望對方能夠領情且知趣。

  6. 2020年1月13日 · 無聲勝有聲的拒絕」 遠見好讀. 2020-01-13. 瀏覽數 26,700+. 僅為情境配圖。 圖片來源:pixabay. 有位學者從事教育評論工作,所以經常參加一些家長會之類的活動。 在這些活動中,大家會請他做演講。 但在演講過後,他常常會感到很尷尬:「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習慣性的說:『大家有什麼問題? 可以提出來』。 但是結果讓我感到很難受,因為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冷場。 聽眾的沉默,讓演講者不知所措,這種現象非常普遍。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當我們想拒絕對方,卻又不知如何開口時…試試「沉默」吧_img_1. 職場溝通 閱讀. 有位學者從事教育評論工作,所以經常參加一些家長會之類的活動。 在這些活動中,大家會請他做演講。

  7. 2019年1月25日 · 四個步驟面對被拒絕的難受. 因應被拒絕創傷的自救處方. 遠見好讀. 2019-01-25. 瀏覽數 31,000+.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在感冒的時候會打針吃藥,多喝水多休息;手被割破了,我們會貼OK繃。 我們對於身體的各種傷害,都有著一些最基本的處理建議和應對方法,但是如果被朋友傷害了,失戀了,又該怎麼辦? 很多人束手無策,只能用時間來治療這個傷。 事實上,把這一切交給時間,很有可能會對我們造成長久傷害,雖然有可能會轉好,但也有可能會更壞。 可以這麼說,我們對於情緒的創傷,幾乎一無所知。 有人會建議,情緒上受了傷,可以找一些支持自己的朋友聊天傾訴,就能夠好轉。 這個建議也是有風險的:有的傷害能夠藉由傾訴緩解,但是有些傷害,傾訴之後反倒會變得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