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6日 · 為協助市民辨識詐騙和網絡陷阱,警方最近推出一個名為「 防騙視伏器 」的詐騙陷阱搜尋器,方便市民到「視伏器」內輸入可疑資料,網頁會以不同顏色顯示有關資料的欺詐風險。 不過,警方亦表示因應網絡世界隨時變化,結果只作參考,市民應仍要時刻保持警覺,自行判斷及查證。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范俊業介紹說,市民如果收到可疑來電,遇到可疑網購收款賬戶、交友邀請、招聘廣告、電郵、投資網站等,可到「防騙視伏器」的網頁輸入這些可疑資料,網頁會以不同顏色顯示有關資料的欺詐風險。 如紅色代表「高危有伏」,橙色代表「疑似有伏」,黃色代表「可能有伏」,紫色代表「未有紀錄」,但警方亦提醒不等於沒有詐騙風險,市民仍要保持警惕。 警方強調,搜尋器所顯示的結果只供參考,市民應自行判斷及查證。

  2. 2021年11月3日 · 警方相信疑犯是趁人多擁擠或受害者上扶手電梯之際用手機偷拍然後疑犯更在社交討論區將這些照片或短片出售獲利每條片段售價由數十至數百元不等警方鎖定疑犯身份後昨日派員於彩虹港鐵站埋伏發現疑犯在扶手電梯尾隨一名女學生並以手機拍攝女生的裙底警員隨即上前將他拘捕。 疑犯為一名20歲男子,報稱無業,無黑社會背景,警方相信他是單獨犯案。 其後,警方再搜查疑犯將軍澳健明邨住所,在電腦檢獲大批偷拍裙底相或短片,以及發現3把仿製手槍、2把仿製步槍、9000多顆BB彈。 另外,單位內亦發現一張屬於其他人的八達通,八達通失主去年9月已報失。 因此,警方亦拘捕與疑犯同住的49歲母親。 兩名被捕人涉及「非法拍攝或觀察私密部位」﹑「盜竊」及「管有仿製槍械」等罪。

  3. 2021年2月23日 · 要積極運用檢察機關的調查核實權。 」吳世東說在這類騙婚案中多數受害方文化程度不高自我維權意識不強與騙婚者相處時間很短對騙婚者的真實情況和信息信息掌握得也很少舉證上有一定難度。 因此,檢察機關主動開展調查核實工作,有利於查明真相,推動案件正確處理。 他還表示,檢察機關要加強與民政、公安等部門的溝通配合。 通過檢察建議等方式,督促民政部門認真覆核相關登記信息,對於錯誤登記的依法主動刪除;對構成犯罪的,督促公安機關及時立案偵查。 吳世東建議,如果發現被騙婚了,應當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和民政部門報案,如果得不到處理也應當及時向人民法院起訴,防止超過起訴期限,影響自身權利的救濟。 如果這些辦法都不奏效,則可以像姚某那樣向檢察機關申請監督,以保護其合法權益。

  4. 2021年8月1日 · 2021-08-01 15:39. 來源:香港商報.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罪科)自2015年推行「守網者」計劃,致力透過多元化及嶄新的服務協助重要基礎設施、不同業界和市民應付日益嚴重的網絡威脅。 隨着網絡陷阱不斷演進,虛假資訊、網絡欺淩、誘識兒童、深度偽造,已成為新型網絡隱患。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近期推出「守網者」一站式平台,為網民提供全面網絡安全、資訊保安以及科技罪案防罪資訊,引領全城做個醒目數碼公民。 「守網者」設有網站、Facebook、Instagram專頁及YouTube 頻道。 讀者可前往「守網者」網站 https://cyberdefender.hk/ ,提升自我、培育數碼素養。 [責任編輯:劉深]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5. 2019年4月11日 · 報稱任教學助理男子3年前涉偷拍1名男子如廁事後被控以4項不誠實使用電腦罪名昨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再提堂。 作為首批「萬能key」失效後處理的案件,控方昨日多次更改處理方式,舉旗不定的態度遭辯方及裁判官批評「出爾反爾」、「方針大亂 ...

  6. 2023年10月21日 · 警方在上述工廈單位及其位於將軍澳的住所搜查,檢獲大批女性衣物,包括多間女校的校服、高跟鞋、女性內衣、絲襪、假髮、化妝品等。 劉嘉豪指,案發當日疑犯所穿的德望校服暫時未尋獲,警方會調查他的電子儀器,有沒有與案相關的證據,暫時亦未接獲其他學校報案指有同類事件發生。 至於被捕男子是否有易服癖,警方說,由於檢獲不同女性物品和衣物,警方會循相關方向調查。 據了解,被捕男子姓張(30歲),本地居民,報稱任文員,有偷窺案前科,現正被扣查,由黃大仙警區重案組第一隊繼續跟進。 劉嘉豪強調,窺淫是嚴重罪行,而且行為卑劣。 根據香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159AAB條窺淫罪,一經循公訴程序定罪,最高可被判監5年。

  7. 2021年7月21日 · 「起底」的人將當事人的個人資料連同威脅或恐嚇的字句一同發布,例如在網上平台上載家長和幼童的相片及個人資料,並揚言會攜帶麻包袋接小童放學,意圖威脅及恐嚇當事人,令受害人擔心自己及家人的安危,甚至有人有家歸不得。 當日,曾國衛在二讀發言時說,雖然特區政府和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一直致力打擊「起底」行為,但「起底」暴力行為在過去幾年越來越猖獗及惡劣。 自前年6月至今年6月,私隱公署共處理超過5800宗侵犯個人資料私隱的「起底」個案,並341次主動聯絡18個相關網站、社交平台或討論區的營運商,要求移除638條涉及「起底」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