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陳克勤解釋這個選擇背後的原因:「一是因為多線敘事,有五條線平均在走,每個角色的都有不同的觀點,攝影第一個難題就是觀點選擇。 劇的主題想談的是善惡也許不是絕對,君陽導演也不希望觀點單方面過度偏重受害者或加害者家屬,所以攝影觀點也要不斷 ...

  2. 2016年5月13日 · 原因一:題材黑暗,不代表電影不能有幽默元素. 自諾蘭的《黑暗騎士》三部曲開始,超級英雄電影開始不若以往那樣,給人輕鬆無腦的爽片印象,反之越來越開始著重於這些英雄的內心戲,而同理也漸漸運用在 Netflix 的影集系列如《夜魔俠》、《潔西卡瓊斯》。 只是比起《蝙蝠俠對超人》中以薄弱的理由讓蝙蝠俠和超人真的痛恨彼此,The Playlist 認為《美國隊長 3》導演以兩人對法案產生歧義,而大打出手的處理方式較讓人信服,正因為如此,電影也有更多可放入輕鬆元素的空間。 原因二:角色塑造較強. 《美國隊長 3》在上映前普遍讓粉絲擔心的,即是電影中出現的大量復仇者、加上還要介紹新角色這件事,畢竟角色太多向來不是件好事,加上這次又是美國隊長的獨立電影,一旦故事線太複雜就很容易失焦。

  3. 2019年8月15日 · 也因此本片的開頭與結尾 20 分鐘的序言與結論,瞬間成了全片最無趣的段落 當然在這些段落裡頭,篇幅特別吃重的學院教授大衛卡羅爾 (David Carroll)之缺乏個性魅力、說服力與故事性,也是無論再的電腦特效與視覺輔助都無法解決的。

  4. 2016年10月11日 · 氣勢如日中天之際,1989 年渡邊謙在拍攝首度主演的電影《天與地》時,突然被察覺得了急性骨髄性白血病,緊急抽換角色,入院治療,好險最後漸漸恢復,又再投身演藝圈,帶給觀眾更精彩的作品。

    • 編劇為什麼要田調?
    • 編劇與演員如何合作?
    • 為什麼編劇塑造的角色不一定能百分百還原?
    • 「追劇」也能練習文本分析?

    從事影像編劇近二十年的吳洛纓,開宗明義如此表示。談到近期讓她印象深刻的作品,是2012年開始執筆、2015年播映的《哇!陳怡君》,談年輕人如何投入政治、從事改革。吳洛纓表示,當時隱隱感覺到一股年輕世代的力量準備衝撞體制,後來也確實有許多劇本描繪的事件在未來一一發生,像是農地污染與工廠工人的事件、搖滾樂手從政,及原本要寫入的女性當選總統等,周圍的人都說這簡直像是預言。 聽起來很玄,其實沒什麼秘訣,就是歸功於扎實的田調,藉由深入了解並梳理脈絡,讓自己得以洞察到一些未來跡象。 「任何一齣戲都需要田調,特別是專業技能、技術題材更需要,採訪、閱讀只是基本動作。」吳洛纓強調,即便是常見的校園愛情故事,也得去了解現代學生在關注什麼、聊什麼、活躍什麼網路平台等,才能與要對話的族群「保持熱線」。 對此,一旁的...

    不論是原創或委託劇本,都是編劇經過大量吸收與消化素材,從中淬煉出精華後產出的作品。那麼,作為詮釋者的演員,要如何確認自己真的「讀懂」劇本? 馮勃棣舉例,過去曾寫過一部定位略帶哀愁的輕喜劇,但演員過猶不及,整場變成演員個人的搞笑秀,表演偏離了故事核心與調性,更無法帶領觀眾反思原本蘊藏其中的哲理,這便是沒有掌握到劇本主軸所造成的謬誤。他進一步建議,若想了解一名邏輯清楚的編劇「為什麼會這樣寫」,演員可以考慮上編劇課,對於劇本結構會有更深的認識。 對此,吳洛纓也點出,若能綜觀全局地去了解角色存在的原因,表演就能更到位。她以一句台詞為例——演員敲門對老闆說:「車子洗好了!」若背後的動機是催促老闆趕往下一場會議或意圖打斷人物正在做的事,那口吻跟動作會截然不同。 當然,要讓所有的演員都去上編劇課,有些強人...

    延續前面的討論,即便演員已經找到劇本的核心概念、明白編劇想傳達的訊息,從文字轉譯成表演,仍或多或少和編劇原先的想像不同。 然而,造成「差距」的因素,並非僅是演員的表演詮釋各異,導演的拍攝手法與投資方的策略考量,也都會影響角色的最終模樣。 吳洛纓表示,她曾在戲劇播出時,拿出劇本一場場核對,不是在檢討演員的表演,而是在檢查自己的文字如何被呈現,確認自己想傳達的訊息足夠清楚而準確。「所謂的『落差』不一定不好,而是和原先想像的樣子不同。」吳洛纓以《滾石愛情故事》為例,原先想傳達男、女主角介於友情與愛情間的曖昧情感,因導演採用偏向偶像劇的手法呈現故事,成果便與她設計的有些差距。 馮勃棣則分享了一個因市場策略而影響整體定位的案例。他的原創電影劇本《帶我去月球》在談一位想追夢、完美主義、自視甚高的女主角,...

    一個角色從無到有,過程中有太多影響因素,演員還能做什麼呢?就是盡量地充實自己,透過表演為角色加分。兩位編劇也在講座最後給予中肯建議──多看、多思考。 不論是編劇或演員,馮勃棣鼓勵大家多看不同類型的作品,當你看的數量夠多,便能懂得舉一反三,也就是說,「追劇」可以是練習文本分析的最佳時機;吳洛纓則提醒道,練習純粹而高度專注很重要,讓意識回到當下,專心觀察並思考背後的原因,編劇的研究精神同樣適用於表演上。 兩人尤其推薦觀看好萊塢作品,藉由觀察國外編劇安排的轉折點、整體結構的時間分配等,了解常見且基本的「英雄旅程」與「三幕劇結構」概念;再藉由生活中的練習,讓分析劇本成為「本能」,便無所謂刻畫或塑造了。

  5. 2016年6月10日 · 「近期的續集電影面臨了慘敗,很大的原因是好萊塢將成功的元素如角色、主題設定為成功的基石、如真理般的公式,而他們認為只要利用這絕對的公式即可避免失敗。

  6. 2017年9月8日 · 雖可以理解導演如此做的原因,仍很難不感到有些失落。 此外,對比電影前半段的節制與耐心,後半段節節升高的衝突也莫名有著過於明顯的斧鑿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