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疫苗接 種 ( ㄓㄨㄥˋ ) [註 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是將疫苗製劑接種到人或動物體內的技術,使接受方獲得抵抗某一特定或與疫苗相似病原的免疫力,藉由免疫系統對外來物的辨認,進行抗體的篩選和製造,以產生對抗該病原或相似病原的抗體,進而使受注射者對該疾病 ...

  2. 2020年11月10日 · 輝瑞製藥表示每瓶的多餘劑量是為了避免運輸時可能發生的溢出及應付施打時的突發情況因為先前未有獲得許可使用瓶內的剩餘疫苗所以前線醫護人員都會按照藥廠的使用建議抽取5劑疫苗後便將疫苗藥瓶棄置

  3.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OVID-19疫苗接種預約系統 為台灣 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 與 疾管署 研究結合現有相關系統研發而成。 主要是為了更有效管理 台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 疫苗施打與提升民眾便利度而開發避免民眾應不必要的排隊與群聚增加染疫風險 [1] 。 規劃歷程 [ 編輯] 2021年5月 [ 編輯] 26日, 行政院長 蘇貞昌 於本日疫情會議中表示會請 疾管署 與 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 研究結合現有的相關系統。 31日, 行政院長 蘇貞昌 請 行政院政務委員 唐鳳 加速完成疫苗預約平台的設計與測試,目前規劃將以「健保快易通」APP為基礎,並已完成初步設計,但還需進行相關測試 [2] 。 2021年6月 [ 編輯]

  4. 儘管有些人在接種疫苗後不久會因年齡或潛在疾病而引起不適,但目前尚未有明確證據表明注射疫苗後的死亡事件與疫苗本身有直接的關係 [558] [559]。 各國接種計劃大規模展開,接種人群中所產生的一些症狀與疫苗的關係,有待進一步研究、調查。[560] [561]

  5. 疫苗是一種生物製品,可提供對特定傳染病的有效獲得性免疫 [1] 。 疫苗可用細菌、病毒、腫瘤 細胞及代謝產物等製成的可使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而疫苗接種可使接受方獲得免疫力。 英語中,疫苗一詞「 vaccine 」源自於愛德華·詹納所使用的牛痘。「 vacca 」為拉丁文,意即牛。

  6. 世界衛生組織 建議在麻疹流行地區應在嬰兒九個月大時施打疫苗對於非流行地區則在一歲大時施打麻疹疫苗是一種 活性減毒疫苗原來是粉末狀在施打前必須先泡開之後再進行皮下或肌肉注射疫苗施打後是否有獲得免疫力可以透過血液檢驗確認 [1] 。 歷史 [ 編輯] 麻疹疫苗最早於1963年引入 [2] 。 當年,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得主 約翰·富蘭克林·恩德斯 和同事利用Edmonston-B株,成功研發出了麻疹疫苗並獲批准上市。 1968年,美國科學家 莫里斯·希勒曼 和同事改進了此疫苗,而改進版的疫苗自1968年起就是美國唯一在使用的麻疹疫苗。 [3] 希勒曼的團隊於1971年進一步發明了 麻腮風三聯疫苗 (MMR) [4] [5] 。

  7. 緊急使用授權(EUA) [编辑] 中華民國2019冠狀病毒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審查標準:須檢附疫苗產品的化學製造管制資料、動物試驗資料,以及執行過的所有人體臨床試驗與風險效益評估報告 [6]。 疫苗專案輸入流程 需委託藥商申請並檢具以下資料,待食藥署召開專家會議審議,由「指揮中心」核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