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2月7日 · 3. 當我跟孩子一起在坐地鐵時,孩子大聲說:「旁邊的人放屁!」 4. 帶著孩子去吃早餐,結果他因為時間來不及,竟直接端著牙刷、毛巾、大臉盆跟我們一起出門。 5. 到別人家作客,一走進去就說:「你家怎麼那麼小?

  2. 2024年4月3日 · 國家發展委員會(國發會)2015年發表的「網路沉迷研究報告」提及,憂鬱、課業壓力、家庭關係不佳,甚至敵意,與手機癮有正向關係。 教育部2014年的「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也提到,網路成癮的程度越嚴重,相關的身體化症狀就越多,包括頭疼、失眠、肌肉麻木及痠痛、眼乾、視線模糊等。 學生所有的零碎時間都被手機占滿,大腦在一天當中不斷被大量地輸入各種資訊,頻繁看著非常短又即時的影音內容,面對靜態文字的時候,就有相當大比例的同學念不下書──這就是上癮了。 手機癮的毒害,在於澈底破壞了一個學生對靜態知識的吸收能力,以及耗光學生的力氣、干擾睡眠與破壞專注力。 圖片來源:Laura Chouette/Unsplash. 語文能力嚴重退化的學生. 有回下課後,我如往常在輔導區為同學們解惑。

  3. 2018年1月28日 · 2018-01-28.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常常有敏感孩子的父母來問我各式各樣的問題,以下將以我個人實際接觸的案例為主,分享如何加深對高敏感兒的理解。 父母為了孩子煩惱,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孩子在面對某些事物時,無法「順利地」應對,而此時父母的心情,大概會有下面兩種: 一種是為孩子「無法像一般人一樣做到」感到焦慮;另一種是對「自己也一樣不擅長應對」感到焦慮。 「無法像一般人一樣做到」時,會在生活中出現各種不方便,但所謂的「像一般人」其實也是很主觀的概念,往往只適用於某個社會。 就曾有過一家人帶著神經發展障礙症的孩子到海外生活後,原本在日本生活時很在意的事,就變得完全不在意,所以其實不用要求孩子非得像一般人或是其他人。

  4. 「對,如果妳對自己太嚴苛、太扭曲,那就要立刻糾正這種想法,只要知道妳認為自己是怎樣的人就好。要馬上找到原因可能不太容易,而且那也可能是妳不想面對的事情,但我們還是可以努力看看。

  5. 2021年2月8日 · 透視拖延的背後原因,讓你重新動起來. 作者 加蘭・庫爾森(Garland Coulson) 2021-02-08. 拖延讓我們得以暫時避免某些不舒服的內在感受,像是焦慮、恐懼或無聊。 當我們把拖延理解為一種逃避手段,就會知道如何找出各種相應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理解自己為何拖延,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要去了解自己究竟從中得到了什麼。 現在的你可能在想著, 拖延怎麼可能讓我獲得任何東西? 它只會造成我的麻煩。 但是如果你沒有從中獲得什麼,你就不會一直這樣做了,畢竟它也確實讓你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如果要理解這些讓我們陷入拖延迴圈的情緒波動,就要先明白,這些情緒其實都是一種迴避的手段。 換句話說,拖延讓我們得以暫時避免某些不舒服的內在感受,像是焦慮、恐懼或無聊。

  6. 生氣、焦慮、難以面對……薩提爾講師告訴你:別急著解決事情,先懂得靠近各式各樣的自己. 在表面的情緒現象外,可以更進一步探究背後的深層原因,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回應外在。. 圖片來源:IrinaMonte/Shutterstock. 人生的際遇十分奇妙,一切皆有因緣與 ...

  7. 2017年3月10日 · 個案是位老師,表示幾個月前開始,身體狀況一落千丈,經常頭痛、失眠、肩頸痠痛,心情也不知為何變得容易緊張煩躁,覺得自己一直在找自己麻煩,擔心自己工作出錯被罵、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