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6日 · 治療幾天後,病情沒惡化,但老先生還會喘,一直擔心吸不到下口氣,常常按壓床邊的呼叫鈴,家屬也常著急地直接衝去護理站叫人。 護理師看過後覺得還好,住院醫師也被要求來看了好多次,調調吸藥頻次,安撫病人後就離開了。

  2. 3 小時前 · 同受殖民的愛爾蘭,成為日台灣的反抗典範. 1907年,26歲的林獻堂帶著秘書甘得中初次赴日,希望能夠見到仰慕已久的偶像梁啟超。. 關於林獻堂如何踏破鐵鞋無覓處,最後在旅館登記簿意外發現34歲的梁啟超過程,徐淑賢教授在 〈那一夜,在雨夜的奈良遇見你 ...

  3. 2020年6月25日 · 1.訓練葛蕾絲的情緒控管技巧。 葛蕾絲需要學習她這個年紀應具備的應對技巧,並要學著相信自己有能力感受各種不一樣的情緒。 2.她的爸媽要學習訓練技巧。 葛蕾絲的爸媽必須從「救星」變成「教練」。

  4. 3 小時前 · 回首百年,台灣人對議會曾懷抱怎樣的理想與寄望?梁啟超、林獻堂、鍾逸人當年為何推崇「愛爾蘭模式」?畢生在西敏宮對抗大英帝國的愛爾蘭無冕王巴奈爾(Charles Parnell,1846-1891)又如何深深地影響台灣?或許本系列文章能帶來一些啟示。

  5. 2021年10月23日 · 我們的心都受過傷,只有自己能決定自己的藥方──讀《療癒次級創傷》. 次級創傷的高風險族群,往往會認為不是自己本人遭遇苦難,所以會無視身體的警訊,以為只是工作上帶來的一種壓力或副作用,在拖延就診下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圖片來源 ...

  6. 2016年3月13日 · 狀況一:醫師對救治有所保留,家屬堅持力拼到底. 臨床上最常見到的情況是病人病情極不樂觀,但是家屬情感上無法割捨,堅持請醫師治療到底。 黃勝堅醫師曾診治過一位惡性腦瘤末期的小孩,插管前,醫生告訴媽媽:無論插管與否,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不插管,採用安寧療護的話,會少受很多苦;插管之後,可以預見的是反覆血管栓塞及手術,最後死於大出血。 聽完之後,這位母親還是選擇插管,不放棄任何救治的機會。 後來病童果然在幾度大出血與手術中度過最後的生命,顏面被腫瘤撐到完全變形,死於大出血。 半年後這位媽媽寫信給黃醫師,表達內心的懊悔與傷痛。 由於自己的執著與不捨,讓孩子受到如此的煎熬,使得她連求自己和孩子原諒自己當時獨斷獨行的勇氣都沒有。

  7. 2020年9月30日 · 2020-09-30. 每個病人的獨特故事,都與診療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敘事醫學希望喚醒臨床專業照護人員運用與生俱來、貼近人性的聽說故事能力,去給病人適切的診療並同時療癒自己。.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小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