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10日 · 這就回答了你之前的問題:如何讓自己知道重點跟細節的差別。 「原來如此。 」Roy對於這樣的結論似乎有些驚訝,「重要性是要有客觀性的。

  2. 當你覺得社交處境「哪裡怪怪的」時,可以檢視自己所處的情境是否有以下兩種現象: 被忽視、被忽略:明明在同一空間,卻把你當空氣,不交談、不回應,不讓你參與,不讓你知道共有資訊。 說溜嘴的不友善:對方表面客氣,但會有好幾次不明原因的不悅、不耐煩、嫌棄表情,態度明顯不一致。 發生這些狀況的頻率如果讓你有感,就可能被排擠了! 排擠一定有緣由,但不一定跟你有關. 如同春嬌的故事,排擠是無形的,可是排斥一個人,便是傳染否定感給他,當事人不曉得發生什麼事,只感到自己明顯是局外人,對於自己為何被排擠可能不解也不得其門而入,可能試著討好、卑躬屈膝甚至自我懷疑。 排擠有無形的殺傷力,知道自己被討厭、不被需要但不明白怎麼回事,這類無助會讓人提不起勁,最後想逃離那裡。 不只是職場,學校也會如此。

  3. 2021年7月21日 · 不斷逃跑的你,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作者 陳品芳. 2021-07-21. 最常出現的防衛機制叫做「逃避」,意思就是我們會自動遠離造成自己心理壓力的狀況或對象,這又可以再細分為「認知迴避」和「行為迴避」這兩個概念。.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媽媽一句惆悵 ...

  4. 2018年11月1日 · 第一招:問自己「這個症狀或情緒是我的,還是別人的?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正在吸收他人的能量,一個方法是留意你靠近某個人的時候,是否突然感到情緒起伏,或是身體瞬間產生變化。 如果你先前並未感到焦慮、沮喪、疲憊、噁心,你此刻感受到的不舒服,大概至少有部分來自他人。 如果遠離這個人之後,不舒服的情況就消失了,那麼你剛才感受到的東西大概不是你的! 不過,有時你感受到的情緒或症狀,有可能同時來自他人與自己。 情緒會傳染,尤其是碰上你的情緒地雷時。 舉例來說,如果你長期埋怨自己的父親,別人在氣他們的父親時,你也會吸收他們的憤怒。 你如果害怕自己會得慢性病,你將特別容易吸收慢性病患者的症狀。 共感人有自己尚未排解的心結時,會特別容易吸收到別人情緒上或肉體上的痛苦。

  5. 2024年4月3日 · 但是這幾年,在教學現場看到太多讓人難以理解又造成巨大教學障礙的奇怪現象,我實在無法再坐視,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手機成癮」。 過去補習班中堂下課,偶爾需要管秩序,因為同學們會聊天聊得很開心,很大聲。

  6. 2018年3月16日 · 作者 林蔚昀. 2018-03-16. 圖片來源:作者繪。. 這彷彿已經是一種月經文了──每隔一陣子,就會在網路上看到「媽媽情緒穩定是最好的教育」或「父母情緒穩定、不吵架,孩子才會有幸福安定感」這樣的文章。. 我相信這些文章的出發點是好的,是在為 ...

  7. 2016年6月18日 · 作者 黃怡. 2016-06-18. 圖片來源:Tony Judt, 2006. photo credit: Gina LeVay/Redux,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東尼賈德(Tony Judt,1948~2010)生前最後一次公開談話,是在 查理羅斯(Charlie Rose)的專訪節目 ,時間為2010年7月29日。. 他鼻端架著呼吸器,幾乎遮掉大半臉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