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絕密曼哈頓計畫 相關

    廣告
  2. 預訂曼哈頓時代廣場旅館,Agoda價格保證! 鎖定今日至抵價,無需即時付款,更可免費取消訂單,靈活度最高!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日 · 曼哈頓計畫 (英語: Manhattan Project )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 研發 出人類首枚 核子武器 的一項軍事計畫,由美國主導,英國和加拿大協助進行。 1942年至1946年間,曼哈頓計畫由 美國陸軍工程兵團 少將 萊斯利·格羅夫斯 領導,設計製造原子彈的 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 則由核物理學家 羅伯特·奧本海默 負責。 陸軍對軍事行動的慣例是用總部所在地命名,因而計畫中陸軍負責的部分稱 曼哈頓區 。 不過後來「曼哈頓」一名逐漸取代了原有的官方計畫代號 代用材料項目發展 ( Development of Substitute Materials ),成為對整個計畫的稱呼。 該計畫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吸取融合了英國在 合金管工程 中的發現。

  2. 曼哈顿计划 (英語: Manhattan Project )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 期间 研发 出人类首枚 核武器 的一项军事计划,由美国主导,英国和加拿大协助进行。 1942年至1946年间,曼哈顿计划由 美国陆军工程兵团 少将 莱斯利·格罗夫斯 领导,设计制造原子弹的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 则由核物理学家 罗伯特·奥本海默 负责。 陆军对军事行动的惯例是用总部所在地命名,因而计划中陆军负责的部分称 曼哈顿区 。 不过后来“曼哈顿”一名逐渐取代了原有的官方计划代号 代用材料项目发展 ( Development of Substitute Materials ),成为对整个计划的称呼。 该计划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吸取融合了英国在 合金管工程 中的发现。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5月1日 · 曼哈頓計劃 (英語: Manhattan Project )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 期間 研發 出人類首枚 核武器 的一項軍事計劃,由美國主導,英國和加拿大協助進行。 1942年至1946年間,曼哈頓計劃由 美國陸軍工程兵團 少將 萊斯利·格羅夫斯 領導,設計製造原子彈的 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 則由核物理學家 羅伯特·奧本海默 負責。 陸軍對軍事行動的慣例是用總部所在地命名,因而計劃中陸軍負責的部分稱 曼哈頓區 。 不過後來「曼哈頓」一名逐漸取代了原有的官方計劃代號 代用材料項目發展 ( Development of Substitute Materials ),成為對整個計劃的稱呼。 該計劃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吸取融合了英國在 合金管工程 中的發現。

  5. 曼哈頓計劃(英語: Manhattan Project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項研發計劃。 該計劃由美國主導,由英國、加拿大兩國提供支持,成功製造了世上首枚 原子彈 。

    • 早年生活
    •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戰後
    • 晚年生活
    • 影響
    • 外部連結

    小萊斯利·理察·格羅夫斯於1896年8月17日在紐約州奧爾巴尼出生,於家中排行第三,父親是牧師老萊斯利·理察·格羅夫斯(Leslie Richard Groves Sr.),母親是格溫·格里菲斯(Gwen née Griffith)。他的血統有一半是威爾斯,一半是英格蘭,另有少許屬於17世紀來到美國的法國胡格諾派祖先。老萊斯利於1896年12月辭任奧爾巴尼第六長老宗牧師,後成為美國陸軍隨行神職人員。1897年,他被派往華盛頓州溫哥華營(英語:Vancouver Barracks)的第14步兵團(英語:14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es))。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他隨第8步兵團(英語:8th Infantry Regiment (United Stat...

    格羅夫斯從西點軍校畢業後按傳統休假一個月,其後於1918年12月前往維吉尼亞州安德魯漢弗萊斯營(英語:Fort Belvoir)報到。1919年5月1日,他升為中尉。同年6月,他被派往法國,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場進行教育考察。從歐洲回來後,他在9月成為漢弗萊斯營工兵學校的學員。畢業後,他被派往喬治亞州班寧堡的第7工兵團,擔任連長。1921年2月,他返回漢弗萊斯營參加工兵基礎軍官課程。8月,他修畢課程,並被派往駐紮在華盛頓州路易斯營的第4工兵團。接著,他又被調派至沃登堡(英語:Fort Worden)指揮一支勘測分隊。沃登堡距離西雅圖很近,因此他能繼續追求已成為幼稚園教師的格蕾絲·威爾遜。1922年2月10日,格羅夫斯和威爾遜在西雅圖的聖公會聖克萊蒙教堂(St. Clement's Epi...

    建設部

    1940年7月1日,格羅夫斯晉升為少校。三週後,他成為軍需局長埃德蒙·古格里(英語:Edmund B. Gregory)少將的建築事務特別助理。他們兩人相識已久,只因格羅夫斯的父親是古格里的密友。此時,美國陸軍即將展開全國總動員,而軍需局建設部門的任務就是為即將建立的龐大軍隊準備必要的住宿和訓練設施。這項龐大的建設計劃一直被瓶頸、短缺、延遲、成本飆升、建築工地生活條件惡劣等因素困擾;報紙甚至開始刊登文章,指責建築部門無能、笨拙、效率低下。為扭轉局面,建設部引入了一些工兵軍官;格羅夫斯堅守職責,做實事,又擅長驅動下屬,因此成了建設部的目標。他的任務是查勘施工現場並檢查其進度。 1940年11月12日,古格里要求格羅夫斯在晉升上校後立即接管建築部固定費用處的指揮權。同月14日,格羅夫斯就任新軍銜和職務。他後來回憶說: 格羅夫斯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為監督施工的軍需官安裝了電話線,要求每週報告進度,下令在一週內處理好報銷憑證,並向報告出現短缺的工地派出加急人員。他又命令他的承包商租用他們需要的任何特殊設備,並在必要時支付高價,以保證快速交付。此外,他不允許承包商按其認為合適的順序建設營地...

    曼哈頓計劃

    1942年8月16日,工兵總監尤金·雷巴德少將正式成立「曼哈頓工程區」(MED)。此名稱由格羅夫斯和MED的總工程師詹姆士·馬紹爾上校共同選定。鑑於工程區通常以所在城市命名,而MED總部設於紐約百老匯270號,因此被命名為「曼哈頓」。然而,它與其他工程區不同的是,它沒有地理界限,只有一個使命:研發原子彈。此外,馬歇爾擁有工兵部隊師級單位指揮官頭銜,直接向雷巴德匯報。儘管雷巴德對計劃正在取得進展感到滿意,但萬尼瓦爾·布希博士卻不認同,反認為這項計畫需要更加雷厲風行的領導,並建議任命一位高聲望的軍官作為項目總負責人。時任陸軍勤務部隊(英語:Army Service Forces)司令薩默維爾推薦了格羅夫斯。格羅夫斯向美國國會軍人宿舍委員會作證後,在聽證室外遇見薩默維爾,後者告訴他:「戰爭部長已經安排你擔任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總統也已經批准了這一選擇……如果你把工作做得很好,將會使我們贏得戰爭。」同一時間,格羅夫斯無法掩飾自己未能上陣殺敵的失望,只回答:「哦,那件事。」 格羅夫斯在五角大廈的辦公室會見威廉·斯泰爾少將,相討細節。為了避嫌,兩人一致同意格羅夫斯應繼續監督五角大廈項目。格羅...

    1946年,格羅夫斯創建了桑迪亞基地(英語:Sandia Base)並開展新任務。1947年1月1日,管理核能和核子武器的責任從曼哈頓計劃轉移至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同月29日,戰爭部長帕特森和海軍部長詹姆士·福里斯特爾發布聯合指令,創建武裝部隊特種武器計劃(英語:Armed Forces Special Weapons Project)(AFSWP),旨在於軍事方面控制核子武器。2月28日,格羅夫斯獲委任為項目負責人。4月,AFSWP從新戰爭部大樓搬到五角大廈五樓。 1948年1月30日,陸軍參謀長德懷特·艾森豪五星上將會見格羅夫斯,並評估他的表現。艾森豪列舉了一連串有關格羅夫斯的抱怨,涉及他態度粗魯、傲慢、麻木不仁、蔑視規則以及為晉升而不擇手段。艾森豪明確表示,格羅夫斯永遠都不會成為工兵總監...

    格羅夫斯後來成為電子和設備公司史派里(英語:Sperry Corporation)的副總裁,於1948年搬到康乃狄克州達里安,後於1961年正值65歲時退休。他還擔任過西點軍校校友組織「畢業生協會」的主席。1962年,他向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五星上將頒發希爾瓦尼·賽耶獎(英語:Sylvanus Thayer Award),當時麥克阿瑟向軍校生發表了著名的《責任榮譽國家》(Duty, Honor, Country)演講。退休後,格羅夫斯寫了一本關於曼哈頓計劃的書,名為《現在可以說了:曼哈頓計劃的始末》(Now It Can Be Told: The Story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並於1962年發行。1964年,他搬回哥倫比亞特區。 1970年2月27日,總統理察...

    在哥倫比亞河沿岸靠近華盛頓州里奇蘭漢福德區的位置,政府設立了萊斯利格羅夫斯公園,以紀念雖然沒有在當地工作、但在確保漢福德的設施建成和生產鈈來製造原子彈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格羅夫斯。 2007年,低男中音艾瑞克·歐文斯(英語:Eric Owens (bass-baritone))在芝加哥歌劇院(英語:Lyric Opera of Chicago)上演的作品《原子博士(英語:Doctor Atomic)》中扮演格羅夫斯。這部歌劇講述了歐本海默、格羅夫斯、愛德華·泰勒以及其他人在「三位一體」核試前的故事。在1989年電影《直接武力(英語:Fat Man and Little Boy)》中,保羅·紐曼飾演格羅夫斯。而在2023年由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歐本海默》中,格羅夫斯一角由麥特·戴蒙詮釋。

    1965 Audio Interviews with General Leslie R. Groves by Stephane Groueff. Voices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 [2015-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9).11 hours of interviews with Groves on the Manhattan Project.
    The First Nuclear Test in New Mexico. WGBH American Experience. 1945-07-18 [2015-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1). Memorandum for the Secretary of War, Groves describes the first Trinity (nuclear test)i...
    Papers of Leslie Groves at th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在Find a Grave上的萊斯利·理察·格羅夫斯
  6. 曼哈頓計畫(英語: Manhattan Project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一項研發計畫。 該計畫由美國主導,由英國、加拿大兩國提供支援,成功製造了世上首枚 原子彈 。

  7. 小萊斯利·理查德·格羅夫斯(英語: Leslie Richard Groves Jr.,1896年8月17日—1970年7月13日)是美國陸軍 中將,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率領美國陸軍工兵部隊監督五角大樓建設和領導開發原子彈的絕密研究項目「曼哈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