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5日 · 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並非立刻變成敵對,1980年至1988年兩伊戰爭期間,以色列仍軍援伊朗1500枚飛彈,幫助何梅尼對抗伊拉克強人海珊(Saddam Hussein);但從1980年,伊朗也開始支持被多國列為恐怖組織的「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Palestinian

  2. 2024年4月26日 · 4月13日午夜前後,伊朗對以色列發起「名為真實承諾行動」( va'de-ye sādeq)防區外打擊,總共動用約170架無人機、30多枚巡弋飛彈和120多枚彈道飛彈,但是大多遭到以色列的鐵穹(kipat barzel)防空系統擊落。 相較於以往的反擊力度,以色列卻只是點到為止,並未發動大規模空襲,反觀發起上百架無人機攻擊的伊朗,以色列不成比例的回應,反應了其現實的安全困境。 伊朗的地緣實力在2023年之間大幅增長,不只有俄國相互為倚,與沙烏地阿拉伯改善關係後解決家門之急,加入「金磚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更大幅增加安全社群的認同,以色列面對伊朗的處境更為嚴峻。 西方不樂見戰火擴大. 伊朗不成功的飽和攻擊雖然被動凸顯以色列成熟的防空能力,但是以色列並未取得政治的勝利。

    • 往日真的不共戴天嗎?
    • 近代以色列與伊朗的關係
    • 彼此視如寇讎
    • 我的觀點
    • 身處伊朗的感覺

    某天翻看聖經時無意中讀到以斯拉記對波斯王居魯士釋放被囚於巴比倫的猶太人,才驚覺原來之前客戶的牢騷話並非隨口講講而是有根有據的真實歷史,他提到的歐洲人欺負猶太人的往事也非空穴來風,因為「與眾不同」的宗教信仰及生活習慣而被視為和本地人格格不入的外地人,更有甚者中世紀歐洲以天主教為主,受難的救主耶穌基督就是因為猶太教陋習而在十字架受死,所以苦待這些仇人是理所當然的。這樣的原罪也加深敵視散居各國猶太人的合理性,久而久之這種敵視進化成歧視,除了政治上沒有平等權利外連工作選擇都充滿不公平,我們在許多文學作品對猶太人的普遍敘述是吝嗇與貪財,但這都是長久以來他們只能靠放帳借款這類「合法生意」謀生而造成的偏見,因為就業的限制猶太人能選擇的工作機會非常受限。 中世紀的君王往往發動戰爭前就惦記著以猶太人為金主,戰...

    猶太人在承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嚴重人口損失後,終於在聯合國181號決議下於1948年5月15日建國以色列,但是宣佈的喜悅不到24小時,隔天凌晨阿拉伯國家聯盟七個國家就組成聯軍攻向昨天剛慶祝獨立的以色列,當時聯軍人數及裝備數量都完全輾壓以色列,雖然聯軍由穆斯林國家合組但是同為中東穆斯林國家的伊朗並沒有加入聯軍。對於伊朗而言,以色列不是其直接鄰國而沒有領土爭議,再加上其主流的穆斯林什葉派與阿拉伯國家信奉的遜尼派有政治及教義上矛盾,所以雖然各自不同宗教但兩國關係並沒有如此緊張。相對而言身處周圍仇敵環伺的中東地區,伊朗算是其中少有的友善政權,並且當時也是除以色列外中東地區境內猶太居民最多的國家,1950年伊朗甚至成為中東地區首個承認以色列的國家。這段兩國間蜜月期於伊朗巴勒維王朝達到巔峰而同為美國在中...

    一九七零年代前美伊兩國曾有過濃情蜜意,由美國甚至同意出售機密級的F-14戰鬥機給伊朗可見關係的緊密,極其親美的巴勒維國王倒台後代之而起的柯梅尼政權馬上產生180度轉變,態度轉為極為仇美帶領伊朗從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忠實小弟搖身一變成為反美急先鋒。取得政權後未滿週年的1979年11月,一群極端伊斯蘭主義的學生居然佔領了美國於德黑蘭的大使館,並且扣留了館內人員作人質。最丟臉的是美國拯救人質的突擊行動還發生特種部隊死傷慘重的意外,不但人沒救到還落得偷雞不著蝕把米的結局,整個事件在歷時超過一年後草草收場,身居世界強權的美國居然被伊朗折騰得灰頭土臉。 急凍的美伊關係也影響了以色列與伊朗關係,雙方以往的融洽很大部分來自於美國老大哥的搓合,新的最高領袖柯梅尼本來就是個極端伊斯蘭主義狂熱者,而且十分反對昔日巴勒...

    現今伊朗與以色列的緊張關係沒有任何化解的可能,情況只會更壞不會更好除非三項條件能夠改善: 一、伊朗能減少對伊拉克及敘利亞境內對反以勢力的支持,目前兩國政府透過各種管道對境內反以勢力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2020年伊朗高階指揮官蘇萊曼尼被刺身亡直接證明伊朗介入伊拉克局勢之深,否則以色列不需要用無人機的暗殺手段達到阻止目的,這種做案手法與1943年狙殺日本海軍高階將領山本五十六如出一轍;伊朗明目張膽的支持敘利亞阿塞德政權,本來敘利亞從以色列建國開始就軍事衝突不斷,這些年以色列空襲敘利亞造成的傷亡更加深了雙方仇恨,站在伊朗的角度增加一個反以色盟友絕對有利無害;站在以色列的角度敘利亞就是鄰國,存在一個親伊朗的政權有如芒刺在背勢必威脅國家安全。 二、以色列減少對於伊朗核武的憂懼,這些年伊朗核設施遭受的各...

    很多人對伊朗的直覺反應就是傳說中充滿恐怖份子的國家,筆者家人和朋友也不例外聽到要去首都德黑蘭出差都很訝異。但親身感受的卻與以往認知完全不同,也讓自己了解到盡信書不如無書。不僅沒有遇過聞名的恐怖分子,反而是陌生人的熱情接待令人受寵若驚,之前從來沒有在出差旅途中發生直接邀請筆者去他們家喝茶的奇遇,心中當然充滿疑慮和不安,壯著膽子去了後才發現自己實在太小心眼了。他們全家對我的熱情招待讓自己汗顏,陌生人阿巴斯是一個祆教徒(以前課本中的拜火教)分享了很多在地生活經驗。他提到伊朗雖然也是回教國家但是和阿拉伯世界根本風馬牛不相及,因為民族及語言、風俗習慣都截然不同,伊朗人將被誤認為是阿拉人當作恥辱。他還透露其實老百姓對於美國根本沒有敵意只不過官方說法和民間態度不同調而已。 當時的旅館是德黑蘭的高級迎賓旅館...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4年4月19日 · 伊朗以色列軍力對比. 雖然伊朗、以色列雙方在報復攻擊中,都有意進行節制,並傳達無意擴大衝突之意圖,但兩國之間齟齬長達數十年,使各界憂心一旦擦槍走火,爆發全面戰爭,使國際再度陷入危機之中,英國廣播公司(BBC)國際新聞編輯、中東專家波文(Jeremy Bowen)更 直指 以、伊之間的戰爭已「昭然若揭」,因此兩國接下來的態度與回應方式,將成為左右未來發展的關鍵。 以色列:根據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出版的2024年軍力平衡報告,以色列現役兵力約在17萬人左右,後備人力則有約46.5萬,且評估其在訓練與裝備都較區域其他國家更為精良,目前以色列實施的義務役適用於年滿18歲的公民,其中男性須服役36個月,女性則須服役24個月。

  5. 2024年4月21日 · 伊朗13日史無前例以無人機和飛彈直接攻擊以色列,而攻擊是否擊中任何目標引發廣泛的討論,但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21日對高階軍事將領發表談話時,駁斥這類討論都是次要的,強調伊朗民族能在國際場域嶄露頭角才是重點。

  6. 2024年5月27日 · 路透指出,從以色列攻擊規模的限縮、到伊朗事後極度低調的處理方式,都透露出各國外交人員自上周伊朗對以色列進行直接打擊之後,不斷穿梭於兩國之間、竭盡所能避免全面戰爭爆發的努力,似乎已出現成果。

  7. 2024年5月30日 · 路透報導,伊朗15日對宿敵以色列公開下達最後通牒,外長警告以色列應立即停止猛攻加薩(Gaza),否則伊朗將被迫採取行動;但僅僅過了幾小時後,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就軟化語氣,向世人保證除非以色列攻擊伊朗的利益或公民,否則自家武裝部隊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