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4月30日勞動部發函指將十年未調高的勞保投保薪資上限俗稱勞保天花板將由新臺幣43,900元調高為 新臺幣 45,800元,預計於同年5月1日生效。. 2021年通告(2022年調整),因應勞保職災保險費率每3年調整一次,預計調降29個行業職災險費率,調幅為0.01%至0. ...

  2. 歷史. 1958年7月11日為了保障勞工生活促進社會安全立法院制定《 勞工保險條例 》。 關於本條例的施行細則,由內政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並由行政院以命令的方式規定本條例的施行區域。 同年7月21日蔣中正總統發布總統令並制定勞工保險條例全文共87條。 1960年2月24日,行政院命令臺灣省政府開始施行此一條例。 在此之後,勞工保險便成為了全國性的制度。 1977年,當時政府規定每一勞工的基本工資為 新臺幣 600元,勞工投保勞工保險的最低薪資為新臺幣1,160元。 1978年12月,勞工保險的最低薪資調提高到新臺幣2,460元, 童工 (當時的情況)、 學徒 為新臺幣1,740元。 1980年代, 俞國華 出任行政院長後,在行政院長任內成立 勞工委員會 ,處理勞資糾紛。

  3. 2016年4月30日勞動部發函指將十年未調高的勞保投保薪資上限俗稱勞保天花板將由新臺幣43,900元調高為 新臺幣 45,800元,預計於同年5月1日生效。. 2021年通告(2022年調整),因應勞保職災保險費率每3年調整一次,預計調降29個行業職災險費率,調幅為0.01%至0. ...

  4. 其他人也問了

  5. 退休金的兩種制度、三大支柱. 第一支柱: 確定給付制 (DB制)的退休金,如公保、勞保、農保,多屬年金類型(終身領取);有可能面臨支付財源破產的風險。 第二支柱: 確定提撥制 (DC制)的退休金,如退撫金、勞退,繳存多少退休後就領多少;未來面臨通貨膨脹,導致領取所得可支配生活物資縮水的風險。 第三支柱:退休者在退休前,自行的存款及相關投資理財所得之財富累積。 與前兩大支柱多屬社會強制性的保障不同,第三支柱仍是靠個人積蓄來補足前兩項退休所得替代率不足的部分。 勞保年金、勞工退休金的差異.

  6. 臺灣正體. 工具. 中華民國 ( 臺灣 ) 勞工退休金制度 ,於1986年11月1日由 內政部 依據《 勞動基準法 》施行,通常稱為 勞退舊制 。 2005年7月1日由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依據《 勞工退休金條例 》施行新制度通常稱為 勞退新制 [1] [2] 。 勞工保險於1950年施行,其中老年給付舊制原為一次性給付。 2009年1月1日由行政院勞委會施行 勞保年金制度 ,目前勞基法退休金及勞保老年給付二種制度並行,二種制度都有新制及舊制之分別。 立法沿革 [ 編輯] 勞退舊制. 1984年7月30日,施行《 勞動基準法 》。 1986年11月1日,內政部依據《勞動基準法》第53條到第58條,施行勞退舊制。 勞退新制: 1998年,行政院勞委會(今 勞動部 )制定《勞工退休金條例草案》。

  7.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簡稱 勞保局 )為 中華民國勞動部 所屬機關,負責主辦 勞工保險 與 就業保險 ,並受委託辦理 國民年金 與 農民健康保險 。 沿革. 勞工保險局一樓服務台出入口. 1950年, 臺灣省政府 開設勞工保險,委託 台灣人壽 勞工保險部 負責勞工保險業務。 1960年4月16日,「 臺灣省勞工保險局 」成立,中央主管機關為 內政部 ,地方主管機關為省/市政府社會處或社會局。 業務、財務及爭議事項由「 勞工保險監理委員會 」負責。 1968年,《勞工保險條例》第一次修正, 行政院 修正《勞工保險條例施行細則》,勞工保險之實施區域擴大至 金門縣 、 連江縣 及 臺北市 。 1970年,臺灣省勞工保險局改名為「 臺閩地區勞工保險局 」。

  8. 中华民国(台湾)劳工退休金制度,于1986年11月1日由内政部依据《劳动基准法》施行,通常称为劳退旧制。2005年7月1日由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依据《劳工退休金条例》施行新制度,通常称为劳退新制 [1] [2]。劳工保险于1950年施行,其中老年给付旧制原为一次性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