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1. 地磚磁磚隆起修補diy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facebook.com

    地磚隆修補、空心灌注,施工保固,免費估價-40公分每片500/60分公每片$600. 地磚爆裂、縫黑、地面髒,免挖免換,用膠料修補免費估價-40公分每片500/60分公每片$600

搜尋結果

  1. 質磚都會加上一層釉,使其具有防水及保護作用及增加磁磚的色彩。 瓷質磚(porcelain tile) [ 編輯 ] 瓷質磚 是白色細黏土經過極高的高溫燒成的,比普通瓷磚要堅硬及防水,可以染上不同的顏色,也可以模擬製成其他磚類的樣式。

  2. 而另一方面,街道地磚下通常直接是泥沙,長年累月後或會自然流失而需要重新鋪設。 砌磚工需要先把磚頭弄起,填補泥土及平整後重新砌磚,最後再將磚頭磨平 [1] 。

    • 材料
    • 製作工藝
    • 磚的砌法
    • 參見
    • 延伸閱讀

    最初是用粘土做原料製磚,尤其利用在農業上肥力非常低的紅土,這種紅土磚有很高的堅固性,在人類的各種古代文明中都能發現紅土磚的存在。從20世紀開始,由於工業革命的發展和環保意識的崛起,人們開始用一些新的原料來做不用燒製的工業磚,這些工業磚在製作上明顯比紅土磚簡單,且承重力巨大。工業磚的常見材料有:頁岩、粉煤灰、砂、建築垃圾等,經常配以水泥等凝固劑混合為一。

    磚的製作材料最早使用石頭,稱為石磚;後出現由粘土涼曬後而成的泥磚,稱為土胚磚;由粘土參合煤炭煅燒的稱為粘土磚,用不同工藝,用粘土煅燒的,呈青灰綠色的磚為青磚。 1. 石磚, 將石塊打磨成長方體即可; 2. 泥磚,用一個木製容器,鑲入粘土,待粘土形狀固定後涼干,或曬乾即成為泥磚或稱土墼,建為土墼厝。 3. 紅磚與青磚的製作工藝相似,將塊狀粘土進行煅燒,煅燒的場所稱為磚窯;通常青磚品質較高,價錢也較貴。 1. 1970年代的製磚工廠 2. 成堆的紅磚

    由於磚的物理特性是抗壓強度遠大於抗拉、抗彎和抗剪強度,同時磚又是小塊材料,因此必須採用某些特定的砌法。 1. 交錯砌法。這是磚牆最基本的砌法,儘量保證上下皮磚儘量交錯,一般不允許出現上下通縫。 2. 順丁砌法,順即平行於牆的方向的磚,丁即垂直於牆的方向的磚。 3. 疊澀。是用磚通過一層層堆疊向外挑出,或收進。主要用於建築檐口的出挑。 4. 拱。由於磚只抗壓,而具有理想曲線的磚拱既不產生彎矩,也不產生剪力,只有軸向壓力,很適合磚這種材料的物理特性。磚拱在西方古典建築中有大量的運用,尤其是教堂,在中國古典建築中,採用磚拱的建築又稱為無梁殿。

    [在維基數據編輯] 1.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磚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1. Clay bricks and rooftiles, manufacturing and properties, M.Kornmann and CTTB, Soc. Industrie Minérale edit. Paris (2007) ISBN 2-9517765-6-X

  3. 其他人也問了

  4. 磚型建築材料常總稱為「磚石」,依其材料用途形狀製作方法等不同有各色各樣的包括黏土磚(土坯磚)、紅磚與青磚(窯燒)、石磚(石材切削而成)、混泥土磚、空心磚、ALC磚(白磚等)、玻璃磚、花格磚、耐火磚、尺磚(舖道磚)、連鎖磚、磁磚、圍牆

  5. 磚頭通常呈現灰色或磚紅色,既可以作為墙体的裝飾貼片,也可以成為真正的承重結構,在鮮少發生地震的地區是當地民居、教堂和大學的主要建築材料。

  6. 砌體結構,也叫磚石結構,是磚材與石材結構的合稱,相對木結構而言強度更高,耐久性更好,故多用來建造重要的宗教、軍事、政治建築。 中國早期的砌體結構的代表建築有 萬里長城 。

  7. 目前在北台灣地區某些的文化園區、歷史街區之室外地面上可見露出TR字樣商標之磚面,均是再造歷史現場,以現代工法再利用老磚鋪設而成,並非園區、街區本身既有鋪設之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