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7日 ·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人,政治活動家,社會活動家,易學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保護者, 臺灣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台灣前 立法委員 ,有「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之稱。. 台灣大學 ...

  2.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人,政治活動家,社會活動家,易學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保護者, 臺灣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台灣前 立法委員 ,有「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之稱。. 台灣大 ...

  3. 2024年3月17日 ·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台湾 云林县 北港镇 人,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易学家,教授,中国传统文化支持保护者, 台湾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进党创党元老之一,台湾前 立法委员 ,有“台湾第一民主战舰”之称。. 台湾 ...

  4. 2024年3月17日 ·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人,政治活動家,社會活動家,易學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保護者, 臺灣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台灣前 立法委員 ,有「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之稱 ...

    • 早年
    • 活動
    • 逝世
    • 家庭
    • 影響
    • 相關作品
    • 外部連結

    家庭背景

    鄭南榕的父親鄭木森出生福建省福州市,在台灣日治時期晚期由於父母雙亡,自中國大陸抵達臺灣投靠親戚。雖然福州人在臺灣有群居的習慣,但鄭木森相當融入閩南人社會。鄭母謝惠琛居於臺北州基隆郡,為閩南裔。也因此作為外省人的鄭木森在臺北市與謝惠琛結婚時,遭謝惠琛親屬強烈反對。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鄭南榕一家也受到父親為外省人的影響,透過鄰居保護才避免部分激進份子騷擾、攻擊。 局勢穩定後,鄭木森在中興紙廠擔任主要幹部的福州市鄉親介紹下,帶領一家遷居至宜蘭縣羅東鎮。1947年9月12日,鄭南榕於臺灣省臺北市城中區漢口街出生,當地多為閩南人,故鄭南榕以閩南語為母語。鄭木森夫妻兩人在中興紙廠福利社開設理容美髮院維生,儘管收費較外面便宜,不過由於紙廠本身能提供穩定的客源以及免費的宿舍,使得居住在此的鄭南榕一家生活並不匱乏。之後鄭南榕的弟弟鄭國飛、鄭肇基和鄭清華也接繼出生,4人便在中興紙廠宿舍區內居住著。 鄭南榕在小學開始第1天,便因省籍被同學嘲笑而打架。轉學之後,鄭南榕和弟弟都自認為本省人,且聯合本省人陣營和其他外省人打架。儘管鄭南榕常跟其他孩子一同遊玩,但是在小學成績部分也保持優秀的成績,甚至選上由小學模...

    大學生涯

    父親經商時為人作保失利而使得家中經濟受到影響,高中畢業後的鄭南榕認為身為長子的他必須協助家中經濟條件得以改善,並且讓弟弟能夠繼續獲得教育。為此鄭南榕考取大學聯考並選填志願時放棄較為喜愛的文科,而選擇較多職業選擇、位於臺南市的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就讀。但是學習1年後,發現對於工程科學系沒有興趣的他決定辦理休學,重新投入考試,而進入輔仁大學哲學系就讀。1968年時,大學二年級的鄭南榕轉學到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就讀。 鄭南榕本來希望能成為哲學家或哲學系教授,但在殷海光被禁止教書、李敖和邱延亮遭到逮捕、《自由中國》被查禁等事件發生後,使得鄭南榕放棄該想法。在就讀台大哲學系時,鄭南榕閱讀胡適、殷海光、李敖等自由派思想家的著作,大學二年級時更每週拜訪當時遭軟禁監視的殷海光。鄭南榕當時關心思想問題,主要研讀邏輯、並對古典自由主義有所研究。 鄭南榕之後稱呼自己為「行動思想家」,但是也提到:「我是個一流主義者,對人生的不清不楚,深覺痛苦。」儘管這時鄭南榕對於政治並不敏感,不過他認為中國歷史的發展無法產生出自由民主的社會,因此主張臺灣應該獨立以保住優點。由於堅持不選修當時中國國民黨所要求的必修課...

    建立家庭

    由於成功大學的同學委託轉學至輔仁大學的鄭南榕寄信,使得他有機會結識出身於苗栗縣銅鑼鄉、當時一同就讀輔大哲學系的葉菊蘭。在新生訓練就被吸引的鄭南榕回到家便馬上讓父母知道此事,並且開始熱烈追求葉菊蘭。除了每天寄信給葉菊蘭表示愛以外,還要求自己的弟弟跟葉菊蘭結識,甚至在校園布告欄上公開兩人戀情以阻止其他追求者。在鄭南榕轉學至國立臺灣大學後,葉菊蘭轉入輔大法律系,仍維持兩人的交往關係。葉菊蘭的父親葉睦宗基於族群因素,強力反對身為客家人的葉菊蘭和外省籍的鄭南榕交往,並且在葉菊蘭畢業後馬上將其帶至苗栗縣教書。 當時在臺中服兵役的鄭南榕先是到葉菊蘭家中,但是馬上遭到葉睦宗趕走。之後鄭南榕以寄信、托信乃至於電報的方式向葉菊蘭傳達訊息,這使得葉睦宗感到十分生氣卻又難以阻攔兩人交往。之後葉菊蘭先是欺騙父親要和員工郊遊,1972年2月時與鄭南榕到臺北市法院公證結婚。同年10月鄭南榕在自預備軍官退伍後,與葉菊蘭共同在臺北市生活,並且一直結婚1年後才獲得家人的承認。 之後葉菊蘭在親自寄信給東海廣告公司總經理徐達光,在突破性別限制後成功進入東海廣告公司工作,並且短短幾年內從業務企劃晉升至處長一職。儘管妻子葉...

    創辦雜誌

    在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以及後來的林宅血案發生後,1981年開始,34歲的鄭南榕轉而以自由作家的身分為當時的《深耕》、《政治家》等黨外運動雜誌撰稿,開始思索有關臺灣前途等問題。同時他也經常前往立法院旁聽,藉此學習政治發展、新聞評論和報導寫作的方法。而面對當時黨外運動雜誌在出版後就會被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查禁而使得內容遭到封鎖,1984年3月鄭南榕開始計畫自行創辦黨外運動雜誌以挑戰當時政治禁忌,對此他提到:「像我這種思想訓練深厚的人,辦雜誌是實踐信仰最適當的方式。」 之後他開始到處收集大學畢業證書並向行政院新聞局登記為發行人,最後他一共在創辦雜誌前就申請了18張雜誌執照。其中鄭南榕計畫以便於當政府下令停刊時,雜誌社仍然能夠以類似名稱的申請執照繼續發行新的刊物。之後分別由鄭南榕擔任創辦人、李敖擔任總監、陳水扁擔任社長以及林世煜擔任發行人,於3月12日時共同創辦了黨外雜誌《自由時代周刊》。其中雜誌社口號訂為「爭取百分之百的自由」,並且試圖鼓吹民主自由風氣能夠在臺灣獲得發展。這時他除了繼續徵詢其他人提供資料外,還逐步建立印刷、裝運和行銷等網絡。之後儘管警方多次依照《臺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

    批判政局

    其中《自由時代周刊》多次撰文專題報導如三七事件、岩灣事件、520事件、張憲義事件等系列,批評中華民國國軍、情治機關以及蔣中正家族等政軍經各界內幕弊案,而這三者在過去則被新聞媒體視為報紙與雜誌不能碰觸的言論話題之一。其中《自由時代周刊》多次報導有關蔣中正家族部分,這包括有蔣中正的過去以及家族權力鬥爭等,並且多將種種禁忌話題列為每期雜誌的封面。這些鄭南榕批評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政府以及國家元首的作為,使得一些官邸派與元老派人士認為他「離經叛道」,而曾經擔任行政院新聞局局長的宋楚瑜以及張京育也不滿鄭南榕的作法。而由於包括當時軍方重要元老郝柏村、中華民國國防部部長宋長志、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陳守山、以及前任中華民國國家安全局局長汪敬煦都曾經遭受《自由時代周刊》批評,這使得當時軍方與極右派人士便曾公開指責鄭南榕為「敵人」;而在宋心濂接管國家安全局以後也開始關注鄭南榕的相關動態,甚至在給情治單位的公文中將鄭南榕列入「危害對象」。 在1984年年底江南案發生後,《自由時代周刊》轉載了《蔣經國傳》並且多次公開蔣中正的歷史或者是蔣經國的病情。此外雜誌社也曾經在1987年時協助許添財出版《台灣經濟大...

    解除戒嚴

    1986年時,鄭南榕則開始基於對於自由主義的信念而決定以雜誌社為基地、發起種種民主改革行動,對此他還表示「做一個『鷹派』的黨外,鷹派之道無他,永不屈服而已」。而受到當時亞洲處於民主化運動興起的影響,鄭南榕則期望能籌辦活動以突破戒嚴體制。同年2月,鄭南榕開始和江蓋世、江鵬堅等黨外運動人士策畫可能的活動。最終決定於5月19日發起主張解除戒嚴的519綠色行動,抗議中國國民黨政府在臺灣實行臺灣省戒嚴令長達36年。隨後鄭南榕開始於雜誌社討論活動進行方法,並且在每期《自由時代周刊》登上廣告宣傳。儘管當時一些人認為受到戒嚴體制的影響將僅有少數人會出面在指定時間參與活動,不過鄭南榕仍然不斷透過雜誌進行宣傳,甚至發起臺灣各地的串連活動。 5月19日,鄭南榕依照計畫以「紀念台灣戒嚴日」為由,帶領示威群眾聚集在臺北市艋舺龍山寺,包括陳水扁、謝長廷等黨外運動重要人士皆前往現場,並且成功在艋舺龍山寺聚集數百名黨外運動支持者和群眾。而面對數千名鎮暴警察以人牆包圍群眾,示威民眾則是直接靜坐抗議並且與警方對峙長達12個小時。這次事件成功得到《時代》和《新聞週刊》等國際新聞媒體的關注,開始報導臺灣黨外運動人士提出...

    開始自囚

    自1989年1月27日開始,鄭南榕宣布將自己關在位於臺北市民權東路的時代雜誌社內自囚。其中鄭南榕買了一張軍用的行軍床後開始於雜誌社生活,藉此讓檢調單位無法以有逃亡嫌疑逮捕鄭南榕。同時鄭南榕也開始雇用工人在雜誌社辦公室內外安裝防禦工事,這包括同時加裝鐵窗和網子以阻擋催淚彈的攻擊,並且為雜誌社門口以及樓梯另外加裝鐵門以阻擋警方逮捕速度,另外還準備有防禦攻堅的木劍、探照燈以及發電機等設備。與此同時,許多來自各地的義工也輪流駐守在雜誌社,一方面防範軍警發起攻堅行動強行逮捕鄭南榕,另外一方面也希望能阻止鄭南榕因為司法單位拘提而自焚。 其中計畫在警方強制攻堅後採取自焚手段的鄭南榕,在總編輯室桌下擺放了3桶汽油、並且用膠帶黏著1只打火機。但這時一部分人認為鄭南榕的承諾並不會真的實現,甚至還會願意幫助鄭南榕購買汽油等用具。而儘管知道鄭南榕個性的葉菊蘭因為不敢勸說鄭南榕,而曾經在瞞著鄭南榕的情況下拜託陳永興、黃明宗、李勝雄、盧修一、田孟淑等人,希望這些親友能夠讓鄭南榕打消自焚的念頭。但是鄭南榕並沒有因此放棄想法,除了認為自己的死亡將能夠促成臺灣社會進步外;甚至他還認為臺灣人應當仿效過去韓國學生運動...

    因投擲汽油彈意外身亡

    1989年4月7日上午7:30分,在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分局長王郡以及刑事組組長侯友宜召集相關人員進行值勤前教育,而當時雜誌社內除了鄭南榕一家外還有4名雜誌社員工與5名志工熬夜留宿。其中已經獲得雜誌社辦公室現場圖的警方部署了刑事組組員、消防隊以及霹靂小組前往雜誌社,總共約有200人參與了這次拘捕行動。警方還安排了2組成員在雜誌社附近搜证,另外還有一組蒐證小組則是隨同拘提組人員行動,而法務部調查局也派人前往現場蒐集情報。到了8:55分時,調查局人員開始同時播打雜誌社的電話表示要訂閱長期雜誌,希望藉此癱瘓電話線路以避免之後雜誌社向支持群眾求援。不過在這之前當時擔任雜誌社總務主任的邱美緣發現中山分局的2部警車於大廈附近後,便立刻向鄭南榕通報警方可能要進行逮捕行動。 之後警方分成兩路行進分別從電梯和樓梯前往三樓雜誌社,期間雜誌社志工陳元芬在從雜誌社離去時於一樓樓梯間遭遇警方,並且馬上被控制行動。但是兩組人馬在撞開門並衝至三樓後,第一時間因為樓梯間加裝一道鐵門而無法入內,在中山分局民權二派出所主管張奇文宣讀拘票內容,第1次沒有回應,不料當第2次大聲宣讀拘票內容的時候,屋裏突然丟出兩顆汽...

    後續發展

    上午9時15分左右,仍然在東海廣告公司上班的葉菊蘭接到鄭南榕的母親告知說雜誌社著火的消息,這時葉菊蘭已經知道鄭南榕可能已經喪生。隨後警方封鎖了自焚現場並且準備交由檢察官調查,而在獲知此事的葉菊蘭趕回雜誌社現場後確認死者身分。到了晚上10時警方準備撤離現場時一度與包圍大廈的民眾對峙,在被下令不能與民眾有所衝突的情況下警方一直到凌晨2時30分時群眾逐漸離去後才撤離現場。鄭南榕逝世的消息很快便傳至臺灣各地,臺灣各地陸陸續續有民眾為其設立簡易靈堂供人祭拜和紀念。同時鄭南榕的親友也於士林廢河道搭建靈堂供人悼念,而為了避免衝突使得情治單位只在附近蒐證,而沒有進一步舉動。 1989年5月19日時則舉辦了鄭南榕的入殮和告別式,其中有上萬民眾前往位於士林廢河道的靈堂致哀。之後出殯隊伍則開始發展成為遊行活動,並且按照計畫準備前往總統府前。在這期間警方並沒有積極阻撓,同時也沒有逮捕參與告別式、當時被列為黑名單的持不同政見者陳婉真。但是出殯隊伍到了凱達格蘭大道時則與已經拉起滾地龍的警方對峙,同時也陸陸續續有民眾嘗試越過鐵絲網進入封鎖區表達不滿。但之後曾經一同於雜誌社工作、同樣支持臺灣民主與獨立運動的民主...

    1980年,葉菊蘭與鄭南榕生下女兒鄭竹梅。1989年鄭南榕自焚身亡時,當時女兒鄭竹梅僅有9歲。2009年時,由於鄭竹梅在臺南市定居使得葉菊蘭將其戶籍也遷至臺南市,不過這一度引起有關參選首任臺南直轄市市長的揣測。

    自焚說法

    鄭南榕自焚時中華民國政府在政策上處於民主與獨裁之間,也因此葉菊蘭在記者會上呼籲新聞媒體公正報導鄭南榕自焚事件。儘管在政府主導下仍然發生數起壓制反對派的情況,但是也逐漸放寬相關的管制措施。這次事件獲得許多臺灣新聞媒體的廣泛報導但是並沒有將其作為重要新聞看待,而在第一時間許多媒體受到中國國民黨的影響仍然主要以「叛亂」、「投擲汽油彈」的角度報導,試圖塑造這件事情為一起意外或者是鄭南榕試圖攻擊警方。例如當天下午《聯合晚報》便報導:「鄭南榕在引燃汽油彈後,似已呈瘋狂狀態,除向警方攻擊外,也對當時在場的時代雜誌其他同仁攻擊……」而參與拘捕行動的刑事巡官鄧巽昇在接受採訪時也公開表示「面對一位未知數的狂徒,直叫人膽寒」,另外擔任立法委員的趙少康更表示認為社會應該對於自焚行為給予譴責。 之後媒體才開始對於以「自焚」作為主要的報導內容,甚至質疑警方故意縱火燒死鄭南榕或者藉由放火的方式焚燒證據。不過曾在現場採訪過的《中華日報》記者范立達,在其2003年部落格上提到雜誌社裡確實有使用汽油彈攻擊警方,隨即引來現場混亂而導致包含警察與消防人員在內有多人因而受傷;同時他也提到當時法務部調查局便已經派人掌握有關...

    評價

    鄭南榕之死往往被中國國民黨視為最後一次嘗試壓制言論自由的作為,而包括許世楷和姚嘉文等鄭南榕友人則表示鄭南榕自焚是「台灣政治運動的分水嶺」。同時一些評論將鄭南榕自焚視為臺灣民主運動的殉教做法,其中時任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便在「鄭南榕殉道24週年紀念會」上表示鄭南榕藉由殉道精神和具體行動來爭取言論自由。而施明德的妻子陳嘉君則對於鄭南榕的作為是為了其他人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同時也沒有傷害到其他人,因此鄭南榕的行為「屬於全臺灣、全人類」。同時她也認為鄭南榕自焚促使得野百合學運願意反抗政府獨裁作為,而這也是值得學習的重要精神。 而時任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姚人多則對於鄭南榕評論說:「鄭南榕的道德標準是一致的:不管是誰違背他的標準,他的批判絕對不會留情。他的標準,說穿了,就是民主的標準,就是台獨的標準,就是一個宣稱要推動『台灣新國家運動』的政黨所應具備最起碼之標準。」另外建國廣場負責人傅雲欽則批評民主進步黨只強調鄭南榕對於爭取言論自由與政治民主的貢獻,並且在評論鄭南榕時認為:「眾所週知,鄭南榕追求言論自由、政治民主,也追求台灣獨立。追求言論自由、政治民主,鄭南榕只是跟隨先賢的腳步而已...

    紀念

    1999年4月6日,葉菊蘭捐出在臺北市的雜誌社房產和捐款於自焚原址成立了鄭南榕紀念館以及鄭南榕基金會,並且安排展示鄭南榕的手稿、遺物以及《自由時代雜誌》等作為紀念。而在2009年時鄭南榕的女兒鄭竹梅在經過陳雲林事件後,重新思考其父親為言論自由以及爭取臺灣獨立的精神並且開始著手為鄭南榕著書,而在2009年4月時鄭南榕基金會出版了《好國好民:鄭南榕逝世二十周年紀念特刊》。另外音樂製作人張睿銓在他的專輯《創世記》所收錄的歌曲《囡仔》中則提到了「鄭南榕為言論自由點起的那把火還未燒完」,對此張睿銓表示希望透過音樂能讓更多人知認識鄭南榕。 2007年4月4日時,民主進步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廢除4月5日為「蔣公逝世紀念日」的決議,而時任民主進步黨主席的游錫堃表示計畫廢除蔣公誕辰紀念日和蔣公逝世紀念日,並且要求擔任行政院院長的蘇貞昌盡快將鄭南榕自焚的4月7日訂為「言論自由日」。2009年4月6日,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參加於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舉辦的鄭南榕紀念活動時,提到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將於隔天提案把4月7日訂為國定的言論自由日。到了2012年時,臺南市長賴清德宣布將4月7日訂為臺南市的言論自由日...

    書籍

    1. 李敏勇著、劉耿一繪:《自由星火:鄭南榕殉道20週年紀念詩集》(台北:玉山社,2009) 2. 鄭南榕基金會策劃、宋隆泉、邱萬興等攝影:《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行動思想家鄭南榕》(台北:書林,2013) 3. 阿雞GLOJ:《白色恐怖有聲書》(阿雞GLOJ&非黑即白,2015) 4. 鄭南榕基金會主編:《百分百自由教戰手冊》(桃園:逗點文創結社,2016)

    音樂

    1. 邱晨詞/曲、邱垂貞演唱:〈南國大榕樹〉 2. 張睿銓:〈囡仔〉,收錄於《創世記》(2006) 3. 盤古樂團:〈鳳凰〉,收錄於《少年》(2008) 4. 阿雞GLOJ:〈白色恐怖〉(2012) 5. 閃靈樂團:〈火薰時代〉,收錄於《武德》(2013) 6. 濁水溪公社:〈南榕的遺言〉,收錄於《鄉土·人民·勃魯斯》(2014) 7. 阿雞GLOJ:〈白色的窗〉,收錄於《白色恐怖》(2015) 8. 大支:〈Nylon〉feat. 葉菊蘭,收錄於《硬》(2016) 9. 珂拉琪:〈這該死的拘執佮愛〉(2019) 10. 拍謝少年:〈時代看顧正義的人〉feat.柯仁堅,收錄於《歹勢好勢》(2021) 11. 秋瀾九十九:〈南榕Nylon〉,收錄於《後生》(2023)

    紀錄片

    1. 莊益增、顏蘭權:《牽阮的手》(2010)

    (繁體中文) 鄭南榕基金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繁體中文) 鄭南榕-Facebook粉絲專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朱高熾監國 ,是指 明朝 永樂 年間, 皇太子 朱高熾 在明成祖 朱棣 北征 或北行,留守 南直隸 應天府 並代行皇權、進行 監國 ,一共有六次。. 朱高熾 在監國時期面臨其弟 朱高煦 、 朱高燧 的讒言以及奪嫡威脅,並在諸位大臣的力助下多次化險為夷。. 此監國 ...

  6. 志雄 (1952年6月24日 — ), 台灣 政治人物 , 高雄市 人。 中國國民黨籍,曾任立法委員與高雄市議員。 為曾任 高雄市長 的政商要人 王玉雲 之子。 生平 [ 編輯] 早年生平 [ 編輯] 王志雄為高雄政商要人 王玉雲 之子,小學時就讀河濱國小。 王志雄曾言國小時,王玉雲出任副議長,當時他壓力很大,在功課上也求好心切。 國小三年級時,參加演講比賽得第一,王志雄回到家高興的告訴父親時,王玉雲卻坦言他是副議長、家長會長,王志雄當然要拿第一。 中學時就讀 市立二中 ,高中就讀 高雄中學 ,大學進入中興大學地政系(國立臺北大學)。 [1] 1972年,王玉雲被國民黨提名 參選高雄市長 。 王志雄聯合高雄市旅北大專院校同學,返鄉投票支持父親,成為他第一次與政治接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