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7日 · 11月9日以來已有輝瑞BioNTech莫德納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阿斯特捷利康公司AstraZeneca)、俄國國營研究所Gamaleia這4組生產者宣布疫苗有效他們都是根據涉及數以萬計志願者的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宣布有效但其中只有輝瑞BioNTech和牛津疫苗提供細部資料科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12月8日證實阿斯特捷利康疫苗有效性平均達70%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認證輝瑞BioNTech疫苗有效性95%莫德納自行宣稱疫苗有效性94.1%俄羅斯則宣稱衛星V有效性91.4%

  2. 2020年6月18日 · 2020/06/18 22:41.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世界衛生組織WHO首席科學家史瓦米娜森Soumya Swaminathan18日表示希望全球在今年可以至少生產數億劑疫苗在明2021年底前生產逾20億劑疫苗路透報導WHO首席科學家史瓦米娜森今天表示期望全球在今年內能夠生產上億劑武漢肺炎疫苗並在事態發展順利的大前提之下在明年底前生產超過20億劑疫苗史瓦米娜森指出,一旦疫苗審核通過,WHO將協助各成員國訂定計畫,決定何種身分的人員應該優先施打疫苗,包括前線醫療工作者、年長者及患有其他病症者或高傳染風險工作者等等。

  3. 2020年5月6日 · [新頭殼newtalk]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於全球蔓延感染人數超過360萬不少人都把希望寄託在疫苗開發上不過每個國家宣稱自己將開發出疫苗的進度都不盡相同為此中研院特別於臉書整理出疫苗懶人包以一圖流程告訴民眾為什麼開發疫苗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中研院表示正常情況下疫苗研發從數年到數十年都有可能。...

  4. 2021年3月20日 · 據 《美聯社報導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在抗擊武漢肺炎疫情時推出了以信使RNA技術研發出來的BNT武漢肺炎疫苗並成為其中一個率先在全球大範圍使用的武漢肺炎疫苗。 然而,「BioNTech」創辦者圖瑞吉(Ozlem Tureci)與丈夫薩欣(Ugur Sahin表示去年疫情爆發時他們正在研究如何使用信使RNA技術馴服人體的免疫系統作為對付癌症的方法。 疫情爆發後,他們決定把這個研究了20年的技術,投入武肺疫苗的研發上。 去年12月,BNT疫苗相繼通過英、美藥管機構核准使用。 施打「信使RNA」武肺疫苗後,「信使RNA」便會攜帶特定指令,讓人體製造某種蛋白質,攻擊武肺病毒,而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指示人體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細胞。

  5. 2020年5月27日 · 中研院針對武漢肺炎四路並進研發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候選疫苗已出現可抑制病毒的中和抗體預計下半年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圖為3月初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安綏團隊研發出15分鐘快篩開放實驗室供媒體拍攝。 (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2020/05/27 22:20. 〔記者簡惠茹台北報導中研院研發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候選疫苗已出現可抑制病毒的中和抗體預計下半年可進入人體臨床試驗武漢肺炎病毒感染人體,主要是透過病毒上的S蛋白(棘蛋白)與細胞上的受體ACE2結合而入侵,製作疫苗的目的,是促發人體遇到病毒時的免疫反應,進而產生抗體以及免疫細胞來抑制病毒。

  6. 2020年7月2日 · 2月份宣布啟動武漢肺炎疫苗研發的國家衛生研究院便有其中之一其他2間在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國防醫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各自擔負人類與動物瘟疫生物武器的研究使命。 國衛院P3實驗室位於國衛院竹南院區邊陲,遠離人群,實驗室隨時處於負壓狀態,確保裡面再微小的東西都不會漏出去,實驗人員則穿著正壓裝備,確保不會接觸吸入實驗物。 因此空氣過濾、管路消毒、廢棄物處理採最高規格,實驗室造價加上設備就接近億元,每個月電費也要數十萬元,寸坪寸金,門禁森嚴。 正因要與窮凶惡極的病原體直接交手,只有經過訓練的人員才能操作實驗,每次作業至少以兩兩一組,互相監督,進入實驗室前要先穿上全套防護裝備,包得密不透風,所有實驗只能在生物安全櫃裡操作,並且全程錄影記錄。

  7. 2020年7月1日 · 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延燒疫苗是穩定疫情重要關鍵國家衛生研究院早在2月初就宣布投入4類疫苗研發找出20多支候選疫苗經層層試驗6月初共有11支進入動物試驗國衛院今天下午發布新聞稿宣布將以DNA疫苗做為未來武漢肺炎疫苗開發主軸將和生技業者合作盼透過業者臨床上的經驗加速疫苗研發同時建立台灣自主研發生產能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截至6月29日,全球17支進入臨床試驗的後選疫苗中,就有7支是包含DNA或RNA的核酸疫苗,高居所有疫苗種類之冠。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生物製劑廠執行長劉士任接受記者電話聯訪時表示,目前國衛院研發的疫苗陸續獲得不錯的實驗成果,但進入臨床試驗、商業化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及資金,不可能每一種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