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28日 · 作者 吳宗憲 王志鈞. 「貓」是吳宗憲從討厭動物走上動保的契機。.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臭屁憲」,是吳宗憲小時候的綽號。. 頭腦聰明,考運順遂,一路拿到學士、碩士與博士等頭銜的他,大學一畢業便高考及格,進入剛成立的行政院大陸事務 ...

  2. 2021年2月8日 · 透視拖延的背後原因,讓你重新動起來. 作者 加蘭・庫爾森(Garland Coulson). 2021-02-08. 拖延讓我們得以暫時避免某些不舒服的內在感受,像是焦慮、恐懼或無聊。. 當我們把拖延理解為一種逃避手段,就會知道如何找出各種相應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 ...

  3. 2024年4月3日 · 有一次,一位學生兩眼無神地看著我說:「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一直想滑手機。 」那模樣真的很像卡到陰,讓人還以為是在拍什麼恐怖電影。 這種手機上癮的問題實在越來越嚴重,而且表面上看起來似乎無害,但現實情況是,每個念書無法進入狀況的 ...

  4. 2017年3月10日 · 個案是位老師,表示幾個月前開始,身體狀況一落千丈,經常頭痛、失眠、肩頸痠痛,心情也不知為何變得容易緊張煩躁,覺得自己一直在找自己麻煩,擔心自己工作出錯被罵、懷疑...

  5. 2018年11月1日 · 如果想知道自己是否正在吸收他人的能量,一個方法是留意你靠近某個人的時候,是否突然感到情緒起伏,或是身體瞬間產生變化。 如果你先前並未感到焦慮、沮喪、疲憊、噁心,你此刻感受到的不舒服,大概至少有部分來自他人。

  6. 當你覺得社交處境「哪裡怪怪的」時,可以檢視自己所處的情境是否有以下兩種現象: 被忽視、被忽略:明明在同一空間,卻把你當空氣,不交談、不回應,不讓你參與,不讓你知道共有資訊。 說溜嘴的不友善:對方表面客氣,但會有好幾次不明原因的不悅、不耐煩、嫌棄表情,態度明顯不一致。 發生這些狀況的頻率如果讓你有感,就可能被排擠了! 排擠一定有緣由,但不一定跟你有關. 如同春嬌的故事,排擠是無形的,可是排斥一個人,便是傳染否定感給他,當事人不曉得發生什麼事,只感到自己明顯是局外人,對於自己為何被排擠可能不解也不得其門而入,可能試著討好、卑躬屈膝甚至自我懷疑。 排擠有無形的殺傷力,知道自己被討厭、不被需要但不明白怎麼回事,這類無助會讓人提不起勁,最後想逃離那裡。 不只是職場,學校也會如此。

  7. 2021年7月21日 · 不斷逃跑的你,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 作者 陳品芳. 2021-07-21. 最常出現的防衛機制叫做「逃避」,意思就是我們會自動遠離造成自己心理壓力的狀況或對象,這又可以再細分為「認知迴避」和「行為迴避」這兩個概念。.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媽媽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