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日 · 肺炎鏈球菌是社區型肺炎最常見的致病菌統計顯示今年累積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病例數近3年來最高更有近半案例為65歲以上長者醫界呼籲高危險族群應盡早接種疫苗哪些人是高危險族群肺炎鏈球菌疫苗副作用有哪些肺炎鏈球菌疫苗公費資格? 自費多少? 目前國內核准上市之肺炎鏈球菌疫苗有3種分別為13價15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CV1315),以及23價多醣體疫苗PPV23)。 目前公費提供的是13價及23價兩種疫苗。 自今年10月2日起,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公費接種對象,擴大為65歲以上民眾,即1958年(含)以前出生的長者,可接種1劑13價疫苗及1劑23價疫苗。 而2歲以下幼兒,則全面公費接種3劑13價疫苗。 自1月9日起,也擴大接種對象,55至64歲的原住民也可以施打。

  2. 2023年12月12日 · 肺炎鏈球菌疫苗可以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部位或間隔任何時接種一般專家建議在流感季節時與流感疫苗於同一時間不同部位接種能有效預防流感併發症發生每年公費疫苗注射時間及年齡限制會有所不同請注意疾管局和各地衛生局之公告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後請多喝水與多休息以減少不適之反應若有任何疑問請回診。 參考資料. 郭嘉昇、黃國晉(2015).成人肺炎鏈球菌疫苗.黃國晉總校閱,家庭醫師與成人疫苗接種臨床工作手冊(第二版,59-66頁).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A. (2022).

  3. 2021年10月8日 · 接種方式如下表: 疫苗保護力.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保護效力與個人的免疫功能有關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與兩歲以上兒童對於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之保護效力約為70-80%免疫功能異常病人效果稍弱但仍值得接種接種疫苗副作用. 接種部位可能有短暫發紅少數人會有低度發燒食慾不振感覺疲勞等。...

    • 肺炎鏈球菌疫苗副作用持續多久1
    • 肺炎鏈球菌疫苗副作用持續多久2
    • 肺炎鏈球菌疫苗副作用持續多久3
    • 肺炎鏈球菌疫苗副作用持續多久4
    • 肺炎鏈球菌疫苗副作用持續多久5
  4. 5 天前 · 曾接種PCV13/PCV15者 ,與前一劑PCV13PCV15應間隔至少一年高風險對象間隔至少八周),再接種公費提供的一劑PPV23接種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時應攜帶 身分證 、 健保卡 ,前往衛生所或指定醫療院所免費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要注意的是部分醫療院所可能酌收掛號費等費用。...

  5. 2023年9月23日 · 肺炎鏈球菌又稱肺炎雙球菌它們常躲在人類鼻腔內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免疫力降低肺炎鏈球菌就會快速複製並從呼吸道或血液入侵輕則引起中耳炎鼻竇炎重則造成肺炎敗血症和腦膜炎等嚴重問題肺炎鏈球菌在年長者和嬰幼兒中的致死率相當高部份兒童在痊癒後更容易出現像痙攣癲癇聽力障礙等終身後遺症。 衛福部苗栗醫院的衛教資訊指出,世界上約有一百萬小於5歲的兒童死於肺炎鏈球菌所引發的肺炎,主要是嬰幼兒沒有足夠的免疫與保護效益,因此特別容易受到感染,同樣65歲以上的長輩也因免疫系統退化,和嬰幼兒並列高罹病率族群。 另外還有6類人亦為高危險群: 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含愛滋病毒感染者. 人工耳植入者.

  6. 接種須知. 保護效果:112.9.22版.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保護效力與個人的免疫功能有關,接種1劑PCV13及1劑PPV23,提升良好免疫記憶,提供較長免疫保護力,並使保護範圍更廣,以有效降低65歲以上民眾因感染肺炎鏈球菌導致嚴重的併發症或死亡安全性及副作用: PCV13及PPV23為相當安全的不活化疫苗,接種後少數的人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恢復。 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則極少發生,接種後如有持續發燒、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眩昏、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請醫師做進一步的判斷與處理。 接種禁忌: 已知對疫苗任何其他成分過敏或過去注射同種疫苗後曾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 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 注意事項: 若有發燒或急性疾病,宜延後接種。

  7. 這種病菌常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並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快速複製的肺炎鏈球菌可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發肺炎菌血症腦膜炎等嚴重病症稱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感染症IPD),另其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病原。 其中又以5歲以下幼童及65歲以上老人為2大高罹病率族群,其他不論年齡均亦列為高危險群的包括: (1)脾臟功能缺損或脾臟切除、 (2) 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 (含括愛滋病毒感染者)、 (3)人工耳植入者、 (4)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變、慢性心臟疾病、慢性肺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與肝硬化患者、酒癮者、菸癮者等、 (5)腦脊髓液滲漏者、 (6)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者或器官移植者。 認識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