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作者 曾筱婷. 2022-11-06. 回顧初出茅廬的日子,陳涵相當感恩,她認為獲得教育獎項、考上正式老師,都只是開始而已,期許自己接下來再接再厲,不負期待,拿出更好的表現。 圖片來源:本文圖片皆為陳涵提供。 採訪開始前,陳涵與學生閒聊,聽學生們熱烈分享暑假期間的生活瑣事。 如果只聽聊天內容,幾乎會以為她們是多年好友,但其實學生已經從大同高中國中部畢業,陳涵也已經不在該校任教了。 師生情誼短短三年,影響卻好像從未消退。 這群學生是陳涵執教後的第一屆學生,她自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畢業後,進入苗栗縣大同高中國中部擔任國文代理教師,同時擔任導師。 剛「出道」的她與學生年齡差距不大,代溝較小,更重要的是,面對處於青春期的學生們,她願意張開耳朵,聆聽他們的真實心聲。

  2. 2019年5月7日 · 作者 黃. 2019-05-07. 圖片來源:James Fryer/Theispot.com. 郭董以「台灣有160萬人吃不飽」大加發揮,說小英總執政下的台灣是「一路衝向戰爭與貧窮的假民主。 」後來才知道搞錯了,原來「160萬人」是他好朋友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間的「政績」(2013),立刻被現任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吐槽,說民進黨上台後,這問題已「解決」了。 我們可以原諒郭董是政治新手,然而說小英政權「一路衝向戰爭與貧窮」,確有其聳動性與吸引力。 如果「吃不飽」是指沒有辦法天天大魚大肉、主餐加附餐,相信會有更多人說他們吃不飽。 而再來看看,陳主委說吃不飽的問題怎麼解決的呢?

  3. 2016年7月30日 · 前兩天我在北海岸偏鄉的一家7-11,邊喝冷飲、邊閱讀 〈陳文成的生與死〉 。. 這篇長達三萬多字的報告,是2006年我應陳文成基金會之邀,在陳文成命案25週年紀念會發表的。. 同樣是7月,10年又過去了,這10年,除了馬英九總統執政後的2009年,法務部重 ...

  4. 2013年11月15日 · 作者 黃. 2013-11-15. I.F.Stone曾說:「我試著拿學者的直覺為新聞服務;不視一切為理所當然;使新聞成為文學;在提供激進分析的同時,也以良心面對其正確性;在研究新聞事態時,盡一切力量以保存自由社會中的人性價值。. 」近三十年前,我在《當代》月刊 ...

  5. 2023年6月27日 · 作者 黃. 2023-06-27. 慎選照護年老父母之人,永遠是子女的重要責任。 圖片來源:Ground Picture/Shutterstock. 我認識一對鄰居夫婦,先生已退休,太太即將退休時,買下社區裡的這個鄉村房子,準備在此養老。 先生長住,太太則來來去去。 他們在新北市南區有個舊公寓,孩子們都長大遷出了。 太太後來退休,卻依然來來去去。 我問為何? 她說,為了老媽媽住在舊居附近的安養中心,她必須每天探視她。 每天? 是的,每天。 當初媽媽開始臥床,兄妹三人打算將她送去安養中心,跟她商量,媽媽想了想說:「我願意去,不過有個條件,就是你們三個,每天早中晚,分別要來看我一次。

  6. 2022年10月18日 · 關懷師眼中的無憾人生:在生命尾聲,找到讓自己安寧面對的力量. 作者 陳如. 2022-10-18. 「生命的意義為何?. 」雖然是個大哉問,但事實上,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標準答案,端看我們是否能在生活中發現它、體現它。. 圖片來源:MIA Studio ...

  7. 2022年8月18日 · 「學校和警察都不相信我。 說我如果不想要,為什麼還要跟老師出去。 」怡瑩(化名)在接受訊問後,承受不了壓力,在警察局的員工餐廳裡大哭。 一場連正式訊問都稱不上的對話,執法人員的「不相信」已經讓眼前的性侵被害者再也承受不住社會的任何惡意。 除了當下遭到背叛的孤獨感,生活上更面對:學校要求她轉學、報案是否能立案、起訴會不會成功、留下的證據是否足夠……馱著每一句質疑、每一絲不信任、不友善的眼神,讓怡瑩必須每天服用抗憂鬱的藥物,才能維持與一般人無異的生活。 「當性侵倖存者向外尋求協助,同時也是對於國家的法治、醫療或是心理健康的體系,付出非常非常大的信任,因為他們也因此面臨不被相信、被責怪和拒絕的風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