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7日 ·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人,政治活動家,社會活動家,易學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保護者, 臺灣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台灣前 立法委員 ,有「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之稱。. 台灣大學 ...

  2. 2024年3月17日 ·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台湾 云林县 北港镇 人,政治活动家,社会活动家,易学家,教授,中国传统文化支持保护者, 台湾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进党创党元老之一,台湾前 立法委员 ,有“台湾第一民主战舰”之称。. 台湾 ...

  3. 2024年5月24日 · 明成祖. 臺灣正體. 工具. 明成祖棣 (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或稱 永樂帝 , 明朝 第三位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號 永樂 。 到 嘉靖 為止的明朝資料稱太宗。 西藏尊稱「 文殊皇帝 」。 明太祖 朱元璋 皇四子, 建文帝 的四叔。 安徽 鳳陽 人,生於 應天府 (今 江蘇 南京 ),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 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 建文帝 削藩 ,燕王遂發動 靖難之役 ,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戰爭,最終勝利,驅逐其姪 建文帝 奪權篡位稱帝,時年42歲。 明成祖在位期間,改善明朝政治制度,促成發展經濟、開拓疆域,並推動 遷都北京 ,使北京自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

  4. 其他人也問了

    • 世子時期
    • 太子時期
    • 帝王時期

    朱高熾年幼端重沉靜,善於言辭,且擅长射箭,喜愛與儒臣講論。洪武二十八年闰九月壬午(1395年11月4日),他被冊封為燕世子,後守衛北平,由於心性較爲溫良,體諒官員、士卒,深受祖父明太祖朱元璋喜愛。 靖難之役中,燕王朱棣起兵,朱高熾則鎮守北平,期間以一萬兵力,阻擋李景隆率領的五十萬中央軍圍攻。由於朱高熾身型肥胖而且有腳病,不良於行,不曾隨父親朱棣征戰,且性格相對較爲溫和,向來不獲父親寵愛。反而常隨朱棣征戰的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均受朱棣喜愛,而朱高煦則更因屢有戰功,於是出言詆毀朱高炽以奪嫡。當時,建文帝施離間計,下「賜世子書」;朱高燧的人馬得知此事,向朱棣建言「世子勾結朝廷」,沒想到朱高熾不予啟封,直接呈上朱棣,方破此計。朱棣即位後,改北平為北京,仍命朱高熾居守。

    朱棣成功奪位為帝後,是為明成祖。永乐元年春正月丙戌,群臣上表请立皇太子,不允;三月戊寅朔,文武百官复上表,请立皇太子,敕“姑缓之”。成祖本想立自己喜愛的次子朱高煦為太子,但礙於長子朱高熾的世子地位是明太祖確立,而且朱高熾並無過失,又得一眾文官支持,最後於永樂二年四月甲戌(1404年5月12日),朱高熾被召入南京應天府,被立為皇太子。明成祖屢次北伐,均命其擔任監國,負責國事。當時全國經战争影響,水旱饑荒嚴重,他派遣官員賑災撫恤,仁政受到贊許。然而,失落太子地位的朱高煦心有不甘,聯同弟朱高燧及其他黨羽加緊離間明成祖與朱高熾的關係。明成祖問太子是否知悉有人離間,朱高熾則答稱不知情,“知盡子職而已”。 永樂十年,朱棣北伐歸還,朱高熾遣使誤期,加上書奏失辭,太子一系官員,如黃淮等人均下詔獄。次年,朱高...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在北征班師途中崩於榆木川。当时京师诸卫军皆随行,只有赵府三护卫留京师,随驾北征诸臣浮议籍籍,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人顾虑赵府护卫闻讯发动政变,遂秘不发丧。杨荣与少监海寿持遗诏驰奔京师。朱高熾遣皇太孙朱瞻基出居庸关迎驾。同年八月己酉,皇太孙至雕鹗堡,入于军中,遂发丧。八月丁巳(1424年9月7日),朱高熾繼帝位,大赦天下,并取次年年號為洪熙。明仁宗登基後,褒奖直言,虚怀纳谏,減轻刑法。朱高熾與子朱瞻基在政治用人、行政處理上,均為後世所称善,史稱“仁宣之治”。 經濟方面,他下令中止鄭和下西洋,并取消官方在雲南、交阯的採辦活動、打算将首都迁回南京,以節省國家財政支出。政治方面,他恢復夏原吉、吳中官職,恢復三公、三孤等官職,命楊榮為太常寺卿,金幼孜為戶部侍郎,兼大...

  5. 明仁宗. 臺灣正體. 工具. 明仁宗朱高熾 (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年號 洪熙 , 明成祖 嫡長子,其母為 仁孝文皇后 ,中山王 徐達 外孫, 明朝 第四代 皇帝 。 洪武 二十八年(1395年)閏九月廿一日,被封為燕王世子,並娶兵馬指揮 張麒 女為世子妃。 靖難之役 中,仁宗負責鎮守 北平 ,並成功抵禦 李景隆 率領的中央軍圍攻。 永樂 二年(1404年),立為皇太子,並在 明成祖屢次北伐 中,擔任監國職位,實際負責國家政事。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繼承皇位,年號「 洪熙 」,在位期間,採取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改革與調整,國家富足。 他與其子 宣宗 在政治用人、行政處理上,均為後世所稱善,史稱「 仁宣之治 」。 人物生平 [ 編輯] 世子時期 [ 編輯]

  6. 2024年6月13日 · 2012年11月23日-至今. 郭正亮 (1961年6月24日 — ), 台灣 政治學者及政治人物,其 政治光譜 由 綠 變 藍 。. 大學和碩士畢業於 國立台灣大學 ,之後又取得 耶魯大學 政治學博士學位,現為 中國文化大學 國際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 美麗島電子報 副董事長和 ...

  7. 朱高煦 (1380年12月30日—1426年10月6日),乃 明成祖 棣 第二子,先由 明太祖 封為 高陽王 , 靖難之役 多有戰功,後由 明成祖 封為 漢王 。 明宣宗 初年 謀反 失敗,廢為庶人。 軟禁期間,還對宣宗 大不敬 。 宣宗一怒之下,將其 炮烙 而死。 維基文庫 中的相關原始文獻: 朱高煦的詩. 簡介 [ 編輯] 為明成祖嫡次子,生母為仁孝文皇后徐氏。 洪武 二十八年(1395年)封 高陽王 。 明成祖長子 朱高熾 體肥,腰腹經數圍而累贅,不為成祖所喜。 朱高煦身長七尺餘,有膂力,善騎射,頗類成祖,在 靖難 時立有戰功,多次營救成祖於危難之中,成祖曾許諾事成後立他為 太子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