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湖濱散記由18篇散文組成,在四季循環更替的過程中,詳細記錄了梭羅內心的渴望、衝突、失望和自我調整,以及調整過後再次渴望的複雜的心路歷程,幾經循環,直到最終實現為止。 表明了作者用它來挑戰他個人的、甚至是整個人類的界限。 但這種挑戰不是對實現自我價值的無限希望,而是傷後復原的無限力量。 《湖濱散記》的 中文 譯本有多種,例如有 徐遲 、 張知遙 、 戴歡 、 沈凌 以及 李繼宏 等翻譯的版本。 《湖濱散記》是 超驗主義 經典作品,在美國文學中被公認為最受讀者歡迎的非虛構作品之一。 章節 [ 編輯] 經濟篇(Economy) 我在哪生活;我為何生活(Where I Lived, and What I Lived For) 閱讀(Reading) 聲(Sounds) 寂寞(Solitude)

  2. 2022年9月22日 · -亨利.梭羅《湖濱散記》 前言. 一八四五年,亨利.大衛.梭羅在瓦爾登湖(又譯華爾登湖)畔邊修建了一間小木屋,並在其中獨自生活了兩年。 後來,他將這兩年的經歷寫成《湖濱散記》,成為美國文學的重要著作之一。 在書中,他用優美而詩意的文字描寫瓦爾登湖的景色、用平實的文字記述在居住期間的大小事。 而在講述他的想法和理念時,他的字裡行間透露著真誠與熱情,堅定地闡述他的理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他在書中傳達的理念不僅僅是回歸自然而已,還有一個人應該不屈服於外在的規範、保有完整的自我,以及真實地活在當下、減少物質的追求等。 在一個越來越吵雜、強調物質享受的世界,翻開這本書,彷彿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 曾經在那個事情逐漸變得庸俗的時代,有一個人試著躲開世界的紛擾,過著內心平靜的生活。 我的心得.

  3. 2016年10月15日 · 之前在大學時候就借過梭羅的〝湖濱散記〞,不過這次從公司圖書館借來的似乎跟我讀過的不太一樣,裡面很多詩詞的部分都被譯成了類似絕句、律詩等古文的形式,很沒有外國文學的感覺。 這本書斷斷續續讀了好幾個禮拜,讀到我要跟圖書館續借的程度,可能仗勢著自己讀過這本書就有所懈怠吧。 這本書主要紀錄梭羅他隱居山林、居住在瓦爾登 (Walden)湖兩年多的生活點滴,不像電影『阿拉斯加之死』 (Into the Wild)一般主角對於社會名利如此不屑,而隻身遠走阿拉斯加荒野。 梭羅則是以一種社會實驗的心態,實踐自己簡單生活的理想,並從中體會生活與生存的差異、人生哲理、以及大自然的美麗。 有趣的,在文中有提到他由於拒繳稅而蹲過一夜監牢,一無所有的人又何必為國家錯誤買單呢?

  4. 2020年10月14日 · 《湖濱散記》內容豐厚、意義深遠,它是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是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是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是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是一部聖書。

    • Paperback
  5. 亨利·大衛·梭羅是十九世紀的美國作家,被譽為美國自然文學之父。. 他二十八歲時借了把斧頭就跑到華爾騰湖邊開啃農地、蓋房子,過了二年自給自足的生活,這段紀錄就是《湖濱散記》。. 本書被評為「十本構成美國人性格的書」與《聖經》一同入選美國 ...

  6. 2024年1月7日 · 梭羅,或許華爾騰湖畔的第一位移民,親手蓋的小木屋也會最古老的建築。 生活在這裡,沒有通往文明世界的路,卻有通往心靈世界的門 。 為什麼你們看起來走得很快,實際上卻慢得要死。

  7. 托爾斯泰(俄國作家、哲學家) 《湖濱散記》內容豐厚、意義深遠,它簡單生活的權威指南,對大自然的真情描述,向金錢社會的討伐檄文,傳世久遠的文學名著,一部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