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捐贈
    • ㄐㄩㄢ ㄗㄥˋ
    • 釋義:
    • 捐獻、贈送。如:「捐贈衣物」、「器官捐贈」。
  1.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向維基百科捐贈有版權的材料的方法請見「 Wikipedia:捐贈版權材料 」。 關於向維基媒體基金會捐贈捐款的方法,請見 捐贈頁 。 捐贈 (英語: Donation ), 臺灣 俗稱 寄付 ( 臺灣話 : kià-hù ) [1] ,在 實況 產業中俗稱 斗內 或 抖內 [2] ,是作為公共或慈善用途之贈與或捐獻 [3] ,目的有多種。 捐贈是施恩,付出自己所有,例如金錢、物資、服務、身體器官、時間、名譽等,去 贊助 受惠者,例如 藝術家 、 政治人物 、 宗教團體 、 慈善機構 、 弱勢社群 等。

  2. 捐贈 (英語: Donation ), 臺灣 俗稱 寄付 ( 臺灣話 : kià-hù ) [1] ,在 實況 產業中俗稱 斗內 或 抖內 [2] ,是作為公共或慈善用途之贈與或捐獻 [3] ,目的有多種。. 捐贈是施恩,付出自己所有,例如金錢、物資、服務、身體器官、時間、名譽等,去 ...

    • 中華民國(臺灣)
    • 日本
    • 馬來西亞
    • 香港

    在台灣,在1994年以前,由於華人入土為安的觀念影響,台灣的教學用遺體幾乎來自於刑死者,或是殯儀館中無人認領的無名屍。 1994年10月16日,慈濟醫學院正式成立,立即面臨缺乏大體缺乏的問題。首任校長李明亮隨即與花蓮地方法院及台北市各醫學園分配遺體聯絡中心,希望能分配無名屍體。1995年2月3日,家居台灣彰化縣的慈濟委員林蕙敏女士因乳癌末期,志願捐贈遺體給慈濟醫學院。因此林女士於成為慈濟大學第一位志願捐贈遺體者。事後證嚴法師宣揚林女士的理念,志願捐贈的風氣才由此大開。 慈濟基金會會尊稱大體捐贈的人士為無語良師(Silent mentor)。

    日本的大學醫學部接收大體捐贈,會負責遺體的費用並且每年會安排學生們祭祀。在日本人口老化、少子化和經濟不景氣的社會背景下,部分人由於喪葬費用和害怕沒有親友後代供奉成爲無緣佛,於是登記死後捐贈遺體,導致供大於求,一改過去需要不斷宣傳以增加捐贈的局面。

    受到台灣慈濟大學的影響,2012年馬大醫藥中心的陳慶華醫生開始籌辦非牟利醫學培訓機構無語良師學院(Academy For Silent Mentor),在馬來西亞大學和馬來西亞孝恩集團協助下,首個學院2016年10月5日在吉隆坡蕉賴孝恩館正式成立。無語良師學院也開始在馬來西亞其他地區設立。2017年砂拉越大學宣佈設立東馬首家無語良師學院。 在多元社會的馬來西亞,穆斯林由於宗教關係禁止捐贈遺體,佛教徒捐贈者最多。

    2018年,香港大學遺體捐贈計劃與當地藝術家林欣傑合作,舉辦「2018年遺體捐贈日」。當中設計了一個擔架牀表演裝置,透過裝置上的感應器,可以演奏出一首獨特、只屬於你的音樂,希望參加者可以對身體及生命有更多的想法。 香港大學對遺體捐贈者尊稱為「大體老師」。 香港中文大學對遺體捐贈者尊稱為「無言老師」。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器官捐贈 或 器官捐獻 ,指 人 把 身體 的部分或所有 器官 捐贈給 醫院 和給有需要移植器官的病人,或捐贈給學術或 醫學 機構作 研究 用途,可分 活體器官 捐贈和 死者器官 捐贈兩種。 各國器官捐贈 [ 編輯] 中國大陸 [ 編輯] 有媒體聲稱「 中國 目前多數器官移植來自 死刑犯 的捐贈」,「強行摘取 法輪功 學員的器官」,「由於器官來源不明,國際一線醫學雜誌不刊登中國大陸學者發表的關於器官移植的文章」。

  5.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英語: Buddhist Compassion Relief Tzu Chi Foundation ),於 中華民國 ( 臺灣 )以外之國家或地區稱作 臺灣佛教慈濟基金會 (Taiwan Buddhist Tzu-Chi Foundation) [4] ,簡稱 慈濟 ,由 證嚴法師 創辦,經 中華民國內政部 社會司 (今 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 )立案的一個全球性 佛教 慈善團體,其總部位於臺灣 花蓮縣 新城鄉 的 靜思精舍 。 慈濟名称来源于“慈悲為懷、濟世救人”,其成立初期,即開始從事社會救助事業;時至今日,慈濟已名列當代 台灣佛教四大名山 之一,並成為 聯合國 國際非政府組織 (NGO)的慈善團體成員之一。 [5] [6] 歷史沿革.

  6. 序言. 相關. 注釋. 慈善. 臺灣正體. 慈善活動. 維基語錄 上的 慈善語錄. 慈善 一種善良意願的社會活動,可能包含 布施 、救濟貧苦、 動物保護 甚至 環境保護 等。 慈善事業的實踐意味著自願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作為一種人道主義行為。 慈善 關係「 施予者 」和「受施者」。 在 社會 上,不問物質回報地,給予有需要的社群幫助、 贊助 等。 促進人類福利進步的利他關懷,通常透過捐贈金錢、資產或工作活動,由教育或醫療機構捐贈予有需求的人,或公益協助其他社會需求。 [1] 中國 的慈善最主要的莫過於布施,尤其 饑荒 或戰亂時的布施食物,《 禮記 ·檀弓》記載有「嗟來之食」的典故, 黔敖 所主持的就是一種慈善事業。

  7. 遺體捐贈 ,又名 大體捐贈 [1] ,指在個體死亡之後,基於 教育 或 研究 用途捐獻遺體的行為。 除了人類捐贈者,也有飼主捐贈動物遺體 [2] 。 醫學界會尊稱捐贈者為「 大體老師 」 [3] [4] 或者「 無言老師 」 [5] 。 傳統上,醫學院學生解剖捐贈遺體時會向其行禮,但不是必須的。 各地情況. 中華民國(臺灣) 北醫大無語良師碑. 在台灣,在1994年以前,由於華人入土為安的觀念影響,台灣的教學用遺體幾乎來自於刑死者,或是殯儀館中無人認領的無名屍 [6] [7] 。 1994年10月16日, 慈濟醫學院 正式成立,立即面臨缺乏大體缺乏的問題。 首任校長 李明亮 隨即與 花蓮地方法院 及台北市各醫學園分配遺體聯絡中心,希望能分配無名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