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性心理發展又稱人格發展是佛洛德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提出的一個概念,是心理學理論的核心概念,其本我中的基本需求,是靠身體上的部位獲得滿足的,這些部位稱為「性感區」。

  2.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弗洛伊德人格理論. 外文名:Freud's theory of personality. 性質:人格理論. 提出者:弗洛伊德. 意識層次理論. 意識 層次結構理論 闡述了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欲望、衝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生和進行。 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和無(潛)意識三個層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前意識和無意識卻對人的行為產生重要影響。 意識即為能隨意想到、清楚覺察到的主觀經驗。 有邏輯性、時空規定性和現實性。 前意識雖不能即刻回想起來,但經過努力可以進入意識領域的主觀經驗。

  3. 2019年9月3日 · 佛洛伊德認為人類並沒自由意志. 除了不理性、沒有自由意志外,由於潛意識的行為動機都是非常基础的 (primitive motives),而基础的行為動機往往都和性與暴力 (sex and aggression)有關,所以當他去解釋人類行為時,很容易就會將行為拉扯到潛意識中的性衝動和暴力衝動之中。 另外,佛洛伊德也是一個嚴重性別歧視者,在他的理論中有很多蔑視女性的內容。 佛洛伊德的人格結構...

  4. 2023年1月5日 · 弗洛伊德認為完整的人格結構由三大部分組成,即 本我自我 超我。 所謂本我,就是本能的我,完全處於潛意識之中。 本我是一個混飩的世界,它容納一團雜亂無章、很不穩定的、本能性的被壓抑的欲望,隱匿著各種為現代人類社會倫理道德和法律規範所不容的、未開發的本能衝動。 本我遵循“ 快樂原則 ”,它完全不懂什麼是 價值,什麼是善惡和什麼是道德,只知道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自我是面對現實的我,它是通過後天的學習和環境的接觸發展起來的,是意識結構的部分,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環境的調節者,它奉行現實原則,它既要滿足本我的需要,又要制止違反社會規範、道德準則和法律的行為。

  5. 它是最為原始的、屬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如飢餓、生氣、性慾(英語: libido ) [7] 等;此字為佛洛伊德根據喬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 本我為與生俱來的,亦為人格結構的基礎,日後自我及超我

  6. 2020年4月16日 · 但其實要認識心理學的發展,甚至或許是「人性」本身,都需要知道佛洛伊德的想法——畢竟他是二十世記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佛洛伊德之所以廣爲大眾所認識,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對性的理論是很「juicy」的,一聽就會記得(當然,佛洛伊德於學術界 ...

  7.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即本我、自我与超我。「本我」(完全潛意識,不受主观意识的控制)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61]。

  8. 2024年9月21日 · 弗洛伊德在創立 精神分析學 時,發展了「自由聯想」等治療技術,並發現了 移情 這一概念且確立了其在分析過程中的核心作用。 弗洛伊德將 性慾 的幼稚形式納入其中,這使他將 戀母情結 制定為精神分析理論的核心原則 [7]。 其將 夢 解釋為願望的滿足,這為他提供了對症狀形成和壓抑(Repression)的潛在機制的臨床分析模型。 在此基礎上,弗洛伊德闡述了他的潛意識理論,並繼續發展由 本我、自我與超我 組成的心理結構模型 [8]。 弗洛伊德假定存在「欲力」(性衝動),認為性衝動是投入心理過程和結構並產生色情依戀的性能量;同時還有死亡驅力,而它是強迫性重複、仇恨、侵略和 神經質內疚 的根源。 在後來的作品中,弗洛伊德對宗教和文化進行了廣泛的解讀和批判。

  9. 佛洛伊德的著作相當多,其中最有名的包括:1900年《夢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1904年《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以及1905年《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這幾本書已有中譯版,有興趣的讀者可參閱。 台灣也在2004年11月成立了臺灣精神分析學會(https://psychoanalysis.org.tw/),並開授許多訓練工作坊,進行精神分析師的培訓與教育推廣。 斯底里症才不是因為子宮倒置! 佛洛伊德以心理分析法拯救患者. 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認為精神症狀主要源自於壓抑失敗。

  10. 2017年12月27日 · 弗洛伊德因此創立了人格的結構模型,將人格分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 一、本我. 弗洛伊德認為,人剛出生的時候只有一個人格結構,即本我。 1. 本我遵循快樂原則,只關心如何滿足個人需要,不受任何物質和社會的約束,屬於人格結構的生物成分。 比如: 嬰兒看到想要的東西,就會去拿,無論這個東西屬於誰。 2.然而現實生活中,想要的東西並不會全部得到,因此本我會通過願望實現來滿足自身需要。 比如: 嬰兒肚子餓了,周圍沒有食物,本我就會開始想像食物,以暫時滿足自己的需要。 3.弗洛伊德認為本我完全隱藏於無意識中,大部分的本我衝動與性和攻擊有關。 事實上,人們常常無法察覺到本我。 二、自我. 在生命的初期,隨著嬰兒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人格結構的第二部分---自我,開始發展起來。 1.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