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7日 · 個人生活. 著作. 註解. 參考文獻. 參閱. 外部連結. 朱高正 (1954年10月6日—2021年10月22日), 臺灣 雲林縣 北港鎮 人,政治活動家,社會活動家,易學家,教授,中國傳統文化支持保護者, 臺灣民主化 早期政治人物之一,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台灣前 立法委員 ,有「台灣第一民主戰艦」之稱。 台灣大學法律系,早年留學 西德 ,波恩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 康德主義 。 1990年出版的德文著作《論康德的人權與基本民權學說》,被全球哲學權威刊物《康德研究》季刊評為當代研究康德法權哲學之必備著作。 返臺後,朱高正參與 黨外運動 , 反威權 ,反對 國民黨 一黨專制 。

  2. 2021年11月11日 · 曾被稱為台灣第一民主戰艦的前立委朱高正病逝各界對其人其事功過毀譽已多有評述綜觀其風雲跌宕的一生前半段在台灣民主運動中的創建民進黨促成國會全面改選扮演了急先鋒的角色可謂引領風騷。...

  3. 1997年3月27日 · 剛剛被新黨開除黨籍的立法委員朱高正最近又被他的同志郁慕明陳癸淼抖出他是國民黨情治單位派到在野黨臥底的抓耙仔」。 對於這樣強烈的指控朱高正當然矢口否認同時親自到台北地方法院控告郁陳兩人誹謗作為自清的手段但由於郁陳兩人一副老神在在的態度讓人覺得真相究竟如何? 新聞媒體可能還有一段時間好炒作。 先不談朱高正是不是真如郁慕明、陳癸淼所指的抓耙仔,僅就郁、陳兩人提出的證據來看,國人便不得不相信,情治單位確實曾經在海外收編了一群「職業學生」,讓他們為黨國蒐集情報。 身家調查吸收可造之才.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登入 立即看. 馬上訂閱→. 郁慕明要和朱高正「玉石俱焚」? 達賴不能去花蓮,證嚴不能上台北.

  4. 其他人也問了

    • 生平
    • 評價
    • 爭議
    • 外部連結

    朱高正是朱熹的後裔,1977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法律系。 1980年,留学西德波恩大学哲学系;5年后,获得博士学位;主攻对康德哲学的研究,出版过多部有影响力的关于康德的学术著作。此外,朱高正对《易经》也有所研究。毕业回台湾后,致力于推动民主改革。

    2009年2月26日,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說:「1990年代,朱高正曾是『台灣第一戰艦』,為民進黨立下汗馬苦勞;後來又組(中華)社會民主黨,又加入新黨,使得民進黨在情感上十分受傷,被視為變色龍、叛徒、不可信任。但我當時雖為民進黨惋惜失去頭號戰艦,卻也獨排眾議,認為他的作法符合民主政治的原則;接受香港著名雜誌訪問時,我大談他在理念和政黨認同上的理性與感性衝突問題。去年,我進一步把這樣的理念寫進我的書中,並拿他和陳水扁比較,認為朱忠於理念而改變政黨認同是一種誠實負責的行為。」

    1997年3月23日郁慕明和新黨唯一的創黨台灣省籍立委陳癸淼,在新黨全委會舉行記者會,宣布記者會不在立法院召開,就是要放棄言論免責權,公開國安局佈線在新黨裡的抓耙仔朱高正。郁慕明指控立委朱高正,留德時化名「陳廣信」,每月固定領取國安局一千美元,郁慕明拿出「陳廣信」在1980年自西德寫給「安平」的線報,內容提到美麗島事件元凶施明德之妻艾琳達將到某地演講,國安局「安平」線要朱高正主動接觸,朱高正...

  5. 2021年10月22日 · 對此朱高正則說他是第一次聽到陳廣信的名字並反批他如果是國民黨特務請將他槍斃但若汙衊不實,「郁慕明就應該上吊自殺」。 並稱郁、陳的迫害手法非常卑劣,就像史達林迫害托洛斯基。 還說字跡任何是可以模仿的,並反擊「郁慕明就是有名的國民黨特務、職業學生」,當年在美國是有名的國民黨特務學生,保釣期間許多人都因郁慕明而不得返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網友回應. 前立委林正杰今(22日)在臉書證實,前立委朱高正在台北市萬芳醫院因大腸癌去世,享壽67歲,朱在黨外運動時期活躍,為民進黨1986年創黨元老之一,後退出民進黨,組中華社會民主黨,後又加入新黨,又被新黨開除。

  6. 2021年10月23日 · 前立委 朱高正 22日晚間7時許於萬芳醫院病逝長年受大腸癌纏身的他曾被民眾尊稱為民主戰艦」。 如今於67歲年齡逝世讓不少網友追憶他的相關事蹟一名鄉民在PTT中透露朱高正於1990年被一手創立的 民進黨 開除時,曾一語道破黨內的惡劣習性,神準預言如今的民進黨現況。 好友「街頭小霸王」林正杰也已證實 「民主戰艦」朱高正的死訊。...

  7. 2021年10月23日 · 17:47 2021/10/23. 言論. 朱高正. 前立委朱高正攝於1989年。 (資料照片) 字級設定: 小 中 大 特. 編按:前立法委員朱高正不幸於10月22日過世這篇文章是他去年寫就,交給本報發表,如今已成為遺作。 他的原題是「正視中國─從李君如〈如何讀懂中國〉談起」,對於台灣為何要重新認識中國有詳細的論證。 此文堪稱他近年對兩岸政治觀察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