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安平小砲臺(或作安平小礮臺)位於臺南市 安平區,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古蹟 [1]。 是由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姚瑩 因應 鴉片戰爭 於17處海口所籌設的砲臺之一 [ 2 ] 。

  2. 安平小砲臺(或作安平小礮臺)位於臺南市 安平區,於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古蹟 [1]。是由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姚瑩因應鴉片戰爭於17處海口所籌設的砲臺之一 [2]。其名稱由來乃是相對於俗稱「安平大砲臺」的二鯤鯓砲臺(億載金城 ...

  3. 2024年1月9日 · 建於清道光20年 (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為當時台灣清軍為抵禦英軍所建設的海防措施之一,砲台組成分成主體及護城石堤兩部分,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砲台主體擇位在水池公園旁,由花崗石砌成,北面石堤以咾咕石、三合土建築而成,留有射口且 ...

  4. 2023年4月5日 · 安平小砲台 (或作 安平小礮台 )位于 台南市 安平区 ,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为古迹 [1] 。 是由 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姚莹 因应 鸦片战争 于17处海口所筹设的炮台之一 [2] 。 其名称由来乃是相对于俗称“安平大炮台”的 二鲲鯓炮台 (亿载金城) [2] 。 沿革 [ 编辑] 由于 第一次鸦片战争 的爆发,清廷觉得英军有侵犯台湾的可能,便命时任 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 的 姚莹 加强台湾的防务 [3] 。 而经过评估后,姚莹认为台湾的海防有17处海口需要加强,便分别设置了炮台,其中之一便是安平小炮台 [3] 。 原本是考虑用竹篓、麻袋装沙土的方式建筑,后来改为石制炮台 [3] 。 该炮台于1840年完工后,隔年又曾加以修建 [2] 。

  5. 臺灣府城西側,即昔臺江內海,外緣百連綿的南北沙汕二道,長約百餘里。. 其中號稱天險的鹿耳門,自從清道光2年 (西元1822年)起,便逐漸淤塞,進而積沙成陸,成為廢港。. 整個商業重心及設防要地,因而轉移到南方的安平大港。. 做為南汕之自的安平,東障 ...

  6. 建於清道光20年(西元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為當時台灣清軍為抵禦英軍所建設的海防措施之一,砲台組成分成主體及護城石堤兩部分,護城石堤呈狹長狀南北延伸,砲台主體擇位在水池公園旁,由花崗石砌成,北面石堤以咾咕石、三合土建築而成,留有射口且

  7. 安平小砲臺 是台灣的一座珍貴直轄市定古蹟 ,位於 臺南市。 這座古蹟代表著台灣的歷史和文化遺產,展現了 關塞的古蹟類型獨特之處。 讓我們一同探索這個令人驚嘆的古蹟,深入了解它的故事和背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