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1年8月1日 · 3年前交通部安排老陽明人盧峯海重回陽明海運擔任董事長期望這位在2004年獲得亞洲海運名人獎的專業經理人能夠在歷經金融海嘯衝擊不景氣的貨櫃航運市場中再次為陽明海運掌舵找出新航向去年陽明海運締造出高營收的佳績盧峯海的傑出表現也獲得第24屆亞洲貨運及供應鏈大獎最高榮譽終身成就獎的肯定。 童年時期的盧峯海,常在碼頭邊看著漁船進進出出,想著他們從哪來? 又要往哪去? 小小年紀就對海洋有著無比的嚮往。 就讀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系期間,從報章雜誌上認識了當代航海巨擘董浩雲先生,其白手起家建立了航海帝國,揚名世界的事蹟,讓他崇拜不已,覺得台灣若能藉著海運事業在國際上揚眉吐氣,是件很不錯的事情。 盧峯海從小就對世界充滿好奇,覺得:「每走出一步都覺得好新鮮」。

  2. 2023年3月17日 · 部分輕度到中度的白內障可透過點眼藥水延緩病程,但這不能根治,白內障是不可逆的進程,絕大多數的白內障一旦生成就無法回復。 張延瑞醫師說,有白內障不代表一定要開刀,但若視力模糊、造成生活不便,或矯正後的視力仍低於0.5,就可考慮手術。 白內障手術是取出已混濁的水晶體,植入合適的人工水晶體。 張延瑞醫師說,臨床上雖有人工水晶體適應不良更換案例,但再次更換可能引發合併症,每顆眼睛可承受手術次數也不相同,若角膜內皮細胞過少,不建議再次更換,因此需慎選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 不同水晶體「視界」大不同 最貴不一定最好. 醫師提醒,人工水晶體的功能、價格差異甚大。 並非選擇最貴就是最好,須從生活習慣考量,慎選適合自己的水晶體。

  3. 59歲罹患乳癌的大學教授賈愛華面對化療與放療的不適她會趁著治療空檔身體較舒適時盡量做以往喜歡的事來放鬆心情鼓舞低潮疲憊的自己努力地追求生命之快樂與生活的尊嚴陽明大學生理學科教授賈愛華在2009年底因主動參與乳房健檢意外揪出乳癌歷經震驚憂鬱等心境轉折她憑藉著自身的醫學專業與樂觀個性積極面對尋求對身體傷害最低的抗癌戰略繼而走出生命的低潮重新享受快樂人生。 警覺「在劫難逃」 積極篩檢幫助揪癌. 回憶被確診乳癌的過程,賈愛華提到,近年媒體對乳癌的報導越來越頻繁;加上在大學任教,接連聽聞同校年輕女教授、男同事的妻子們,陸續發現乳癌,讓她提高警覺,動了乳房健檢的念頭。 在此之前,賈愛華並沒有定時進行乳房健檢,對於右邊腋下的疼痛,也總視為五十肩的後遺症。

  4. 前台北市立陽明醫院眼科主任王孟祺表示年輕案例大多與高度近視眼部外傷或是先天性的視網膜異常相關而老年患者則是因為玻璃體退化而導致視網膜裂孔此外糖尿病患者也可能併發視網膜病變。 視網膜剝離根據不同的性質,可分為裂孔性、牽引性以及滲出性,分述如下: 1. 裂孔性. 一般人最容易罹患。 隨著年齡增長,眼球裡的玻璃體脫水凝縮拉扯到視網膜導致病變。 此外,重度近視、曾接受眼科手術、有家族病史,或是眼睛有外傷,以及另一眼曾視網膜剝離的人,都有可能發生裂孔性視網膜剝離。 2. 牽引性. 因視網膜表面的纖維增生膜產生病變,並且拉扯到視網膜,造成視網膜脫落,患者多數為糖尿病患。 而糖尿病患者不單易有牽引性的視網膜剝離,也有一定的機率會併發裂孔性的視網膜剝離。 3. 滲出性.

  5. 2002年6月15日 · 台大醫院風濕免疫科教授莊哲彥曾經在《連倚南教授台大醫學院榮退專輯》中回憶自己擔任台大醫院副院長時,有一次有位中研院院士住院,因為惡性瘤轉移到頸椎而行動不便,他迴診後指示主治醫師照會復健科。 當時這位院士雖然住院卻仍繼續撰寫和批改論文,當連倚南來看診時,院士正坐在沙發上批改論文,他的頸部因為過於疼痛無法直視,更不能仰視。 連倚南為了看診,竟就地蹲下來倒著看病人。 當時在場的護理長立刻拿把椅子請連倚南坐下,沒想到連倚南婉拒說著:「我如果坐下來,病人看我就需要仰視,仰視會增加病人痛苦,還不如讓我蹲下來倒著看病人比較好,」這般細心體貼,令在場的護理長和莊哲彥感動萬分。 要對社會有貢獻. 連倚南盡心盡力對待病人,照顧學生更不遺餘力。

  6. 2018年10月5日 · 收治該名患者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眼科醫師林育葳指出透過眼科細隙燈下染色檢查發現余先生的左眼角膜及結膜有大範圍的表皮破損因而給予治療型的隱形眼鏡配戴佐以局部抗生素類固醇自體血清等眼藥水並給予口服四環黴素和維他命C降低眼睛發炎幫助生長。 一周後,角膜表皮生長良好,左眼視力立即回復到1.0;但是左眼結膜仍有持續性的表皮破損,隨後安排羊膜移植才得以治癒,避免後續的眼瞼眼球沾黏。 ★ 什麼是「細隙燈下染色檢查」? 細隙燈檢查是透過一束像細線般的光線,照亮眼睛前部角膜、瞳孔及水晶體,再以雙眼顯微鏡放大檢查,如此就可詳細檢查眼睛前部,如眼瞼、結膜、角膜、前房、虹彩、水晶體及前玻璃體有無異常。 細隙燈檢查是眼科常見的基本檢查,通常在門診進行,五分鐘內就能完成。

  7. 2020年8月14日 · 「風熱」的症狀,指的是有喉嚨痛、發熱、黃色的痰、黏稠的鼻涕、發燒等偏熱性的「上呼吸道」症狀;民間之所以會稱為熱「感冒」,也正是因為它有上呼吸道症狀,又是病毒所引起的,所以民間把中西醫的名詞併用,就俗稱為「熱感冒」。 (延伸閱讀:熱感冒頭痛、腸胃不適,中醫師傳授這兩招助排汗 ) 一般民眾對「風寒」這個名詞很熟悉,指的就是吹風受寒之後,出現感冒症狀;但很難想像吹風之後會「受熱而感冒」。 玉璿聯合診所中醫師張家瑞解釋,從中醫角度來看,「風熱」、「風寒」都是受風之後、外邪入侵而產生上呼吸道症狀,但是兩者的症狀有些差異,風熱的偏向熱性,風寒的偏向寒性。 張家瑞醫師說,很少有純風寒、純風熱的情況,大多是兩者夾雜存在。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