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亞里斯多德 在其「 尼各馬可倫理學 」中說,幸福是所有人所追求的目標;其特徵便是幸福本身即為人的終極目標,也就是說幸福不會成為實現其他目標的手段 。 換句話說,追求幸福的行為本身即是至善,是一種自足並且永遠的狀態 。
      zh.wikipedia.org/zh-tw/幸福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9月17日 · 一個真正幸福的人其實是願意接納自己的所有無論是好事和壞事他們都認為那是自己的一部分反正若憂鬱就憂鬱感受到快樂或感受不到快樂都是僅止於這一刻下一刻你會有全然不同的感受。 Photo from IG@cajmel. 其實幸福或許是一種選擇與接納的問題每個人都在不完美裡面找到一份真正的幸福。 在自己煩腦的生活中,陷入自卑的深洞裡,不如唯有抱持開闊心胸,幸福快樂的感受才能隨之而來。 繼續閱讀: 「要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即使有心碎,也要重始勇氣找回能幸福的自信. 墜入愛河後:與朋友聊天,開口閉口都是他,戀愛中無法控制的「失控」行徑. Text:POPLADY Editorial.

  3. 2013年2月22日 · 幸福是什麼? 「幸福快樂有意義」 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 邱莉燕. 加入追蹤. 2013-02-22. 瀏覽數 112,650+. 2002年泰勒-沙哈爾Taylor Tal Ben-Shahar第一次在哈佛大學講授正向心理學滿心希望的是教導學生真正瞭解幸福的真相並獲得幸福結果卻令人傷心只有8個學生報名其中還有2人中途退課。 然而,第二年情勢逆轉,學生突然增加到380人,成了哈佛開課史上的奇蹟。 年終的課程評估更令人吃驚,23%的學生反應,這門課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到了第三年,學生數目暴衝到850人,成為當時哈佛人數最多的課程。 泰勒教授還被哈佛的學生票選為「最受歡迎講師」。 「這引起了媒體的注意:『竟然有比經濟學導論更熱門的課程! 怎麼可能呢?

    • 釋迦摩尼(Gautama Buddha)
    •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 蘇格拉底(Socrates)
    • 約翰彌爾(John Mill)
    • 孔子(Confucius)
    • 老子(Lao Tzu)
    • 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
    • 亨利梭羅(Henry Thoreau)
    • 阿爾貝卡繆(Albert Camus)
    •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沒有通往幸福的路徑,而是幸福本身就是一條路。」

    (There is no path to happiness: happiness is the path) 古印度(India)思想家、教育家、宗教改革家,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曾言,佛學的幸福感重點在於目標——就好比旅行最快樂的往往不在抵達目的地之時,而是旅途的過程,我們應該在生活的經驗實踐幸福,從中發現美好。

    「幸福是力量增大的感覺,它能克服阻力。」

    (Happiness is the feeling that power increases — that resistance is being overcome) 德國(Germany)哲學家尼采曾說,幸福是可以控制自我的外在環境,當不滿於當權者,我們奮起為自身權益發聲,那就是種幸福。

    「幸福的祕密並不在於尋求更多的資源,而是發展知足的快樂。」

    (The secret of happiness, you see, is not found in seeking more, but in developing the capacity to enjoy less)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Greece)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強調幸福不是來自外部的獎勵或榮譽,而是來自於個人,減少各種不同的慾望與需求,可以學會感受知足的樂趣。

    「我已經學會限制我的慾望,而不是在追求這些慾望來滿足幸福。」

    (I have learned to seek my happiness by limiting my desires, rather than in attempting to satisfy them) 約翰彌爾是英國(UK)著名哲學家與經濟學家,也是自由主義的巨頭,他畢生提倡「功利主義」,相信人們使用任何物品都是有目的的,若否,應該選擇拋下,如此才能心無旁騖,減少煩憂。

    「愈多人在冥想時保持善念,愈好的幸福觀念會不斷擴散。」

    (The more man meditates upon good thoughts, the better will be his world and the world at large) 孔子的快樂情緒一直透過典籍有著廣泛的記載,他呼應積極思考的力量,若依照儒家思想的推崇,幸福本身可以渲染,幫助別人,自己也能得到快樂。

    「如果你鬱悶,你是活在過去;如果你焦慮,你是活在未來;如果你祥和,那你是活在當下。」

    (If you are depressed you are living in the past. If you are anxious you are living in the future. If you are at peace you are living in the present) 老子是道家經典人物,主張無為而治、順應自然,樂天知命是基本,平安喜樂就是幸福。

    「生活不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一個需要經歷的現實。」

    (Life is not a problem to be solved but a reality to be experienced) 齊克果是丹麥(Denmark)著名神學家與哲學家,後人稱他為「存在主義」之父,他曾說幸福的泉源來自於生活當下,享受每一段過程;一旦我們停止思考、停止向前邁進,快樂可能會就此消逝。

    「幸福就像一隻蝴蝶,你愈追牠,牠就會愈躲你;但如果你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身上,牠會在你的肩膀上輕輕地停留。」

    (Happiness is like a butterfly; the more you chase it, the more it will elude you, but if you turn your attention to other things, it will come and sit softly on your shoulder) 亨利梭羅是美國(USA)知名美國作家、詩人與哲學家,畢生提倡廢除奴隸制度,也熱愛自然、積極保護生態,更強調大部分的奢侈品和所謂的舒適生活不僅可有可無,甚至可能會阻礙人類進步。

    「若你不斷尋找幸福,那可能永遠都不會快樂;但若你尋找的是生命真義,那將散發不一樣的光采。」

    (You will never be happy if you continue to search for what happiness consists of. You will never live if you are looking for the meaning of life) 法國(France)小說家、哲學家卡繆採用不同的方式來定義幸福,對他來說,只追求幸福是個非常慘澹的目標,反之,他喜歡在當下活得有意義,而不是追求縹緲的表象。

    「幸福取決於我們自己」

    (Happiness depends upon ourselves) 在古希臘時期,亞里斯多德、柏拉圖(Plato)、蘇格拉底(Socrates)三人被譽為奠定西方哲學思考的名家,柏拉圖和他師生倆更經常激盪思考邏輯上的創意火花,他強調,幸福的理念應該自己培養,而不是靠他人給予,換句話說,幸福要靠自我創造,而且由自己來保護。

  4. 2016年1月11日 · 哈佛大學醫學院臨床精神病學教授羅伯威丁格Robert Waldinger從他所主持的史上最長的幸福感」(Happiness研究給了我們一個值得參考的答案。. 這個哈佛大學針對成人生活所作的研究至今已進行75年,而威丁格教授是該研究的第四個主持人。. 從1938年開始 ...

    • Tedxtaipei
  5. 2018年10月19日 · 因此即使有所謂真正的幸福的獨到說法過度信賴它也無法成功做出沉重的選擇換句話說在一定會獲得某種幸福的前提下是沒有比較幸福的餘裕的。 蘇格拉底的謬誤 從以上可知,關於幸福三說,我不針對何謂「真正」幸福加以討論。

  6. 2020年1月8日 · 幸福到底是什麼? 跟著這「5種」幸福指標,交好友、學新事物,全心全意好滿足! 馬汀.塞利格曼. 幸福熟齡. 達志. 2020-01-08 16:24. +A -A. 加入收藏. 「你在從事某件事時,你有很投入,使你覺得連時間都停止了嗎? 」「你有完全被手上的作業所吸引而忘卻外在的一切嗎? 」「你是否失去了自我意識? 真實的快樂理論跟亞里斯多德的一元論非常接近,因為快樂是用生活滿意度來界定的;而幸福有好幾個構成的元素,使它遠離一元論的危險邊緣。 主要是幸福理論有非強制性的選擇,它的五個元素構成人們為選擇而選擇的行為,而且每一個幸福的元素必須符合三個特質: 1. 它必須對幸福的定義有貢獻。 2. 許多人會為這個元素本身而追求它,而不是為得到另一個元素而去追求它。 3.

  7. 將幸福視為道德上的最高追求並以能否帶來幸福作為判斷行為臧否之標準的思想則被稱為幸福主義 」。 古典幸福主義的代表是 亞里斯多德 ,而 功利主義 則是近代哲學中追求幸福的典型。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許多科學學科都進行著有關幸福的研究,如 老人學 、 社會心理學 、 臨床研究 、 醫學研究 和 快樂經濟學 等。 此條目中列出 哲學家 、 思想家 、 宗教家 等提出的對幸福的看法及介紹最近統計調查和精神病調查與研究中的發現。 哲學、思想、宗教的觀點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