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31日 · 陳醫生認為,有抑鬱焦慮的症狀徵狀並不等同有情緒病,畢竟唔開心,擔心是人之常情。 首先要留意病徵是否持續幾星期以上,並且是否影響日常生活,如無法如常上學、學習或無正常社交關係。

  2. 17 小時前 · 職場攻略|職場上會面對不同的突發事件,如何才能夠鎮定地處理。台灣專業諮商心理師列出10個問題評估「心理技能」,向運動員學習危機管理。即睇詳情! 【職場攻略】職場上經常會面對不同的突發事件,如何才能夠鎮定地處理危機,同時自信地表現專業能力。

  3. 2023年4月9日 · 小朋友有情緒問題症狀應如何處理? 陳君訥醫生表示,家長應保持冷靜,不要過度緊張。她指:「有唔開心同情緒低落唔一定係有抑鬱症,有擔心、緊張、焦慮亦唔係一定係焦慮症。」家長應告知小朋友:「留意到他有些不妥當,詢問他們有沒有需要 ...

  4. 2020年8月12日 · 港大醫學院表示,該工具旨在提算大眾對創傷經歷、心理困擾和症狀的意識,協助評估自己的精神健康狀況和處理情緒需要。 醫學院表示,此工具並不能作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如需要,請尋求合適的專業服務幫助。 「心之流」首頁。 (Photo : 香港大學醫學院「心之理」) 疫情下學童長期停課引致失眠、焦慮抑鬱? 專家4大建議助減情緒不安. 甚麼是抑鬱症? 甚麼是創傷後遺症? 根據「心之流」的描述,有抑鬱症的人,大腦進入咗另一種狀態,症狀包括: 做嘢變得好慢(例如學校/公司嘅嘢、跟唔上其他人) 成日覺得好攰、冇動力做嘢. 變得孤立(想收埋自己,唔想見人) 集中唔到精神(特別係上堂/返工、做功課、同朋友傾計可能要聽幾次先明) 記憶力變差(唔記得啲可能好重要嘅嘢) 做唔到決定.

  5. 2023年11月4日 · Jemima Kelly又提及,大學畢業後到進入社會的轉變,是所有人都經歷過的調整,這種被稱為「畢業後抑鬱」(post-grad depression)的情況時有發生,但在Z世代身上更常見。現在的年輕人更在乎自己的心理健康,他們的憂鬱和焦慮症狀也正在飆升。

  6. 2022年11月5日 · 林萃芬諮商心理師進一步強調,由於憂鬱是自我傷害的高危險群,如果聽到身邊有人說過上面那些語言,要認真看待這些訊息,一方面對他表達出關切,同時也要把自己心中的疑慮或不安告訴其他人,跟其他夥伴商量討論怎麼協助憂鬱者比較安全,盡量 ...

  7. 2020年8月10日 · 1. 減少接觸不實資訊. 在疫情下,家長控制不到的包括停課安排、不能經常外出,因此小朋友不能像往常一樣和朋友玩耍,但家長可以控制的是,確保小朋友所知有關新冠肺炎的資訊是正確,在網絡謠言滿天飛的情況下,誤估不實資訊會為他們帶來壓力與恐懼。 2. 提供依靠 加強親子關係. 小朋友無論在甚麼情況下,最令他們安心的便是身邊最少一名可依靠的照顧者,與愛心的成年人保持健康的關係,而這個角色通常是父母擔當。 當小朋友知道他們值得依靠的人可以為他們提供保護,幫助他們維持生活的可預測性,不會對「未知」的明天擔憂。 氹小朋友食飯新招? 網民自製「菠蘿炒飯雪條」營養師:等於啲人食壽司. 使用不同方法引導小朋友表達情感. 3. 善用網絡 抒發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