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3日 · 【台灣總統大選2024/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 儘管台灣總統大選開票作業尚未結束,但勝負選情已見明朗,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13日晚間8點於競選總

  2. 2018年11月28日 · 台北巿長選戰開票過程創下歷年來的紀錄,終在11月25日凌晨得出結果,由柯文哲以3254票差距勝選國民黨丁守中,成功連任台北市長。. 在等待結果的過程中,柯文哲向太太陳佩琪道:「我當四年市長了,一天工作近16小時,卻從沒躺上去過片刻(休息 ...

  3. 2024年1月13日 · 【台灣總統大選2024/柯文哲/賴清德/侯友宜】2024台灣總統大選及立委選舉在13日舉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及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均已宣布 港聞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12月21日 · 11月24日,柯文哲正式登記參選,並宣佈副手為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吳欣盈出任。 (民眾黨提供) 首先是「靈活的策略調整」,這一風格很大程度來自急診室歷練。 對急診室醫生來說,情況緊急的病患到院後,自己便要開始與死神角力拔河,現代醫院當然都有所謂SOP(標準作業程序)、檢傷分類制度,也有不少醫院成立了急診醫學專科,但空間、人力的限制始終存在,如何以手邊資源實現「搶救病患生命」的最高目標,是許多第一線急診醫生的日常修煉。

    • 柯文哲真能當上台灣總統?
    • 打破藍綠「魔咒」第一人?
    • 「厭綠厭藍」氛圍寄託者?
    • 百年變局台灣要如何立足?
    • 直面「統一」的關鍵命題?

    自6月中旬以來,柯文哲民調首度「登三」,也就是突破三成支持率,成為此次大選觀測的拐點之一。最受關注者,莫過於6月18日台灣傳媒TVBS公布民調,柯文哲獲33%支持度,首度衝上首位,賴清德以30%緊追在後,而侯友宜則以23%居於第三。 TVBS民調在台灣頗具權威,但仍可能有親藍的機構效應。而親綠的台灣民意基金會於6月20日公布調查,同樣也看得出其機構效應,賴清德以36.5%居於第一,柯文哲29.5%居次,侯友宜20.4%落後於前兩人。 不過真正的關鍵在於6月18日的TVBS民調,撇除機構效應的因素,其最大意義在於柯文哲仍有一搏、入主台灣總統府的機會,而且可能性不小。約略在此期間,《香港01》駐台首席記者在台灣與年輕同行討論,他們也提出「柯文哲還真的有可能當(台灣)總統」的判斷。

    回顧台灣總統民選史,自1996年迄今,均是國民黨與民進黨相隔八年輪替執政,從無意外,形成了台灣政治特殊的藍綠格局。有看法認為,此乃美國對台灣政治的制約,藍綠相互制衡,對美國最為有利。柯文哲民調第一的首個意義即在於此,他相當可能打破前述的這項台灣大選「魔咒」,成為第一位非藍非綠的台灣領導人。 該項意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柯文哲特色」,符合其台北市長任內的官途崛起軌跡。2014年台北市長選舉,柯文哲在民進黨名為「禮讓」,實為幕後支持的情況下當選市長。然而自其連任市長前後,柯文哲即與民進黨分道揚鑣,甚至成為綠營支持者的眼中釘,雖然任用不少具有國民黨背景的人士(例如台灣民眾黨前秘書長謝立功即出身國民黨),但亦與藍營保持距離,以一人帶起一黨的模式,在台北市政壇走出藍綠格局。柯文哲儘管已卸任台北市長,但其...

    跳脱出柯文哲個人視野,其民調「登三」,甚至位居榜首,之於這場大選的重要意義更能突顯出來。首先在於藍綠格局之破除,台灣社會厭綠厭藍的心理氛圍積累已久,但始終沒有可資寄託的第三條路線,柯文哲或許令這一批人看到了曙光。在台灣民進黨看似聲量大,但台灣民意基金會5月15日的民調顯示,過半數台灣選民反對民進黨明(2024)年繼續完全執政;至於國民黨,在多數選民特別是年輕群體的心目中,早已是陳舊不堪,不能委以重任的象徵。 此外,藍綠在台灣看似水火不容,但事實上都代表了資產階級的利益,權貴政治無論何種顏色登台均無法擺脱。對於美國的過度依賴,對於北京的「拒統」,民進黨與國民黨亦有着相似性;當然,對於兩黨聯手在台灣社會製造出來的種種社會矛盾與沉痾,不分顏色都束手無策。台灣選民看透、看破藍綠,不願台灣政治再由藍綠...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在於兩岸和戰格局之出路。眾所周知,兩岸戰爭或和平的選擇,是2024這場大選的潛在主導因素。賴清德自居為「務實台獨工作者」,被輿論場封為「台獨金孫」,其力主「台獨」板上釘釘的形象早已深植兩岸,就算是民進黨支持者,內心裏亦深知賴清德當選意味着兩岸往戰爭更進一步的危機。至於侯友宜,身上既承擔了國民黨兩岸既得利益者的傳統認知,同時又比馬英九還「不沾鍋」(易潔鑊),至今兩岸論述不明不白,還「發明」了「西邊」一詞代稱「大陸」或「中國」,顯然其兩岸腳步猶不踏實,很難獲得選民信賴。 柯文哲的兩岸形象,反而有利於佔據藍綠兩黨之外的空間。或有人言之為投機,但也可解讀為其創造了新的光譜,打破原有藍綠意識形態窠臼。柯文哲曾說,「台灣不過只是(美國)貨架上的一件商品」,說出了台灣「親美」社會長年以來...

    平心而論,台灣所面臨的地緣政治難題,如何面對統一進程的新局,絕對比美台關係要緊千百萬倍。在目前枱面上的台灣總統候選人中,究竟有沒有人正視過這個命題,確實令人打上一個大問號。當前唯一敢於提出「和平統一談判」的王建煊,能否通過選民連署的門檻尚未可知。一位長年觀察台灣政情的兩岸知情人士告訴《香港01》駐台首席記者,柯文哲在該問題上的態度值得玩味。他說,柯文哲曾在去(2022)年提出「金廈大橋」的主張時,宣稱若是中共要對台動武,「一定是直攻本島的斬首任務」,而柯文哲不畏「斬首」的風險老早執意參選2024,表示其顯然已深思過兩岸統一、甚至是武統的問題,也意識到2024坐在大位上的那個人,必然要帶領台灣直面此問題。 在台灣的藍綠束縛,以及兩岸統一命題等兩大關卡面前,柯文哲能否真的走出新路,目前或許還言之...

  6. 2023年11月23日 · 周三(22日)晚間,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競選總幹事黃珊珊透過Facebook表示,柯文哲將以民眾黨總統 台灣明年1月舉行總統大選,惟「藍白合」卡關。

  7. 2023年7月22日 · 第一,柯文哲通過猛轟民進黨「墮落」,吸引到大批期待「理想政治」的淺綠、中間選民;第二,柯文哲敢於觸碰深藍板塊,拋出重啟兩岸服貿談判、修建金廈大橋等話題,更延續此前「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調,主張務實處理與北京的關係,吸引到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