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序言. 生平. 作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李樯 (1968年1月1日 — ), 河南 安阳 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编剧 。 生平. 1987年入伍 北京军区 ,1989年进入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学习。 1992年毕业分配进入 战友话剧团 任编剧,1995年起任职业编剧。 2005年以获 柏林电影节 银熊奖评委会大奖 顾长卫 导演电影《 孔雀 》的编剧知名于业内,后在世界著名导演短片集《被遗忘的天使》中担任 吴宇森 导演的短片《桑桑与小猫》。 2006年香港导演 许鞍华 《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亦由他担任编剧,並入围了 金马奖 、 香港电影金像奖 的最佳编剧。

  2. 李檣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目次. 序言. 生平. 作品.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李檣 (1968年1月1日 — ), 河南 安陽 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 編劇 。 生平 [ 編輯] 1987年入伍 北京軍區 ,1989年進入 中央戲劇學院 戲劇文學系學習。 1992年畢業分配進入 戰友話劇團 任編劇,1995年起任職業編劇。 2005年以獲 柏林電影節 銀熊獎評委會大獎 顧長衛 導演電影《 孔雀 》的編劇知名於業內,後在世界著名導演短片集《被遺忘的天使》中擔任 吳宇森 導演的短片《桑桑與小貓》。 2006年香港導演 許鞍華 《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亦由他擔任編劇,並入圍了 金馬獎 、 香港電影金像獎 的最佳編劇。

  3.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4年5月29日 (星期三) 13:07。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 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 (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4. 李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序言. 生平. 作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李樯 (1968年1月1日 — ), 河南 安阳 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编剧 。 生平 [ 编辑] 1987年入伍 北京军区 ,1989年进入 中央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学习。 1992年毕业分配进入 战友话剧团 任编剧,1995年起任职业编剧。 2005年以获 柏林电影节 银熊奖评委会大奖 顾长卫 导演电影《 孔雀 》的编剧知名于业内,后在世界著名导演短片集《被遗忘的天使》中担任 吴宇森 导演的短片《桑桑与小猫》。 2006年香港导演 许鞍华 《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亦由他担任编剧,并入围了 金马奖 、 香港电影金像奖 的最佳编剧。

    • 生平
    • 家族
    • 思想
    • 著作
    • 影響
    • 评论
    • 外部連結

    李贽于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11月19日)农历十月廿六日出生于福建泉州府南门外。李贽父亲李钟秀以教书为业,李贽七岁时便随父亲读书、学习礼仪。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受儒学传统观念束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理念。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李贽中式壬子科福建鄉試第二十二年举人。五年後銓選,授河南共城县教谕。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擢南京国子监博士,数月后,父白斋公病故于泉州,回乡守制。时值倭寇攻城,他带领弟侄辈日夜登城击柝巡守,与全城父老兵民同仇敌忾。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出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補北京禮部司務,浸淫陽明學、佛學。隆慶四年(1570年),轉任...

    始祖林闾,二世祖林驽是泉州巨商,从事远洋贸易,乘船往來於泉州與忽魯模斯(今伊朗的阿巴斯港)之間,娶色目女为妻,改信伊斯兰教[a]。1984年重編《南安縣志》考據史料遺物後記載祖籍是現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街道榕橋胭脂巷,為南安榕橋李氏八世祖。其祖先在唐朝时定居泉州[a]。 李贽生有4子3女,除大女儿外,其他都不幸夭殇。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父喪丁憂期滿攜眷從泉州到北京,不久,祖父死,再次回原籍守孝,但生活拮据不便千里攜眷回泉州,恐家眷在京城生活無著,把家移到河南共城(今輝縣市),買幾畝田讓妻女耕種度日,然後請假回家奔喪,不料共城旱災大荒,二女兒三女兒因病餓相繼死亡。

    李贽深受“陽明學”支流“泰州学派”影响,是羅汝芳學生,把王陽明與羅汝芳的學說推向極端,鼓倡「狂禅」最激烈。黄宗羲说:“李卓吾鼓倡狂禅,学者靡然从风。”針對當時官學和知識階層獨奉儒家程朱理学為權威的情況,貶斥程朱理学為僞道學,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朱国桢提及:“今日士风猖狂,实开于此。全不读《四书》本经,而李氏《藏书》《焚书》人挟一册以为奇货。坏人心,伤风化,天下之祸,未知所终也。”诗文多抨击前七子、后七子复古之主张,认为《西厢记》《水浒传》就是“古今至文”。公安派三袁兄弟受其影响较深。 晚年颇好史学,据历代正史纂《藏书》,又广泛收集明代资料撰写《续藏书》,对传统史学观点有所突破。李贽承認個人私欲,“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天盡世道以交”,認爲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關係、...

    《李氏藏书》六十八卷。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刻于金陵。
    《李氏续藏书》二十七卷。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刻。
    《史纲评要》三十六卷。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霞猗阁刻。
    《李氏焚书》六卷。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刻于麻城。

    晚明文人中,李贄對社會影響最大。他提出「童心說」,強調真誠,鼓勵人根據直覺,表達內在真實的自我,對晚明藝術影響深遠。戲曲家湯顯祖和書畫家董其昌都與李贄交往,並贊賞其學說。湯顯祖認為,「奇士」的作品自然會出類拔萃,其說與李贄的「童心說」相似。

    其他观点

    1. 沈瓒在《近事丛残》中说:(李贽)“好为惊世骇俗之论、务反宋儒道学之说。……儒释从之者几千万人。其学以解脱直截为宗,少年高旷豪举之士,多乐慕之。后学如狂,不但儒教溃防,即释宗绳检,亦多所清弃。” 2. 沈铁《李卓吾传》说:“载贽再往白门(南京),而焦竑以翰林家居,寻访旧盟,南都士更靡然向之。登坛说法,倾动大江南北。北通州马经纶以御史谪籍,延载贽抵舍,焚香执弟子礼、而燕冀人士望风礼拜尤盛。” 3. 李敖在《李敖快意恩仇录》里写道:“人物中我偏好‘性格巨星’式,像东方朔、像李贽、像金圣叹、像汪中、像狄阿杰尼斯(Diogenes)、像伏尔泰、像斯威夫特(Swift)、像萧伯纳、像巴顿将军(Gen.George Patton),我喜欢他们的锋利和那股表现锋利的激情。” 4.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的最後一章專論李贄說:「李贄的悲觀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他所生活的時代。傳統的政治已經凝固 ,類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藝復興的新生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社會環境把個人理智上的自由壓縮在極小的限度之內,人的廉潔和誠信,也只能長爲灌木,不能形成叢林。」

    近代

    李贽的著述,自明朝以來,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甚至假托其文章者不绝,门人汪本钶说:“(卓吾)一死而书益传,名益重……渐至今日,坊间一切戏剧淫谑刻本批点,动曰卓吾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在1974年的批林批孔运动中,李贽被当作尊法反儒的英雄,被中共加以推崇,他的著作被划归“法家”。

    吳震:〈李贄思想的重新定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王璦玲:〈曲盡真情,由乎自然──論李贄《琵琶記》評點之哲學視野與批評意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5. 2024年4月21日 · 16种语言. 大陆简体. 工具. 贽 zhì (1527年11月19日—1602年5月7日) [b] ,初姓 林 [c] ,名 载贽 ,后改姓,名 贽 [d] ,字 宏甫 ,号 卓吾 ,又号 温陵居士 、 笃吾 、 百泉居士 、 宏父 、 思斋 、 龙湖叟 、 秃翁 等, 福建 泉州府 晋江县 人(有 色目人 血统), 明朝 政治人物、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被理学迫害,入狱后 自刎 。 著作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生平 [ 编辑] 李贽于 明世宗 嘉靖 六年(1527年11月19日)农历十月廿六日出生于福建 泉州府 南门外。 李贽父亲 钟秀 以教书为业,李贽七岁时便随父亲读书、学习礼仪。

  6. 璄(?—?),唐朝 宗室,唐太宗的孙子,吴王恪的儿子。 653年,父亲恪被赐死,璄和哥哥仁、玮、琨被流放岭南,武则天 称制,把他召回。 神龙初年,唐中宗封璄为归政郡王,历任宗正卿,因为千里参与重俊谋反而唐中宗贬璄为南州 司马,不久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