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農傳媒. 20201226. 能高越嶺早期是賽德克族與太魯閣族貿易、通婚往來的社路,日治時期則為警備道路。 內容提供/游擊文化 文、繪圖/沈恩民. 奇萊南華,是朋友跟我提過的入門高山路線,也是霧社事件主要場景。 雖然小時候聽過莫那魯道的故事,但這始終只是一段與我無關的歷史故事。 幾年前因為電影《賽德克巴萊》,又開始對事件發生地點的霧社、能高越嶺一帶以及原住民文化產生興趣。 加上後來閱讀鄧相揚、邱若龍、徐如林、楊南郡老師的著作,更是期待有機會能實際走訪。 2018年「出去玩協會」承接台電能高越嶺道的調查出版計劃,協會來電問我有沒有興趣擔任助理協作,與記者、攝影師一同上山進行調查工作。 收到這樣的訊息讓我一陣驚喜,終於有機會探訪期待許久的地方。 百年時光之道.

  2. 20201104. 文字.攝影/楊理博. 連日陰雨讓原本溫馴的拔子溪化作兇猛水龍,在白茫的山谷中咆嘯奔騰。 詠恩拿著米酒站在溪水前跟祖先說話,彷彿對岸是水龍護衛的靈的空間。 這個月第二次來到此處,沒想到天氣與心境完全不同。 詠恩是花蓮馬遠的布農人,與他相識是為採訪關門古道,當時我們來到古道前段的那實達舊社,和煦的陽光灑在疊石牆,祖先種下的竹叢在微風中招手。 聽著詠恩的故事,我感受到這座山在對我呼喚。 只是沒想到這麼快,中秋連假夥伴約我入山,還沒討論去哪,「關門」就蹦進腦海。 於是乎,我又回到馬遠,一早還在處理獵物的詠恩為我們送行,特別叮囑注意安全,「有空的話幫忙看一下之前搭的工寮,拍照片給我! 這次少了詠恩的帶領,我們得自己找路,為此我們做了許多功課。

  3. Q清酒跟威士忌、葡萄酒一樣要熟成嗎?. 大部分的清酒只會經過短暫熟成,等到適飲時機就裝瓶出貨,不像威士忌、葡萄酒會在木桶或瓶中熟成數年,且越陳越香。. 但清酒也有熟成數年的酒,可分為常溫熟成及低溫熟成,常溫熟成會促進梅納反應,轉變成 ...

  4. 益母草是臺灣原生種植物,具有特殊香味。 文.圖/游之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蘭陽分場助理研究員. 講到香草、香料植物,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很可能是歐洲地區的薰衣草、迷迭香,或是南亞地區的咖哩等香料。 而屬於臺灣的香是什麼呢? 讓我們一起尋找屬於臺灣的「香」。 日常生活中大家最常利用的香草香料植物,莫過於蔥、薑、蒜、辣椒、香菜、芹菜、九層塔、洋蔥、紅蔥頭等。 紫蘇、到手香、香茅、野薑花也是臺灣鄉間聞得到的香,部落裡還常可以看到小洋蔥和蕗蕎等。 原住民常利用的食茱萸(刺蔥)與山胡椒(馬告)都是臺灣原生的香料。 羅氏鹽膚木果實上的附屬物則可作為食鹽的代用品。 流蘇的嫩葉則可作為茶葉替代品。 以前生長於水田邊的大葉石龍尾和擬紫蘇草,也是屬於臺灣的原生香草植物。

  5. 農傳媒. 20170818. 聽到好茶村,您聯想到的是什麼? 雲豹的故鄉? 魯凱族的石板屋? 第一個被列為國家二級蹟的原住民地區? 還是命運多舛的原住民災區? 這些當然都是。 不過,今天我們打算用一些歷史影像,來呈現一個30年見證滄海桑田的悲傷故事。 1979年,政府為發展部落經濟,將當時無水電基礎設施的舊好茶村,遷建至隘寮南溪北側的河階地(下圖),在當時更被稱為全國第一「 山地模範村 」。 2004年福衛影像-屏東縣霧臺鄉新、舊好茶村之位置。 (圖片來源/水土保持局多尺度土砂災害空間資訊系統) 為1979年剛落成的新好茶村,當時聚落所在河階地與河床之高差約有30m。 位於隘寮南溪的北側河階地上。 (圖片來源/杜良君,莫拉克新聞網 )

  6. 寧頭社區的石蚵養殖是當地極具特色的一種養殖方式,目前除了金門之外,大陸福建小嶝島也有小區域的養殖,但金寧寧頭附近一帶的「石蚵林」已然是海上的特殊景觀,更是金門的重要地景之一。 石蚵養殖,細說從頭. 根據金門縣誌記載,相傳4百多年前約明朝萬曆年間,進士李獻可自大陸福建同安、惠安一帶引進了花崗石石條式的牡蠣養殖。 也是自明朝開始,金門的牡蠣養殖變成了世代相傳的產業,每個村落都擁有自己的蚵田,外人不得進入採收,甚至買賣讓渡都必須簽定契約收據,漸漸成為金門最具經濟特色的產業。 四面環海的金門,早期在北邊和西邊沿海擁有大片的蚵田,在石蚵養殖的巔峰期,曾有2百多萬塊石條,海上千頃蚵田十分壯觀。

  7. 阿勃勒是蘇木科落葉性的大型喬木,在北部地區因冬季寒冷常見其落葉,而在南部地區氣候較為溫暖有時不見得會完全落葉,部分植株甚至沒有落葉。 它其實並非臺灣原生植物,根據史料記載是於西荷時期引進臺灣,由於開花時節約在每年5~7月,早期是被南鄒族視為歲時指標植物之一,也因此它成為現今重要的觀賞喬木,在各大校園、公園及行道樹上,都能看見它的蹤跡,也成為夏季大家追逐攝影主角。 按:「阿勃勒」之名來自「阿勒勃」,阿勒勃應音譯自梵語 āragvadha ,原載於唐人陳藏器《本草拾遺》(今已亡軼,阿勒勃相關記載由《類證本草》、《醫心方》等後世醫書轉錄);李時珍《本草綱目》誤記為「阿勃勒」,阿勃勒才成為流傳廣泛的慣稱。

  1. 相關搜尋

    古雅典 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