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21日 · 你手上的Line訊息,多從微信、微博來的 官員指出,相關部門反查訊息來源,幾乎都會找到相關說法的簡體版本,從微信、微博開始散布;由於不少台灣民眾同時使用微信和Line等不同通訊軟體,這些難以查證的謠言便透過Line在台灣散布開來。

  2. 2018年7月13日 · 方式很簡單,首先先到設定(Setting),找到隱私設定(Privacy)。 再來就是提供使用者資料(Provide usage data),最後到的畫面就是會有很多可以勾選掉的選項,那些就是 LINE 一開始跟你詢問要求的隱私資訊。 第一個是對話資訊,第二個是個人化廣告,第三個點進去就可以看到接收通知型訊息,裡面的提醒訊息可以點選掉。 這些其實就是 LINE 一開始詢問要求同意的資訊。 LINE 會蒐集什麼資訊? 從今以後,LINE 會開始蒐集使用者與好友間的貼圖、特效,動態消息。 更讓人注意的是,LINE 也會注意使用者透過 LINE 點選哪個網址,點選的位置在哪裡。 同時也會蒐集使用者在傳訊息的過程對象是誰、使用收回訊息功能的頻率還有訊息是否已讀資訊等。

  3. 2020年6月3日 ·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去年曾有一段時間,有部分民眾在 LINE 上收到一只公文,內容是刑事警察局發函給局處各大單位,調閱 LINE 通訊紀錄和使用者資訊,引起一片譁然。

    • 與其說是不想受傷,不如說是過度保護自己
    • 擁有過度防衛機制,可能讓你吸引到「怪人」
    • 「自我保護」常常成為進入關係的障礙
    • 從「如何取得我們想要的東西」轉成「給別人他們想要的東西」

    沒有人想要受傷,這是一定的。但有時候我們在感情中的狀態,與其說是不想受傷,不如說是過度保護自己——因為害怕任何一點受傷的可能性,乾脆將自己封閉起來,反正不期不待不受傷害。 適度的保護自己,的確能避免一定程度的傷害,但過度保護通常只會造成更嚴重的災情。 過度的保護,會讓我們衍生出一種異常的防衛機制。這種防衛機制已經超越了正當防衛的範疇,它透過過於嚴苛的篩選方式,來考驗接近的人是否真心。例如回應都非常冷淡、不斷拒絕對方、不給人好臉色看、言語攻擊、斷絕聯絡⋯⋯等等。 這樣的防衛機制,最後通常只有兩種人能通過考驗、脫穎而出。第一種是玩咖,第二種是神經病。這個機制最強效阻擋的,是普通的正常人,因為普通人有自尊,而且也會去顧慮別人的感受、也會覺得受傷,所以當普通人面臨這樣的回應時,多半都會知難而退。但玩...

    我有些擁有過度防衛機制的朋友,都會來問我:「為什麼我都吸引到一些怪人,怎麼都沒有正常人喜歡我?」問題就出在這種異常的篩選機制之中。 在我的經驗裡,會設定這種異常防衛機制的人,多半都是對異性有極大的恐懼,認為異性都會傷害自己的女性。男性不是不會有防衛機制,只是男性的防衛機制,比起女性的聖女,更像墮落。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在普遍的認知裡,當一男一女都認真投入關係時,如果有什麼萬一,女性較容易屬於吃虧的一方——因為一般人都會將「性」與「青春」一併納入女性的交往成本裡,但沒什麼人會覺得男生跟人家上床就是被佔便宜。男人的性跟青春普遍對於大眾來說都不太值錢。 而對異性有極大恐懼的女性,透過嚴格的篩選機制,希望能找出不會傷害自己、可以託付終身的對象,但篩出來的,往往都是最有機會搞砸關係的一群...

    回到我們的主題。即使不是過度的保護,「保護」這件事的本質,本來就容易成為進入關係的障礙。 「保護」會障礙我們的主動性,因為主動就有受傷的風險。大部分的人為了避免被傷害的可能,往往都想等待別人先主動、先示好,這樣自己才是安全的,這是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比較被動的原因。 但這個狀況其實很值得玩味——當所有人都想要安全的時候,誰來提供別人安全感?換言之,如果所有人都想等別人先主動,那麼誰要先開頭?如果一段關係沒有任何一個人起頭,主動跟另一個人點頭、微笑、說話,那一段關係要怎樣才能開始? 當我們想保護自己的時候,所表達的其實是自己的脆弱——我很弱小,所以我必須保護自己免於受傷。而另一方面,其實就是在跟別人索求安全感。我們因為自己的弱小,所以要求別人提供安全感給我們,否則我們就不願意進入一段關係。如果我...

    如果我們一直把焦點放在「如何取得我們想要的東西」上,那我們的生命很容易就會卡住,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別人,所以根本沒辦法保證自己一定會取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如果我們把焦點放在「給別人他們想要的東西」,那狀況就會完全不同。商人知道人們需要什麼,並且能夠提供,所以他們獲得了財富,人際關係也是一樣。當我們明白大部分的人都想要安全感,那我們就提供他們安全感,如此一來就能獲得關係。 《富爸爸,窮爸爸》裡寫了一小段很有趣的話:「當我缺錢的時候,我就去捐錢;當我缺愛的時候,我就去愛別人;當我缺別人的微笑時,我就先去對別人笑。我給了別人什麼,這些東西就會回到我身上。」 如果你想要安全感、你渴望愛、你想要更多更好的人際關係,千萬不要坐著等它們掉下來,它們一輩子不會掉到你頭上。最好的方法,其實是率先給出它們,然後等...

  4. 2017年8月17日 · 首先大家依然可以先透過Google進行查證,而如果不太會或是不確定查到的資訊是否正確,這邊我建議各位不妨打電話給165反詐騙專線查詢,一般而言他們手上的資料馬上就可以判定你得到的這支電話號碼到底有沒有問題,依我個人目前的經驗,其實有九成以上的這類消息都是假的就是了。 更進一步,其實目前智慧型手機發達,如果對於不知道是誰的來電號碼,不確定要不要接聽得話,大家也可以考慮在手機當中安裝可即時辨識陌生來電號碼的APP,幫助你在第一時間判斷是否要接聽/封鎖來電,這類的APP大多是透過群眾力量的回報,結合網路搜尋的力量建立資料庫,並達到即時辨識的目的,此類的APP我個人推薦可使用 Whoscall來電即時辨識 ,用起來真的很方便。 (這不是葉佩雯,大家要相信我,這真的很好用。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1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2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3
    • 要怎麼知道line被封鎖4
  5. 2021年3月17日 · LINE 台灣說明情況. LINE 台灣於同天下午發表聲明指出, LINE 全球(包括台灣)用戶資料只存放於韓國和日本,不存放在中國。 LINE 也說明, 存放資訊的日本伺服器與系統符合 ISO 27001 資訊安全管理系統、 SOC2 & SOC3 (SysTrust) 等資安管理制度並且持續維護,以保護使用者個人資訊與隱私。 韓國伺服器亦有嚴格的存取控制保護機制,僅有少數經授權並列管的內部使用者可以接觸重要資訊。 包括台灣用戶對話在內,LINE 自 2015 年起採用點對點加密技術(End-to-End Encryption, E2EE),所有一對一的文字與位置訊息都直接在手機上加密,只有對話雙方可以為彼此的訊息加解密,LINE 內部人員或外部第三方均無法攔截或讀取。

  6. 2018年7月18日 · 指定訊息回覆,你在回誰的話一眼便知道. 使用這個功能非常的簡單,請將手機版與電腦版的 LINE App 更新到最新版本,手機版本中對著你想回覆的訊息長按,在跳出的選單中選擇「回覆」,就可以回覆特定訊息了。. LINE App 新增指定訊息回覆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