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22日 · 2023年12月22日.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Twitter. 共同企劃:低碳生活部落格、環境資訊中心;文:何思瑩(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食衣住行中的碳排,「食」往往被大眾所忽略。 台灣近五年在永續飲食上的推廣與日俱增,國外也有研究持續指出永續飲食的重要性。 執行永續飲食既不是信仰也不是口號,一餐的改變將減少對地球環境的衝擊。 2023年英國牛津大學的最新研究,進一步提供依據,讓我們一起詳細了解餐食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食衣住行中的碳排,「食」往往被大眾所忽略,然而餐食的改變卻可能與地球環境息息相關。 圖片來源:Anna Pelzer/ Unsplash. 吃肉的一餐以及吃蔬食的一餐,碳排放量差多少?

  2. 2017年11月18日 · 分享到Twitter. 作者:沈寶莉(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資深專員) 過去四年,主婦聯盟基金會積極推動惜食倡議活動,我們發現大眾對食物浪費的理解多停留在廚房的廚餘桶或餐盤中的剩餘食物,對於食物里程、不合理的食物外觀標準,乃至焚燒廚餘和氣候變遷之間的關係毫不知情。 更重要的是,不論是大學生、年輕人或是社區媽媽們,大部份人均認為自己(消費者)絕對不是食物浪費的最大元兇。 (有趣的是,年紀越大的參與者,有越高比例認為消費者是食物浪費最大宗者)。 2017年10月1日,台灣大學農經系教授徐世勳研究團隊在本會舉辦的「惜食論壇」中指出,2007至2013年台灣年均糧食耗損量為359萬公噸,即每個台灣人每天大約浪費一個便當的食物。

  3. 2021年9月1日 · 中研院院士、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講座教授楊秋忠,研發出了以酵素取代微生物的堆肥技術,將處理有機廢棄物變成堆肥的時間,從1到3個月縮短為3個小時內。 不僅大幅提高生產效率,還解決了頭疼的臭味問題! 酵素飛彈直搗黃龍,分解廚餘「搗蛋成分」 楊秋忠說,以前常聽到人家說「燒苗」,其實所謂的「燒」指的不是溫度太高,而是將未發酵過的廢棄物丟到土壤中,會造成植物受害,其中一個原因是,微生物大量繁殖及分解物質,搶去很多養分,例如氮、磷、鉀,導致土壤裡的營養比例失調,分解出的有機酸或酚酸,也會破壞植物的根系,作物便長得不好。 楊秋忠教授,研發出了以酵素取代微生物的堆肥技術,快速將廚餘化為堆肥! 圖片來源:科技大觀園提供. 楊秋忠本身研究微生物多年,為何是用酵素來處理堆肥,而非微生物呢?

  4. 2015年3月4日 · 這份 「減少糧食浪費的經濟與環境利益促進策略」 (Strategies to achieve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gains by reducing food waste報告指出減少糧食浪費可改善效率生產力和促進經濟成長。 但要達成此目標,消費者首先必須減半自身的飲食浪費。 「在英國,主要的糧食浪費發生在家庭。 」Wrap永續糧食系統總監Richard Swannell博士認為,消費者的角色至關重要。 根據Wrap最新的資料,2012年英國家庭共丟棄7百萬噸的廚餘,可以裝滿9座倫敦溫布利球場。 英國的非必要家庭糧食垃圾每年產生1700萬噸二氧化碳。 廚餘總價值 每年都破兆.

  5. 2017年2月13日 · 分享到Twitter. 採訪、撰稿:陳寧;攝影:張光宗、陳慶鍾;剪輯:張光宗. 拜拜要不要燒香,一直存在爭論。. 有人擔憂,過度管制,會加速祭祀文化的消失。. 信仰的傳承和呼吸乾淨空氣的願望,要怎麼找到折衷之道?. 人稱阿文師的杜文生,是製香近40年的老手 ...

  6. 2017年8月28日 · 1. 原民傳統農業能適應氣候變遷. 過去幾世紀,原住民發展出能適應極端環境的農業技術,包括安地斯山的高海拔、肯亞的乾草地和北加拿大的極度寒冷氣候。 這些通過時間考驗的農法,包括防止土地侵蝕的梯田或使用氾濫土地的水上花園,非常適合用來適應日益頻繁的氣候事件和溫度變化。 2. 原住民保存和重建森林與自然資源. 原住民自視為與自然連結、是生活環境的一部分,視自然資源為共享財,予以尊敬。 透過保護森林河流等自然資源,許多原民社群幫助減緩了氣候變遷的衝擊。 許多原民社群幫助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 圖為越南的部落婦女。 圖片來源: United Nations Photo (CC BY-NC-ND 2.0) 3. 原民食物增加飲食習慣的多元性.

  7. 本研究對人工濕地中水質、底泥和大型水生植物 進行定期的採樣分析,藉以瞭解人工濕地整體環境現況,並評估人工濕地水質淨化效益。. 由定期的調查監測 (由2007年至2009年)結果顯示,人工濕地系統移除超過97%的總大腸菌群 (total coliform groups, TC)、55%的生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