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作者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振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嚴烽彰說抗乙醯膽鹼的藥物可以改善記憶變差還有助延長失智惡化的階段如果發現家人有被偷妄想或嫉妒妄想時趕快求醫使用藥物一定有幫助。 文/丁彥伶. 如果遇到失智患者老是怪東西被人家偷了? 或懷疑另一半不忠,一談起來就抓狂要打人,這種狀況難道真的無解嗎? 「有藥物的治療,也有行為的治療! 」振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嚴烽彰說,抗乙醯膽鹼的藥物可以改善記憶變差,還有助延長失智惡化的階段,如果發現家人有被偷妄想或嫉妒妄想時,趕快求醫使用藥物,一定有幫助。 也有人是使用安神劑、鎮靜劑,但是特別小心使用安神的藥物,因為安神藥物有讓人無力,甚至有導致記憶力變差的副作用,所以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失智症長輩又在鬧? 「轉移注意力」是鐵則.

  2. 其實最常用的一千零一招,是「轉移注意力法」,姑且稱之為「移心大法」。 在本書的其他章節也有提到,雖然好像只是一招,但如果時機掌握得好,加上經驗的累積,也能變化出千千百百的「子招式」。 舉例來說,當失智者氣呼呼地質問我,媳婦怎能偷走她的東西時。 我們必須試著不採取質問的態度。 千萬別說:「你有證據嗎? 二、也盡量別以評價的方式來安撫他,例如:「那個東西不值錢,怎麼可能有人會要。 三、我們通常會讓失智者述說一下,回饋給他目前的感受,例如對他說:「你聽起來很生氣……」或是:「你感覺很傷心……」 四、接著,在「不說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地給予一些尋常的安慰,例如「生氣對你身體不好。 」或是:「你這樣傷心,我們也覺得很難過。 」等。 (圖片來源:pixta)

  3. 2018/05/23. 作者 資深醫藥記者 丁彥伶. 異常焦慮、容易暴躁、易怒是失智症很重要的參考症狀。 如果家人經常莫名地認為別人偷了他的東西或是嫉妒妄想懷疑另一伴外遇特別是認為另一半外遇這一個徵兆一定要特別注意因為罹患失智症的機率很大/丁彥伶. 「老爸最近對老媽一直惡言相向,還以為我媽外遇? 怎麼可能? 老爸最近的行為越來越奇怪了......」上班族許小姐擔心地表達自己這幾個月的觀察。 如果家中老人老是覺得東西被偷,或懷疑太太或先生有外遇,而且為此焦慮不安,這些行為和心情的改變,一定要特別注意! 有可能是失智徵兆。 目前在 失智症 的衛生教育中,也會經常提醒民眾:如果家中老人出現異常焦慮、暴躁或是個性改變,便要注意,很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徵兆。

  4. 振興醫院精神科主任嚴烽彰也表示暴走新聞事件中的人物不是失智症的表現現在常看到很多動不動就發脾氣找人吵架打人破壞東西的人其實是衝動控制障礙」,在美國這種事件也很常見好發在開車時常被稱為路怒族」。 這些人平時看起來還有自制力,但是一開車上路就很容易暴怒,這種問題已經被列為新興的精神疾病。 (圖片來源:pixabay) 嚴烽彰說,大家常會認為這種人以前很少見,為什麼現在到處都看到? 沒有隱私的年代 「衝動控制障礙」更加無所遁形. 其實這些族群本來就存在,但一來現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太近,很容易遇到,再加上現在手機攝影或是監視器錄影到處都是,愈來愈多類似的影片被上傳到網路,若在以前就算發生了,也只有當事人看見,但現在隨時在新聞或是社群網站都看得到。

  5. 2018年11月13日 · 1. 由於 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的一種)的早期腦部變化,可能會導致人們對於社交關係,產生認知上的障礙,譬如自我價值感的低落,或是容易感覺到他人的敵意,甚至是妄想,這便會使得人們更容易感受到孤獨,更加不願踏出自己的小世界。 2. 社交活動往往對患有腦霧或早期失智的人來說,相對上比較吃力,這可能會導致他們不自覺地限制自己的社交活動,來避免因為人際交往所產生的挫折和壓力。 長期下來因為社交圈的縮小,便導致寂寞的狀態更加嚴重,形成了社交退縮的惡性循環。 3. 寂寞感指數越高的人,腦中的「類澱粉蛋白沉積」越嚴重。 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類澱粉蛋白沉積比較嚴重的族群,有高達七.五倍的機會是感覺比較寂寞和孤單的。

  6. 腦防失智,麻將之外還有更多選擇 「誰說只有打麻將可以預防失智症?」雙和醫院神經科醫師、台灣神經學學會副秘書長陳龍笑著說:「我也會打麻將!」 他表示,不只是打麻將,其他像是下象棋、橋牌,或是現在年輕人喜歡玩的各種桌遊,甚至是小朋友玩的大富翁等等;只要其中有計算思考 ...

  7. 忘東忘西是中年後很常見的症狀,但該如何與失智鑑別? 對此,王嚴鋒醫師指出,有一個很重要的差別是「功能性障礙」,也就是說有沒有因為記憶力變差,而造成功能性的損失,「主要是生活上的功能有沒有損失、受限。 可從下面兩件事情判別: 常遺失重要物件:例如健保卡掉了5、6次。 會會迷路:認不得家裡附近的路,或走了多年的上班路線突然搞清楚方向時,就要提高警覺。 常看電視、愛追劇會失智嗎? 下一頁看醫師教你掌握1重點,這樣看不怕失智. 預防失智症:大腦有進有出才容易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