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醫療環境可存在各式各樣的微生物,如抗藥性菌,案例研究證實受到抗藥性菌株汙染的醫療環境會導致群突發,而環境消毒是有效控制群突發的重要措施之一[1]。 群突發的導因也與環境清潔的不良程序有關[2]。 然而,少有研究去真實驗證汙染的環境表面和增加感染風險之間的關連性。 在ㄧ個針對二個加護病房長達 14 個月的研究[3]中,發現當入住上一床病友有耐萬古黴素腸球菌 (vancomycin-resistant enterococci, VRE) 時,該病人後續得到 VRE 的機率會增加 4.4 倍,且「上一床病友帶有 VRE 菌株」也是病人得到 VRE 的獨立預測因子 (hazard ratio, 3.8)。

  2. 針對問題擬定環境清潔策略進行改善如下:1. 政策面: 重新修定環境清潔標準規範、 每月環境清潔巡查流程、以及相關的稽核表。 2. 設備面:建立清潔用具分色管理作業並統一工作車與污物室物品的擺放位置。 3. 輔導面: 辦理清潔人員醫院環境清潔教育訓練課程、製作清潔作業教育訓練影片、 海報、 及手冊、 辦理清潔消毒技術認證活動。 本研究亦導入 ATP 生物冷光法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bioluminescence assay) 做為另一項環境清消成效的評估標準, 多元感染管制措施介入前、後的合格率分別為 69.5% 及 93.8% (進步率為 34.9%),p < 0.01;且品管研究結束之次年亦維持九成以上的合格率。

  3. 今年的腸病毒疫情在年初時,由於中部2例重症個案死亡,讓人擔憂今年恐怕會有較嚴重的流行,年初的流行病學監測結果也確有上升之勢,但隨著SARS疫情的爆發,民眾對於個人衛生特別地重視,並且儘量避免出入擁擠的場所,間接使得腸病毒的流行順利被壓制。

  4. 環境清潔品質管理工具. 本署委託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辦理105-106年委託科技研究計畫「推行病房環境清潔管理模式先驅研究計畫」 (MOHW105-CDC-C-114-112108、MOHW106-CDC-C-114-122114),依據計畫內容完成製作環境清潔品質管理工具,惟內容不代表本署意見,供各界 ...

  5. 研究步驟包括:1. 口腔清潔:每 6 小時以浸泡 15 ml 的 0.12% chlorhexidine 敷料,清潔擦拭個案全口腔 (牙齒、牙齦、牙齦粘膜、上顎和舌頭) ,之後不再漱口;2. 口腔細菌培養與鑑定:於 chlorhexidine 清潔前後 (0、15、60、120、240 及 360 分鐘),以細菌拭子擦拭頰側下牙齦溝 (gingivobuccal sulcus) 取樣。 首次在白班第一次口腔護理前執行,為評估 chlorhexidine 使用前口內微生物最大汙染程。

  6. Facebook Line 列印.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自2005-2007年陸續出版的新興感染症雜誌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發表的數十篇研究報告指出,近年來世界各國陸續發生超強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鮑氏不動桿菌及肺結核等感染症,加上抗生素濫用導致困難腸梭菌腹瀉的事件報告,及區域性社區感染的抗藥性增加現象。 使得正確使用抗生素及改善抗生素濫用問題,成為各國努力之重要感染症防治議題。 台灣國家衛生研究院長期研究,發現部分醫院常見的細菌抗藥性已出現下降的趨勢;而社區和醫院以外的收治機構細菌感染的抗藥性卻有上升的趨勢。

  7. 本網站建議使用 IE10 以上版本瀏覽器及以1920x1080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