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你們出去過至少兩到三次(更多次更好)
    • 中間都持續有每天聊天(偶爾一兩天沒聊或是頻率再稍低一點也算)
    • 告白盡量口頭告白(挑在一起出去玩的約會結束時!記得!!!!是約會結束時,因為很重要所以講兩次)
    • 你不找女生,女生也曾主動找過你。
    • 大大方方、「主動出擊」
    • 保留一點「不確定性」
    • 恰到好處的「自我暴露」!
    • 來點不要太刻意的「肢體接觸」!
    • 讓你的暗戀對象感覺到「被需要」
    • 將對方介紹給「自己生活圈」的人認識
    • 持續地創造在對方生活中的「參與感」

    有些追求人的技巧用「勾子」,即想方設法吸引對方,讓對方來追求自己。這個技巧對於一部分情場高手而言,自然是熟練運用。但其實追人完全有更容易上手的方式:坦蕩出擊,也就是俗稱的「打直球」。這並不是讓我們在和對方還不熟悉的階段就直接表白,而是在接近對方時,不必掩飾對對方的好感和興趣。 很多人以為在對方還不喜歡我們時就表現出自己的好感,會使自己處於劣勢地位。而從心理學上來說恰非如此。主動出擊運用了一個非常基礎的心理學原理:互惠原則,即我們會喜歡喜歡我們的人。當我們毫不掩飾對對方的好感時,也更容易讓對方產生對我們的好感。

    在追求過程中,由於彼此還不甚了解,存在距離感,關係中存在一種天然的不確定性,既不知道關係會如何發展,也不確定對方的心意。這種不確定性會讓雙方在彼此眼裡更加迷人。 一些擅長情感套路的人會利用和擴大這種不確定性來操控對方,這也使得很多人對不確定性產生了排斥,認為一段關係應該是將不確定性排除在外的。 其實,人類天生有著對於未知的著迷。追求過程中允許不確定性的存在,不僅不會傷害彼此,還會勾起對方探索未知的好奇心,從而賦予關係一種充滿神秘感的張力。 而保持不確定性需要做的,就是避免在關係中過於頻繁地表露心意。常見的行為比如:喜歡的人發訊息總是秒回,哪怕自己有別的事要忙;過於頻繁地給對方買禮物或者獻殷勤;將自己大量的精力都放在對方身上等等。 如果說不確定性是雙方中間隔著的一層薄紗,那麼頻繁表露心意的行為...

    我們在互相了解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彼此的自我暴露(self- disclosure)——即人們自發地、有意識地向他人展現真實的自己。 問題在於,恰當的自我暴露可以拉近彼此距離,而不恰當的自我暴露反而有可能直接在相互了解的階段就把對方勸退。 Sprecher(2013)曾做過一個「12分鐘約會」的實驗,並讓被試分成兩組,採取了兩種不同的自我暴露方式。 第一組中,完全由一個人來講述與自己有關的事,另一個人聽;第二組則讓被試雙方都有互相分享的機會,並且強調由淺及深地進行互動。 結果發現,在短短12分鐘的聊天后,第二組的被試之間關係增進明顯更快,也更多地通過對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從這個實驗中,我們能學到很重要的兩個關於適度自我暴露的實操原則:互動和漸進。 互動指的是,有效的自我暴露應當是有來有往的...

    曾有心理學家發現,即便是不熟悉的人之間,短暫且恰當的肢體接觸,也能增加人們對對方的好感、信任感,和吸引力。 當然了,之所以強調恰當的肢體接觸,是因為肢體接觸很容易起到反效果。每個人對於肢體接觸可以多親暱都有不同的尺度,越過這個尺度的肢體接觸可能讓對方產生反感。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叫做「恰當」的肢體接觸呢? 關鍵在於,這些肢體接觸最好是在符合當下的相處情境的。比如: 並排坐下時碰在一起的肩膀或者大腿; 找對方聊天時,通過拍拍對方的手或肩膀來引起對方的注意; 過馬路時,輕輕牽著他的手或者搭著他的肩膀等等。這些不經意間的肢體接觸可能不太起眼,但在關係還不明確時,或許會成為彼此拉近距離的催化劑哦。

    在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有時候過於關注對方,想讓自己被對方需要。但其實讓對方感到被需要也是能增進好感的方式。 富蘭克林效應告訴我們:相比你主動幫助對方,當對方在幫助你的時候,會更喜歡你。 在我們主動付出的同時,不妨適時地向ta請求幫助,讓對方感覺被需要,或許更能贏得ta的好感。 此外,偶爾的示弱也能起到類似效果。尤其是如果你在外人面前是一個相對要強的人時,那麼面對你喜歡的這個ta,不妨放下一點自己的強勢,主動尋求幫助或者是依賴對方,或許都能拉近你們之間的心理距離,建立更深層次的關係。

    將對方介紹給自己的朋友,往往能夠幫助我們從曖昧階段更進一步。 早先的心理學研究也發現,關係中兩人的社交圈重合度越高,這兩個人對於關係的認真程度也越高(Milagrdo, 1982)。共同朋友的存在可以使親密關係變得更牢固,並在朋友的見證下,獲得更強烈的「我們」的身份。 當然啦,如果你考慮的是更進一步的關係,那麼除了將自己的朋友介紹給對方,參與到對方的社交圈中同樣重要。在這個階段,對方是否願意讓你進入他的社交圈,也是一段關係是否值得長期維持的重要參考。 同場加映:愛情|女友們必學的10個超加分表現 戒掉「理所當然」留住好男人(點擊放大瀏覽)▼▼▼

    互相了解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在感情發展的過程中持續保持。持續性的參與感可以讓彼此更親密、習慣生活中有你的存在。 有些朋友們在曖昧期,每天和對方保持著高頻率的線上聊天,看似離打開甜甜的戀愛只有一步之遙,真正要推進關係卻彷彿總差了一點。 這是因為,如果雙方的互動以線上為主,產生的親密感更像是一種錯覺,而非是真正參與到了對方的生活中。 因此,要想持續創造參與感,線下見面是不可或缺的,有條件的話,不妨多將想說的話留到線下見面時說,看著對方的眼睛比看著手機屏幕有效多了 如果條件受限,持續創造參與感也並非不可能,它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許多小事中一點點積累起來:互相分享日常的點滴和遇到的成就與挫折,一起制定學習或者成長計劃,培養相似的生活節奏,習慣性地用「我們」而非「我和你」……. 最後,在追求的過程...

  1. 2022年3月26日 · 根據這兩種做法,很多人都會直覺認為後者成功率會相對更高,但事實並非如此。 有機會對方是一時感動或者是不好意思拒絕才答應。 想對方喜歡自己,並不是單靠盲目追求,而是自身的吸引力?

  2. 2019年6月30日 · 交友軟件 SweetRing 於3月發表的表白時機調查,發現在約會第6次時表白成功率最高。 調查指在約會第2至3次表白,失敗機會達90%。 不過別以為越遲表白成功機會越,調查指在約會第7至8次才表白,對方會因為遲遲未有表示而將你定位成朋友,從此被 ...

  3. 告白成功的秘訣!準備非常重要 要讓告白成功,就必須要準備好才能告白,而不是突然之間就脫口而出。千萬不要焦急。不論是浪漫型,簡緻型,輕鬆型,豪華型,又或是混合告白,事先設定好主題的話,告白也比較容易成功。

  4. 2022年2月13日 · 12星座喜歡的表白方式都不同,和他們表白之前,做好功課,能夠大大提升成功率!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份小編吐血整理的戀愛手冊,看看跟12星座表白前的必做功課有哪些!

  5. 2020年11月7日 · 根據廣島大學的調查,利用情書或是email表白成功率是56%左右,而電話則是最容易表白成功的手段,約為64.7%。 接下來是面對面的表白成功率約為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