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5日 · 台日戀曲常受到眾人稱羡,但是台灣人的異國婚姻中,台日婚姻的怨偶卻最多,離婚率高,幾乎每三對就有一對選擇離婚,而住在台灣的日本女性又如何看待她們的婚姻生活,台灣學生走訪當事人,一探究竟。

  2. 2024年2月20日 ·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董旭英指出,青少年階段常從外表尋求自我價值,因此容易崇拜偶像,往往透過打扮外在形象襯托自己的價值,當在網路上未獲得預期的讚美、按讚數,可能會產生負面感受,不斷累積負面經驗反而會降低自信,另一方面也可能 ...

  3. 2023年12月22日 · 近幾年來,兒少代表關注議題時,在提案的品質、表達的方式,都有明顯的進步,這些經驗兒少代表又能帶回去地方和自己的學校、社團,讓台灣的兒少成為公共事務發展重要的一環。 而許多提案不只受到社會關注,也實際造成了政策的改變,例如「心理健康假」和「改善校園申訴管道」都是成功的出擊。 成功出擊:促成心理健康假、改善校園申訴措施. 台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愈來愈受重視,而且有愈來愈多中小學生也需要心理輔導諮商。 台南市兒少代表梁朝勛,就讀台南二中時於2021年在市府兒少權益諮詢會議提出高中以下學校「心理健康假」構想,2022年再與多位中央兒少代表於行政院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推動小組(簡稱行政院兒權小組)提案,獲政院決議要求教育部研議准假準則。

  4. 2023年5月16日 · 台灣離婚率居亞洲第一,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1年離婚對數4萬7888對。 然而,離婚不僅是夫妻雙方的協議,對孩子更是造成情緒、學業、社交與行為等莫大的影響。 為了幫助孩子度過父母離婚帶來的負面影響,家長可以提供情感支援、減輕影響,讓孩子感受到愛和關心,讓孩子更好地應對人生巨變。 離婚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影響也不同. 學齡前兒童(0-5歲): 學齡前兒童對父母的依賴性較,當得知父母離婚時,他們容易感到分離焦慮、易怒、易哭、失眠、食慾減少等。 父母需要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安撫,並保持穩定和規律的生活,以幫助孩子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學齡期兒童(6-12歲): 小學兒童還無法理解父母離婚的決定和影響,可能會感到失落、不安和沮喪,表現出情緒不穩定、孤立、對學業的興趣下降等。

  5. 2017年9月8日 · 這套軟體分辨女同志的成功率較低,也支持女性性取向較易改變的看法。 該研究沒有納入有色人種,也未涵蓋跨性別或雙性戀族群。 不難想像,如果有夫妻將這個技術用在他們懷疑未出櫃的另一半身上,或是青少年用在自己或同輩身上的後果會如何。

  6. 2023年9月5日 · 陳亮妤指出,該方案自8月1日上路至今,截至8月31日,服務人數為5,702人,總使用人次為1萬278人次,已達原補助人數95%,男女使用比例約為1:2.8,與世界趨勢相符,使用年齡層以24至30歲比例最高、達70%,經評估達轉介風險者共1,710人、占30%,顯示

  7. 2019年11月28日 · 第三人生. 時間:2019-11-28 17:45.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台灣民眾一直要到40歲才會開始思考第三人生,至於有超過8成的人在50歲前開始思考退休。 (圖:中央社) 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凱利 (Edward Kelly)提出「第三人生 (Third Act)」概念,主張活得更久後,要在漫長的熟齡歲月中開創第三人生,唯有提前準備才能順利進入第三人生。 根據天下雜誌、東方線上所做的「第三人生大調查」發現,台灣民眾一直要到40歲才會開始思考第三人生,至於有超過8成的人在50歲前開始思考退休。 面對第三人生,台灣民眾平均認為要15年的準備期。 調查中也發現,民眾認為追求無憂的第三人生最為重要,但對目前準備最不滿意的3件事,分別為財務、健康以及時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