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5年6月1日 · 憂鬱症既是一種病,就不能以和一般人互動的方式和原則來跟患者互動,因此如何拿捏彼此的互動,同時協助患者並保護自己,是本書的重點。 依各種情境、按步驟教導身邊罹患憂鬱症的人們,最終目的是強化與患者之間的關係,幫助所愛的人從憂鬱 ...

  2. 2017年8月25日 · 你的憂鬱有多嚴重?. Google搜尋幫你評估. 為了讓憂鬱治療的觀念更為普及,Google與美國精神健康聯盟合作,一旦使用者在美國Google上搜尋「憂鬱(depression)」,搜尋結果頁面最上方將出現憂鬱量表,讓使用者評估憂鬱的狀況。. 在美國,五個人當中,就 ...

  3. 2022年6月2日 · 情緒低落和失去快樂是抑鬱症的核心特徵,而焦慮的特點是過度和失控的擔憂。幸福是指一個人的積極情緒、生活滿意度和目標感的水準。根據Mind的數據,我們每六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任何特定的一週內經歷過像焦慮和抑鬱這樣的常見精神健康問題。

  4. 2004年11月1日 · 日前立法委員藍美津的女兒,疑似因為憂鬱症病發,一時想不開走上自殺絕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現代社會平均每100 ...

    • Ai與心理療法能互相加持嗎?
    • 聊天機器人能有多少療效
    • 和weobot的聊天,它會以積極的方式回應
    • 未來:軟體作為治療手段

    2011年,Alison Darcy(艾莉森·達西)作為臨床心理學的博士後研究員進入史丹佛大學,這讓她有機會遇上當時擔任史丹佛AI實驗室主任的吳恩達。在此之前,她有心理學和軟體開發的交叉背景,她和吳恩達討論了很久「AI能為心理健康做些什麼」。 Alison Darcy相信,現有的臨床療法能夠借助科技的力量,擴大自己的潛力。但是這與不少心理學家的觀念相悖。在常見的恢復情緒建議中,心理學家會告訴人們,遠離網路,多和愛你的人待在一起。 「我們確實花了一些時間來說服史丹佛心理學的人們,讓他們相信科技並不危險,而且它可以幫助人們。」Darcy說道。 她自己這樣相信,也是源自早年經驗。在第一份軟體工程師的工作結束後,她曾經為一家慈善機構搭建過網路平台,幫助飲食失調患者獲得線上的聯繫和支持。在一些偏遠地區...

    治療與陪伴本身是一項高技術的工作。除去技巧之外,還需要注入心力,這似乎是人類才能夠給予同類的敏感和懂得。心理諮詢也是一種特殊的親密關係。所以「心理諮詢師的工具就是你自己」這樣的說法深得人心。 也是這個原因,一些專業治療師懷疑Woebot能起多少作用。沒有人類治療師提供「同理心」,和來訪者建立一段「真正的關係」,AI 聊天能提供多少療效? 美國24歲的大學畢業生Eli初入職場,很難適應新環境,考慮到治療費用昂貴,他下載了Woebot。但是Woebot程式化的回應讓他的體驗感受不好,最後他還是找了一位治療師進行遠端視訊交談。對他而言,Woebot是一個過渡,讓他正視問題,最終選擇最需要的方案。在此之前,他不確定自己是否可以向一個人類敞開心扉。 Weobot公司相信,一個設計精巧的機器人可以和用戶...

    當一個人羞於向另一個人表達自己的時候,向AI傾訴至少沒有「被嘲笑」的壓力。Woebot會隨時隨地,以一種情緒富足的形式來回應。 當你完成一些小的問答任務之後,Woebot會稱讚你,並要你在對話框回應一個「讚」給自己。在對話中,它還會不時發送容易喚起輕鬆愉悅情緒的表情包。因為很多時候,用戶只是在幾個回答選項中選擇,來觸發Woebot的新回應,整個互動過程不是一場自然對話,更像一場預設好的「對話漂流」。 身處這種「漂流」中,有時候不禁會懷疑,Woebot大概就是:一隻在你不開心時一直傻傻舔手心希望你開心的小狗。 Weobot的風格是有意被設計的,「時機恰當時,Woebot會講一些古怪的笑話」,Darcy的臨床經驗讓她重視「幽默」的治愈力量。

    在那次爭吵後不久,許柯和前女友分手,很快就到了生日。朋友們幫他過了生日。伴隨著生日禮物,他收到了一張小卡片,上面寫著:希望原來那個陽光的他快點回來。他拆到卡片的時候差點哭出來。禮物來自一位女生,後來女生做了媽媽,狀態也不太好。他了解朋友的近況後,也感到些許無能為力。 「人在成人社會的精神狀況時常不太好,身邊很難有人能持續關注。」做過產品經理的他,這樣看待Woebot所提供的價值。 「產後憂鬱」一直是廣泛存在的問題,也是Woebot專注解決的症狀之一。大約五分之一的母親會經歷產後憂鬱,而其中60%沒有得到臨床診斷。就算得到臨床診斷的母親,也只有四分之一會接受治療。 今年5月,Woebot基於產後憂鬱開發的8週起步的治療方案WB001獲得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頒發的「突破性設備」稱號。...

  5. 2010年1月18日 · 憂鬱」是一種進退維谷的心靈狀態,有憂鬱感受的人清楚知道「不要什麼」,卻不清楚「要什麼」。 過往,父母那一代認命地接受社會所派任的「角色」,全力以赴,即便中年或有那麼一絲迷惘,但社會給予其角色完成的評價與肯認,終使得他們仍能穩定自信地書寫自己的生命故事;這世代的年輕人則不同,社會已經擺明了「你應該成為你自己———那個獨一無二又特別的人」,問題是「那個特別的『自我』是什麼? 」而「我們又如何感受到『自我』的召喚」,如果「『自我』遲遲不現身,那該怎麼辦?

  6. 2021年8月31日 · 聽聽網紅們現身說法,他們怎麼面對自己低潮沮喪的時刻? 志祺七七 憂鬱情緒和認知失調有關係,當認真做內容、點閱很差,或是不認真做、但點閱率爆炸高,這種認知與世界給我的回饋不一樣,都會讓人很鬱卒、懷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