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0日 · 一、心理痛苦. 長期的情緒困擾、心理痛苦與絕望感,可能促使他們希望透過自殺達到減輕痛苦。 二、無助感. 重度憂鬱症及焦慮症會讓患者對現狀感到束手無策,無法找到有效的應對方式,從而轉向考慮自殺。 三、精神病症狀. 部份精神疾病如思覺失調症會引發幻覺、妄想,導致他們出現自殺念頭。 四、社交隔離. 與人際社交之間的疏遠會使患者感到孤立、被排斥或無法獲得支持,讓他們感覺無助和絕望。 五、高風險行為. 如邊緣性人格障礙,或是酒精、藥物濫用與自殺行為高度相關,這些因素可能導致衝動控制問題,增加患者的自殺風險。 「當然,精神疾病不是自殺的唯一風險,它仍是一個複雜的多因素問題! 」楊聰財醫師強調,精神健康、社會支持、生活壓力和個人生命經歷,都會影響個體感受與疾病控制良窳。

  2. 2024年5月23日 · 過去常將憂鬱症與不知足、不努力或者不夠樂觀等「負面情緒」做連結,但其實腦科學專家指出,憂鬱症不是悲傷,更不是心情不好,而是他們的腦部情緒調節功能失常,林口長庚精神科醫師林皇利:「負面的情緒的部分呢,它其實只是誘發憂鬱症成因 ...

  3. 2023年10月10日 · 遇到憂鬱症怎麼辦. 衛福部提醒, 自殺防治需要全民的參與,「一問、二應、三轉介」是指關懷詢問身邊的人,如果遇到有想自殺、憂鬱的人,應該關心、回應他的想法,並協助將他轉介給專業的醫療人員。 衛服部鼓勵民眾平常多關愛自己、也多關心身邊的人,一句問候、一個微笑,都能溫暖人心。 若您或身邊的人有遇到心理困擾,目前各縣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都可以提供或轉介心理諮詢的服務,亦可撥打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1925 (諧音:依舊愛我)提供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服務,或撥打生命線1995及張老師1980,亦可提供適當的心理支持。 (封面圖/東森新聞) #聚焦真相. 更多. 聚焦真相/2管委會糾紛頻上版面 專家:房價大受影響. 05-16 06:00. 聚焦真相/房市交易量縮盤整 專家曝買房最佳時機.

  4. 2024年2月2日 · 憂鬱症已經是現代人的文明病,尤其入冬後是憂鬱的好發期,精神科門診病患暴增兩成。 醫療健康心理學會理事長李玉嬋:「醫生通常會開給你的是藥物處方最快,問題是如果你今天的煩惱來源,這個事件不會因為你吃了藥,抗焦慮之後你這個問題就 ...

  5. 2024年5月4日 · 研究指出,如果長輩社交孤獨,65歲以上的老人中,至少有21%的人有憂鬱症狀,盛行率為各年齡之冠,就診率卻不到1/10;如果不願意接觸醫療協助,還如何靠自己,找到下半輩子的陽光。

  6. 2022年8月17日 · 根據統計,有以下原因者更容易出現輕生行為:患有疾病(如憂鬱症、酒癮、人格疾患);生理疾病(如慢性病、疼痛、愛滋);曾嘗試輕生者、家族輕生史、酒癮史或精神病史;離婚、鰥寡或單身者;無業或退休者以及童年歷經悲慟者。

  7. 2017年12月7日 · 說真的,太多現實的困境尚待突破, 如果沒有堅定的決心要自我救贖,單靠醫生和藥物想康復真的是難如登天。 最基本的「自我突破」方法, 可試試看先從「了解自我、解析自己」開始, 句話說「人沒有辦法做出自己不了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