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6日 · 1. 出現抑鬱情緒及/或失去興趣或愉悅感,並在兩周內出現下列5項或以上之症狀: 幾乎整天且每天抑鬱,可由主觀感受(例如:感到悲傷、空虛、無助)或旁人觀察(例如:看起來像在哭)得知。 兒童及青少年可能表現出易怒的情緒。 幾乎整天且每天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感。 體重明顯減輕(沒有節食)或增加(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或幾乎每天食慾降低或增加;兒童則可能沒有按預期般增加體重。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睡。 幾乎每天都精神激動或動作遲緩。 幾乎每天都倦怠或無精打采。 幾乎每天感到無自我價值感,或有過度不恰當的罪惡感(達妄想程度,不僅是對生病自責或內責)。

  2. 2024年5月23日 · 那麼,如何可及早發現孕婦是否患有產前抑鬱症? 如果孕婦持續超過3週出現以下的常見症狀,就應及時處理: 持續感到沮喪 自責、覺得自己無用 對生活、與伴侶關係的改變、生產及分娩計劃等問題感到過份焦慮、不安 有睡眠問題,無論是睡得太多 ...

  3. 2024年1月6日 · 1.失去短期記憶. 2.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3.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4.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 5.判斷力減退. 6.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中期(第2-5年) 1.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 2.偶詞不達意的情況. 3.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4.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晚期(第5年後) 1.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2.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3.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4.不能處理日常生活. 5.需要長期照顧. 6.生理時鐘混亂. 研究人員指,阿茲海默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更是從中年開始形成的,因此預防及降低風險就變得相當重要。

  4. 2024年1月15日 · 憂鬱症確實很難獨自應付。 如果有能力尋求輔導員協助更好」 「此外,與醫生討論服藥也會有很大幫助。 如果有人覺得還沒有準備好或沒有經濟能力,專家會建議尋找在線支持小組或告訴值得信賴的朋友或家人。」 「藍色星期一」由來其他說法 中古 ...

  5. 2024年5月28日 · 調查發現,市民對嚴重精神病認知明顯不足,只有不足9%的受訪者表示,若自己或親友不幸患上嚴重精神病,知道應該如何求助及處理的方法。 協會建議政府採取「人手、針藥並行」策略,收集數據以評估不同治療方案的成效,並加強公眾教育。

  6. 4 天前 · 他或者她再也無法知道自己追求過的夢想到底沒有成真。 這樣的喪失,怎麼 可能不讓我心慟。但讓我心慟的還不止於此。讓我心慟的,是我們所有人可能經歷的喪失,不管是活著的,還是死去的。 時機逝去不可再得。事故或事件帶來的損害 ...

  7. 1 天前 · 自閉症很普遍,據世衛數據,每160個兒童中就1人患自閉症。自閉症患者在兒童及成人階段何分別?長大後如何面對社會角色的轉變,適應升學、就業、拍拖、結婚、生兒育女等不同人生階段的變化?家屬及身邊的人可如何協助,以助患者社交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