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憂鬱症有哪些症狀我怎麼知道自己是憂鬱症心理症狀憂鬱對原本熱愛的事情變得沒有興趣價值感低落注意力無法集中思考變得緩慢遲鈍出現自殺念頭

  3. 有憂鬱目標是改善憂鬱而不是以為尋歡作樂用更多的快樂就會抵消現有的憂鬱況且有錢有名有地位的人更可能因為種種因素無法好好接受治療或著療法受到侷限例如日常的逛街散步曬太陽名人可能就不方便關於憂鬱症10大家為什麼排斥憂鬱症

  4. 如果你長時間情緒低落你可能會認為自己有憂鬱症但專家表示有許多情況都與憂鬱症相似而醫師也可能會弄錯。《當代精神病學》(Current Psychiatry的一篇文章指出大約26%45%被懷疑有憂鬱症患者不符合該疾病的診斷標準

  5. 名人 憂鬱症會讓你覺得很孤單這是憂鬱症主要的症狀之一所以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是有幫助的拜我們的社會習性以及一種告解式的社會名流文化所賜,...

    • 抑鬱症/憂鬱症的成因
    • 抑鬱症/憂鬱症高危群組
    • 抑鬱症/憂鬱症患者常見症狀
    • 抑鬱症/憂鬱症種類及其症狀
    • 抑鬱症/憂鬱症治療方法
    • 抑鬱症/憂鬱症自救方法

    抑鬱症成因複雜,包括遺傳、生理、心理及環境因素,不同心理學學派對於抑鬱症成因各有不同的解說。 1. 認知心理學治療鼻祖Aaron Beck指出:抑鬱症成因在於對自己、處身的世界及將來的想法都很負面,這些負面思維導致抑鬱症發作。 2. 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抑鬱症是腦部的疾病。抑鬱症成因是抑鬱症患者腦部有多種神經傳遞物質(Neurotransmitters)出現失衡,導致腦部結構的改變。壓力與抑鬱症之間,亦已證明有密切的生理關係。 3. 生物學派的心理學家則透過研究證實:抑鬱症是遺傳疾病,若主要親屬曾患上抑鬱病,抑鬱症發作的風險則會增加。 4. 人本主義心理學派指出抑鬱症成因是來自於低自尊感和負面的自我價值觀。 返回目錄

    抑鬱症在多個國家均有年輕化的趨勢,男女比例約為一比二,約15%患者會嘗試自殺或濫用藥物。到底有哪些人比較容易患上抑鬱症呢?抑鬱症高危人士包括: 1. 年齡超過六十歲的長者 2. 長期病患者 3. 有酗酒或濫用藥物習慣的人士 4. 主要親屬曾患上抑鬱病的人士 5. 長期受環境問題或人際問題困擾的人士據多項本地抑鬱症調查顯示,約三成中學生出現抑鬱症狀。其中一成曾嘗試自殘;4%的受訪者,更表示曾多次進行自殺行為。另外有統計亦指出:約有五成自殺身亡的青少年生前患有抑鬱症,但未獲得適當治療。因此,若意識到自己長時間情緒低落,應該盡快進行抑鬱症自我測試。 返回目錄

    抑鬱症患者一般會有什麼抑鬱症狀?參考DSM-5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的抑鬱症狀診斷標準,在下列9項抑鬱症狀中,若過去兩星期曾出現5種或以上病徵,而又對患者的學業、工作或社交構成影響,便可介定為抑鬱症。 1. 一整天大部分時間都不快樂 2. 興趣減少 3. 體重或食慾下降 4. 失眠(或嗜睡) 5. 思考動作變得緩慢 6. 整天沒活力病懨懨 7. 覺得活的沒意思(沒價值感或罪惡感) 8. 無法專注或決斷 9. 有自殺念頭 充滿抑鬱的情緒?對任何事都自責?懷疑自己患上抑鬱症的人士可以到healthyD自我測試進行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心理治療專家David D. Burns博士設計的抑鬱症自我診斷表「伯恩斯抑鬱症清單(BDC)」抑鬱症測試...

    產後抑鬱症

    超過一半產婦,於產後的1個星期左右會變得非常情緒化。這些情緒波動屬於正常,一般只維持數天便會消散。若過病徵持續,且有惡化跡象,嚴重影響到生活,便有可能是患上產後抑鬱症。研究指出,每10個產婦中,便有1人患上產後抑鬱症。 若產婦女性於產後1個月內出現以下的抑鬱症狀,便有可能是患上產後抑鬱症,應該盡快求醫,及早接受產後抑鬱症治療。 1. 變得神經質、易哭、易怒; 2. 每當孩子哭鬧,顯得手足無措; 3. 對孩子由家人或傭人照顧感到十分內疚; 4. 突然對家中的經濟狀況感到擔憂,夜不能眠,做甚麼事都提不起勁。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患上產後抑鬱?立即進行愛丁堡產後抑鬱症量表測試。測試者可按照過去7日的情況回答問題,測試是否產後抑鬱症高危患者。 返回目錄

    微笑抑鬱症

    你以為所有的抑鬱症患者都是愁眉苦臉、鬱鬱寡歡嗎?並非如此。近年外國出現了「微笑抑鬱症」(Smiling depression)此名詞,英國《太陽報》指這個並非醫學名稱,但可歸納為非典型抑鬱症(Atypical depression)。微笑抑鬱症患者看起來一點都不像有情緒病,旁人看來更會以為患者心情開朗,積極正面,因為他們大多數擁有令人羨慕的人生,例如有理想的工作、自置物業,或伴侶與子女陪在身邊。而且微笑抑鬱症患者在社交圈子活躍,臉上都是微笑,而且談笑風生;然而他們其實是戴著面具做人,內心十分絕望及失望,更甚者是有結束一切的念頭。 懷疑自己患上「微笑抑鬱症」?不妨留意自己有沒有以下6大特徵: 在朋友圈中,患者總是格外開朗樂觀,而且相當投入,是眾人心目中的社交能手。然而回復一人時,患者就會變得截然不同,內心充滿悲傷,總是覺得失落,情緒負面,跟被人圍繞時的心情差距甚大。 患者或會感到「相識滿天下,知己無一人」,他們雖有很多朋友,然而悲傷失落時,卻找不到傾訴對象。他們亦不希望旁人看見自己軟弱一面,故此不願打開心扉。 晚上孤衾獨枕,雖能放下面具,但抑鬱感覺在黑夜中襲來,令患者不由自主地思索...

    抑鬱症治療可以分為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兩大方向。 臨床心理學家運用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協助抑鬱症患者處理個人情緒,改變思想上的謬誤,從而找出應變的方法。心理抑鬱症治療有效增加病人的應變能力,使抑鬱症患者更有能力處理各種生活壓力及困擾。 抑鬱症病情嚴重者應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抑鬱症藥物如抗抑鬱藥(Anti-depressant)等可以快速控制病情,減低抑鬱症發作的機會。嚴重的抑鬱症患者需要堅持服用抗抑鬱藥,直到經醫生評估,才可停服。 返回目錄

    抑鬱症自救:5個錦囊

    對於抑鬱症患者而言,求醫及接受治療是最佳辦法。然而,抑鬱症治療需要漫長時間,在此同時,可以參考以下5個抑鬱症自我治療的方法,以改善病情及穩定情緒,抑鬱症自救: 1. 定時用餐及睡眠。 2. 確保自己有充足的睡眠。 3. 學習識別自己的情緒波動。 4. 請朋友或親戚幫助自己,持續治療。 5. 改善病情需要一段時間,嘗試學會對自己有耐性。新冠疫情期間市民面對更大的壓力,令情緒病加劇。香港心理衞生會總幹事程志剛建議以下

    4點預防/紓緩抑鬱情緒:

    1. 可按自己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居家運動以回應疫情狀況,養成運動習慣有助對抗抑鬱及焦慮情緒; 2. 疫情下,無論在家工作、停學、禁足等均易打亂生活秩序,因此宜建立新的生活作息,以調節抗逆期間的生活秩序及節奏,培養個人興趣,有助逹致身心康泰; 3. 應善用網上平台/社交媒體,保持與親友溝通,助提醒自己生活中仍可有所連繫,減少孤獨感;以及 4. 若問題持續並對個人或人際關係構成一定的影響,大家便須適時尋求專業人士或相關服務的支援。 延伸閱讀:精神健康|疫情下港人抑鬱指數創新高 專家教你4招紓緩抑鬱 返回目錄

    抑鬱症自救:醫生2大建議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秀芬曾建議,若抑鬱症患者可能因恐懼而拒絕與外界接觸,要改善這情況可先由外出散步開始,最初5至10分鐘也可以,及至主動與人打招呼、到餐廳用膳、主動與人交談等等;時間由短至長,相處的人數由少至多,讓患者由容易至困難嘗試重新投入社交生活。陳醫生指人際關係處理得宜,病情也會有改善。 此外,陳醫生續指,在治療期間,家人同朋友的陪伴尤其重要,與情緒病者同行,讓患者開始踏出第一步,明白社交生活的重要性,以循序漸進方式慢慢地去接受自己。 除了抑鬱症自我治療之外,如發現身邊的人有相似的抑鬱症徵狀可以怎樣做?立即瀏覽文章:【抑鬱症自救】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困境的5個方法 延伸閱讀: 1.情緒病 | 認識7大常見情緒病種類、成因、症狀及治療 2. 濕疹根治 | 醫生:治療要用「鐵三角」一文看懂濕疹成因、症狀、治療及飲食 3. 糖尿病 | 營養師分享穩定胰島素5大飲食秘訣!認識糖尿病特徵、成因、症狀、胰島素治療 返回目錄

  6. 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學者拉姆絲(Olivia Remes指出微笑憂鬱症Smiling Depression指的是有憂鬱問題但卻成功將問題隱藏的人。 這樣的人表面看來很快樂,實則內心非常憂鬱。 那麼微笑憂鬱跟你我有什麼關係呢? 因為我們都活在一個「慢性中毒」的時代。 對於自己的心理健康及情緒狀態缺乏認識,了解不足,更重要的是,我們都被社群軟體綁架了! 不只重度成癮,而且還戒除不了。 我們的喜怒哀樂,被別人的留言及訊息、多少個讚牽著鼻子走。 它牽動我們的所有情緒,左右了我們的訊息接收、思考、決策及判斷,更影響了我們全面性的人際關係及生活。

  7. 華人健康網. 發布於 03月20日06:00 • 記者編輯/台北報導. 憂鬱症前兆症狀治療該怎麼自救必讀5篇好文抗憂鬱症. 台灣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約230萬人有憂鬱症狀藝人李玟Coco生前即受憂鬱症所苦引起大眾正視事實上憂鬱症是一種全球性的精神疾病甚至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社會經濟負擔下排行第二的健康問題。 憂鬱症可能會有哪些併發症? 親友如果有憂鬱情緒,應該如何陪伴? 有什麼方法能降低憂鬱症風險? 以下5篇好文,帶你了解憂鬱症前兆、發作、症狀、陪伴、治療最新突破。 **1.憂鬱症來了說加油沒用! 憂鬱症前兆、發作、症狀、陪伴、治療|懶人包. 台灣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約230萬人有憂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