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17日 · 只是從沒想過的是,有一天自己陷入憂鬱症的困境中,而幸運的是或許自己曾經有過那段工作經歷,所以某些記憶裡的認知讓自己有insight(病識感),所以知道自己無能為力的地方在哪裡,知道找醫生,不能讓自己再往下墜落,知道無論如何都要嘗試 ...

  2. 2020年7月18日 · 是生理問題還是心理問題? 政治如何決定憂鬱症的描述及治療? 性別、年齡、族群文化、貧窮、自殺與憂鬱症又有何種關係? 他採訪大量病患、醫生、科學家、藥物研發者,並書寫自身經驗,試圖帶我們理解這個最難以定義的疾病。 我首次罹患嚴重憂鬱症,是在20年前。 我幾乎半輩子都患有精神疾病,已經無從想像自己沒病時的模樣。 憂鬱症似乎更像是我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我生的病。 某些時候,憂鬱症就等同於我,但無論什麼時候,憂鬱症至少都是一部分的我。 我不再盤算什麼時候可以擺脫治療,正如同我從不去想什麼時候可以不吃不睡。 憂鬱症成為我的特點,而要釐清這有多少是由於我和憂鬱症打交道的經驗,又有多少是源於我公開談論憂鬱症的態度所建立的身分,其實並不容易。 身為「職業憂鬱症患者」,與疾病纏鬥20年的人生.

  3. 2020年10月18日 · 如何為情緒受苦者「撐傘」?. 陪他們走一段聆聽和理解的路. 情緒困擾像過熱的烈日或濕冷的暴雨,陷入痛苦的高學業成就青年,除了專業資源的協助,更需要周圍親友的支持與理解,替他們撐起可以歇息的傘(圖非當事人)。. (攝影/陳曉威). 年輕人的 ...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1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2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3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4
    • 如何知道自己有憂鬱症5
  4. 憂鬱症為例,本來在第四版的診斷裡,排除因親人過世的哀慟反應(bereavement exclusion),認爲這是人之常情,但第五版卻將此排除條款拿掉,認為即使是因親人過世而哀傷,只要夠嚴重,依然要當作憂鬱症看待,背後是「早期篩檢」的概念。

  5. 2022年1月13日 · 《兩種心靈》最後提及,我們如何看待、面對精神疾病,其實關於我們如何設想「人」,如何設想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一如李舒中所言,我們對於受苦的看法是一個透鏡,選擇了怎樣的透鏡,將會決定受苦的人的發展和命運,以及我們終究如何理解 ...

  6. 2019年4月15日 · 過程:會談、測驗、檢查,追溯犯罪脈絡. 鑑定的過程,包括不同專業交相詰問的會談、心理測驗,有時候還要做腦波或其他相關檢查,法警至少要帶犯罪嫌疑人來兩次以上──這還不包括另外向家屬了解詢問的時間。. 這些嚴謹的程序,都是為了試著找 ...

  7. 2021年5月6日 · 一個女人對醫生說覺得自己有產後憂鬱症,結果被回「就是普通的產後情緒障礙而已,給自己一點時間適應、等它過去就好了」是一回事,但你能想像如果一個男人對別人說「我覺得我可能有產後憂鬱症」,會得到什麼回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