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常規尿液檢測(Urine routine analysis)、微白蛋白(Microalbumin)、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香草扁桃酸(VMA)。

  2. 3.1.收集檢體當日早上7點請病患小 便,此次小便需倒掉。 此後開始留取每一次的小便須以蓄尿壺或便盆留取尿液後並記錄每次尿量,倒入蓄尿缸中量一直到次日早上7點,請病患每次尿液量需全數入蓄尿瓶中,同時應避免糞便之污染。

  3. 最基本的就是留取中段尿進行常規檢查,主要是看尿液內是不是發炎的反應和細菌感染的徵候。 其次是做尿液培養、其他如X光、超音波、內視鏡檢查及血液生化、免疫機能的檢驗,則依病情的需要再予以安排。

  4. 早上8:00將尿液完全排空,此次尿液 不收集。8:00後的第一次收集尿液時須先將整管 「保存劑」 倒入尿盒中,再倒入尿液。之後開始收集所有的尿液到指定的尿盒容器內,並稍微混合均勻。第二天早上 8:00,不論沒有尿意,都要排光膀胱中的尿液,此次尿液

  5. 1.早上起床後收集第二次解的尿液最理想,收集後儘速送至實驗室。 2.有些學者建議連續檢查三天以提高篩檢率,亦有人提出一次即已足夠,一般依照臨床醫師指示檢查。

  6. 一般常見的症狀有發燒、嘔吐、腹瀉、食慾變差、頻尿排尿疼痛。 一歲以下的兒童,會出現排尿時大聲尖叫、躁動不安、呼吸急促、持續體重不增加。

  7. 1.平躺於檢查床上,檢查人員評估後放置導尿管至膀胱,檢查過程會灌入生理食鹽水,此時會感覺到膀胱脹及解尿感,經由儀器,記錄膀胱內壓力的變化,以及膀胱收縮的情形。 2.檢查人員會在膀胱與直腸都置放壓力導管,經由電腦儀器,記錄排尿時膀胱壓與腹壓的情形。 3.儀器記錄時,請配合檢查人員指示,讓肌肉放鬆或用力,以利檢查資料判讀。 五、檢查後注意事項: 1.檢查完成後門診病患請回家休息,並請於檢查後回門診複診,以了解檢查的結果。 2.住院病患請回病房休息,檢查後由醫師向病患 (家屬)解釋檢查結果。 3.鼓勵多喝水,並觀察解尿有無血尿情形,如發燒、疼痛時需告知醫護人員。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 關心您. 文件編號:N-W-006-040. 回瀏覽頁. 快速連結.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