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月16日 · 0. By Punch on 2021-01-16 重擊Podcast, 電影. 文/陳明萱. 從膠卷紀錄的老電影,一直走到現代的數位放映,影像的保存方式也大大改變,過往的珍貴膠卷多年下來容易變質,數位修復的過程更是困難重重。 這次重擊 Podcast 邀請到國家影視聽中心修復組資深專員邱繼諺,來跟大家揭秘這其中會遇上的問題及應對方式。 娛樂重擊Podcast 》歡迎「聽」專訪完整內容: https://bit.ly/3ihgHov. 數位修復前有些事一定要先做. 邱繼諺本人看起來相當年輕,但其實他早在2009年就進入國家影視聽中心服務,目前從事數位修復工作已有十多年的經歷。

  2. 丈夫的秘密手繪. 一九四六年,人人演劇研究會、聖烽演劇研究會、人劇座等劇團紛紛成立,新劇運動看似準備復甦,卻旋即死滅。 六月九日,聖烽演劇研究會在臺北中山堂首度公演簡國賢的獨幕劇《壁》,以一堵撞不破的牆將舞臺切分成兩個世界諷刺社會不公,得到廣泛的迴響。 後卻以「劇本內容有挑動階級鬥爭內容」為由,被飭令禁演。 二二八屠殺後,左傾的簡國賢展開逃亡,卻難逃被捕命運,一九五四年遭槍決於馬場町。 加入左翼地下工作的呂赫若,一九五 年在鹿窟武裝基地死於非命,驚人的藝術才華已沒有機會再次綻放。 一批曾活躍於日治末期藝文圈的山水亭之友,終戰不久幾乎都銷聲匿跡了。 王井泉收起了山水亭,在榮星花園(當時尚未開業)擔任園丁,度過了他的晚年。 張文環則任職於壽險公司、銀行、飯店,藝文活動斷斷續續。

    • 帶領觀眾理解陌生職銜背後的故事
    • 現場器材火力搭配演員即興 不斷玩出概念和鏡頭的新意
    • 在《與惡》之後接棒的意義 追求「圓滿」的一念

    談起「器官協調師」,王傳宗和曾少宗坦言自己以前完全不知道有這個職位,甚至對器官捐贈本身也是一知半解。但王傳宗導演表示:「我從很早之前就對醫療劇非常喜歡,從《急診室的春天》一路到後面的《芝加哥醫情》,我看很多醫療劇,而且我還特別喜歡看幕後花絮,去看背後劇組怎麼用自己的方式把醫療過程變得有趣、不沉悶。其實我很早就很想做醫療劇,也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做一部不論在每個細節都十分考究的職人劇。」 但《生死接線員》一開始談定了邱晧洲導演,王傳宗導演則是因為製作人許家豪的關係而側面得知,他表示:「這個案子我因為家豪的關係很早就知道,但本來並不是我導演,所以我只是做一些意見分享。後來因為檔期延宕的關係,邱導演有另外的案子,所以我在很趕的狀況下進來接手。」他回憶道:「當時大概是 9 月 6 日才被問能否接導演,9...

    除了題材之外,《生死接線員》的拍攝也帶給王傳宗和曾少宗全新的體驗。王傳宗坦言:「以前大多拍攝偶像劇,一天要拍 8 頁,一定都是全部先 set 好,然後比較機械快速的趕快去完成,基本上沒有什麼彈性的空間。但這次也感謝邱晧洲導演本來就 call 了三到四機在現場,我們就有很多的玩法跟可能性,很多時候走戲我都放給演員自由發揮,然後再看有沒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曾少宗也呼應道:「這次真的很不一樣,以前拍攝通常是編劇導演都已經 set 好角色要怎麼表現、怎麼行動,我作為演員就是去完成一個明確的任務。但在這部戲的拍攝過程中,大家會不斷互動討論,下了戲也還在討論,去想每場戲、每個角色應該會怎麼做。」 除了演員外,王傳宗也強調:「因為器材火力相當充足,我現場可以隨時想怎麼玩就去玩,用集體創作的模式去撞、去 ...

    以公視醫療職人劇來說,《生死接線員》有叫好叫座的經典「前輩」《麻醉風暴》,就上映檔期來說,又直接跟在熱門大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觀眾難免會有更高的期待,問起王傳宗導演會不會有壓力?製作人許家豪先在一旁笑說:「這是我們的榮幸。」 王傳宗導演則語重心長地表示:「我覺得這樣是非常好的,以前台劇是久久才來一部《麻醉風暴》、一部《一把青》、一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但中間都是斷層,觀眾沒辦法累積。台劇至少要每半年有夠好的劇吸引觀眾,養起整個收視族群,才能夠慢慢積累能量。我們雖然接檔在《與惡》後面,但訴求和題材不同,接下來還有《噬罪者》,重要的是要讓觀眾對台劇愈來愈有信心,當『台劇』本身變成觀眾的一個選擇時,這個品牌才會有力道出來。」 曾少宗則回到戲劇面跟觀眾分享道:「我想大家可能會抱著一個這是...

  3. 2020年10月19日 · 全亞洲第一個紀錄片影音平台《 Giloo 》,於 2017 年創立,創辦人蔣顯斌的創立初衷,即希望在現有傳統戲院發行不利於紀錄片的困境之下,嘗試新的途徑,使得紀錄片被更多人看到。娛樂重擊特別邀請《 Giloo 》總監鄧兆旻、行銷經理施俞如分享這3年多來努力成果和經驗分享。

  4. 你是臺灣人,你頭戴臺灣天,腳踏臺灣地,眼睛所看見的是臺灣的狀況,耳孔所聽見的是臺灣的消息,時間所歷的亦是臺灣的經驗,嘴裡所說的亦是臺灣的語言,所以你的那枝如椽的健筆,生花的彩筆,亦應該寫臺灣的文學了。臺灣的文學怎樣寫呢?

  5. 2018年7月5日 · 教育題材是公視不變的關心 如何 叩問問題是思索重點 公視節目部經理、也是本劇監製的於蓓華首先提起公視與教育的密切關係,她表示:「教育一直都是公視最重視的議題之一,這點是不會變的。而且公視一直著重在探討兒少議題,怎麼去理解 ...

  6. 本文轉載自國影本事十四期 文/陳平浩 圖/影視聽中心 睽違三十五年,物極必反或是風水輪流轉,《大輪迴》如今又值得臺灣的電影人重新回顧了。 咸認台灣新電影運動以《光陰的故事》(1982) 與《兒子的大玩偶》(1983) 啟動,取代了《大輪迴》(1983)與《喜怒哀樂》(1970) 的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