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6月14日 · 不管是不想工作還是找不到工作」,只要找出原因就可以尋求協助再以漸進方式逐步讓工作進入孩子生活的正常軌道例如先找到符合志趣與資格條件的兼職或志工的工作再把時間拉長增加穩定性

  2. 2017年7月1日 · 多給先生一些空間多給他一些面子和尊嚴了解他可能還不知如何是好人到中年常有無法突破的困境太太身處同樣年紀應該還能夠理解。 避免責備 同樣的也減少在言語態度上質疑他像是自己所擔心焦慮的:「你怎麼還找不到工作啊

  3. 2023年5月17日 · 2023-05-17. .編譯 / 樂羽嘉. .出處 / 天下雜誌.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員工腦中冒出離職念頭的頻率,可能比你想的還要頻繁。 2022年美國平均每個月有400萬美國人辭去專任的工作這個現象被稱作大辭職」。 員工對公司幻滅後離職的現象愈來愈常見,但如果離開現職,是否還會在新公司遇到類似的狀況、留下來會不會比去新公司好,都是很難衡量的問題。 不是每個選擇離職的人都可以無縫接軌,離職可能有很大的風險,不過專家提供幾個指標來讓你權衡是否值得冒這個險。 推薦閱讀:該不該離職? 8大警訊識別「有毒工作」 高工時竟不在列. 你怎麼知道現在該離職了?

  4. 2016年11月17日 · 李羚榕.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字級. 收藏. 分享. 「居服員人力的嚴重缺乏,在於找不到人,而是流動率過高。 居家服務督導簡明珠,一語道破人力缺乏的主要原因,她以長期經驗的觀察,居服員流動率高,不外乎以下5點: 1. 家人支持. 「近幾年許多大專院校廣設『老人福利相關科系』,照理說,應該有許多年輕的生力軍加入。 但我有次和一位畢業生談他未來的職涯規劃,有居服員資格的他竟說,他真的沒有辦法去幫別人服務,追問之下,原因竟然是:『我怕被媽媽打死。 』另一位畢業生也說自己的困境,她的媽媽對她吼:『我把你栽培大學,你要去幫別人把屎把尿? 』」 簡明珠說,來自家庭的反對,讓許多年輕人對自己的工作充滿了矛盾。

  5. 2021年1月13日 · 「每天都不想上班! 」 如何克服職場倦怠感? 職業倦怠相關研究,最早是由德國心理學家弗洛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於1974年提出,用來描述專業助人工作者身心耗竭(exhaustion)的現象。 研究至今已43年累積大量研究成果許多研究都證實職業倦怠的起因與工作壓力呈現高度相關。 2021-01-13. .文 / 黃婷郁. .文 / 趙慈慧.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字級. 收藏. 分享.

  6. 2002年1月1日 · 2002-01-01. .文 / 吳若女. .出處 / 康健雜誌. .圖片來源 / 呂恩賜. 字級. 收藏. 分享. 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辦公室有做完的事,家也有處理完的東西,從老闆同事,配偶小孩,好像每個人都伸手向你要時間和精力。 於是,你盡其所能,使出渾身解數,希望能夠滿足每個人的需求。 但最後你卻發現自己精疲力竭,再也沒有辦法做什麼,工作效率一直在降低,脾氣也暴躁隨時可以崩潰,半夜無法入眠,因為心裡著急焦慮,沒辦法安靜下來。 有時候,真想躲起來,離開這個世界,讓什麼人也找不到。 有時候,也知道自己了一個極限,想要放鬆,卻怎麼也靜不下來,不知道該怎麼放鬆? 隨時隨地放鬆.

  7. 2021年10月20日 · 2021-10-20. .文 / 梁元齡編譯. .責任編輯 / 高儷綾. .出處 / 康健編輯部. .圖片來源 / Pexels. 字級. 收藏. 分享. 根據勞動部2019年的統計國人每年平均花2,028個小時在工作上平日有三分之一時間給了工作檢視工作對身心的影響是健康樂活的一環世上沒有完美的工作每份工作或多或少都有讓我們不太喜歡的地方。 但如果你的工作不單單是高壓,而是已對身心造成毒害,就需好好注意。 「高工時」非唯一特點 有毒工作影響因子多. 說到「有毒工作」,很多人會想到過勞,但臨床心理學博士吉里翰(Seth J. Gillihan)指出,不管是工作過多、壓力過大,還是工作內容過於單調乏味,都會帶來負面情緒, 換句話說,即便工時不長,也可能對身心有害。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