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污水處理後去哪裡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2日 · 在紮實的學徒身分磨練,陳潔瑤努力學習名導們對於故事的想像力與拍攝的想法,但自己一路上其實沒想過自己的原住民身分。直到三十出頭,進到原住民電視台工作,才真正跑遍原住民部落,實際接觸到更多不同原住民的狀態和困境。

    • 故事未完待續/留下伏筆
    • 故事結束散場回到真實世界
    • 關上門
    • 開頭與結尾相互呼應

    Now You See It 首先拿恐怖大師希區考克的《驚魂記》,與 1999 年葛斯范桑翻拍的版本相比,看過的觀眾也許都對原始結局中,安東尼柏金斯對鏡頭露出讓人不寒而慄的笑容、而後畫面轉到從泥濘中拖出的貨車這幕印象深刻,電影畫面就到此為止,因為我們光是想像那個貨車中所裝的「東西」,就足以在看完本片後給予這部電影「極為恐怖」的評價;反之葛斯范桑雖然也採用類似的結局,卻在最後將鏡頭拉遠呈現出山景,順便帶到下頭負責打撈的人員,使得最後一幕莫名有了些幽默感。 Now You See It 更表示這樣的結局讓人聯想到「人物朝夕陽走去,冒險將繼續展開」的感覺,實在毀了原來希區考克詮釋出的不安氛圍。

    而說到另一種「皆大歡喜」的收尾手法,影片中也提到《12 怒漢》中最後被宣判無罪,安然走出法院的畫面,由於全片皆是在密閉空間中進行,因此這樣的畫面也給人「故事散場、角色和觀眾一起回到現實世界」的感覺,而這部電影之所以可以被稱為影史最偉大的法庭片,也是因為最後無罪之人終得釋放,正義被宣張使得本片充滿啟發性。不過今天如果是一個連環殺手被放回人群之中呢? 影片舉例《沈默的羔羊》中漢尼拔在電話中以一句:「我約了老友要一起吃晚餐。」隨後掛斷電話、走進人群之中的結尾,就讓人覺得十分毛骨悚然,相信在看完電影後的晚餐一定特別難以下嚥。

    另外常見的「關門」手法也常被用於一個片段的結束、或是電影的結局,角色關上門總是不禁讓我們想像他在門後到底在做什麼,也許被拒之門外更讓觀眾想深入了解角色、以及導演安排這個畫面的動機。不過「門」有時候也會被當成抽象概念來使用,正如你閱讀完一本精彩的小說後將它闔上;或是在經典西部片《搜索者》中,約翰韋恩最後從門前離去的背影,與電影剛開始他從門走向沙漠的畫面相呼應,暗示角色最後回到起點,也是一種頗有趣的隱喻方式。

    提到結局與電影開頭相呼應,更是一種常見的手法, Now You See It 就以近年大衛芬奇的《控制》、以及奧斯卡得獎電影《鳥人》為例,兩者皆採用此方式作結,不論是《控制》中由蘿莎蒙派克飾演的艾咪以同樣角度望向鏡頭;或是《鳥人》中艾瑪史東最後望向天空,與電影開頭的隕石畫面相呼應,皆能給予觀眾極大的衝擊。因為在電影結束後,我們再也不能用同樣的角度看片中角色,而起出耐人尋味的開頭,也在最後有了答案。 Now You See It 所製作的 5 分鐘電影結局分析短片:

  2. 2015年3月18日 · 跟編劇構思電影《伊莎貝拉》的劇本時,曾經想過這樣的一段情節,就是當杜汶澤飾演的貪污警察,向女兒張碧欣(梁洛施飾)講述自己決定不選擇逃亡,而選擇在法庭上認罪,接受坐牢的命運時,曾經想過張碧欣會邊哭邊搭上一句說:「 你在獄中 ...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專訪/《翻牆的記憶》何潤東:放棄無數機會,只為創作出不一樣的校園劇. 文/Maple 攝影/莊永鴻. 繼成功與林心如合作《 16 個夏天 》,TVBS 年度大戲再次交由演而優則導、與林心如一樣在兩岸三地享有高知名度的 何潤東 擔任製作人,這不僅是何潤東繼 ...

  5. 2015年3月12日 · 如果一個疾病沖淡了笑容、削弱了心智、抹了記憶、奪走了你努力奮鬥的一切,那麼生命中還剩下什麼?. 以阿茲海默症為主軸的電影《我想念我自己》是一部溫柔的小品,面對一個無法痊癒的疾病,我們沒有辦法對抗失去,只能盡量握住終將失去的 ...

  6. 啟發自「遺物整理師」金璽別著作《離開留下的東西》,這部劇儘管以「亡者」為題,卻從不煽情把故事著重在「死亡」,反而花了很多篇幅來引起觀眾思考該怎麼面對生命、面對離別,教會活著的人好好活著。

  7. 2021年7月22日 · 這部片非常好看,以它的深度與精彩度,實在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注。. 片中的安娜是個早熟的女孩,本應是天真無邪的童年,身邊卻充斥著謊言、背叛與痛苦,她一雙清澈且烏黑的眼睛,看透了人與人之間脆弱的關係、看透了生與死的意義,她的人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