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實 彈指球 的變化幅度很小,但因為球速極慢,又不旋轉,打者甚至都可以看到縫線,所以微微地搖擺反而讓打者覺得變化無常。 而彈指球又分兩種,一種是三指彈指球,一種是二指彈指球,三指彈指球就是圖片所示,較難控制,但是旋轉次數更少;而二指彈指球則將無名指放下,通常小指翹起,這種較好控制但是旋轉次數較多,紅襪的 Tim Wakefield 即是用二指彈指球。 目次. 1名稱由來. 2代表投手. 3相關文章. 4參考資料. 5相關頁面. 6相關影片. 7相關連結. [ 編輯]名稱由來. 中文名稱:彈指球又稱 蝴蝶球 、 指關節球 。 日:ナックル (ナックルボール) 美: Knuckleball. [ 編輯]代表投手.

  2. 第一,流場只在棒球前端一半的地方保持層流的狀態,過了中線之後,明顯渦流夾雜,呈現典型的紊流型態。 第二,球體的轉動並沒有造成如右圖所呈現之勢流模型中的流場 (理想化之流場),而受影響的部分似乎只局限在靠近球表面的邊界層裡。 球上方的流場分布似乎較密,但也並不如勢流模型裡預測的那麼強烈,藉著上面敘述,我們可以大概了解球的在流場中的微觀現象。 接著我們來簡單討論球的受力狀態,基本上球所受的力量依方向性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阻力,一種是側向力。

  3. 指叉球 據說是由一名 MLB 投手 Dave Keefe 在1920年代所發明的,而他發明此種球路的起因可說是因為他的個人不便所形成的。 因為Dave Keefe在小時候發生意外,導致中指斷掉,所以自然而然使用食指及無名指夾球。 而指叉球之後由後進 Tiny Bonham 在1940年代,以及 Roy Face 在1950年代將此種球路在美職發揚光大。 但接近80年代起,因主流逐漸轉向較為不傷手的 變速球 以及 二縫線快速球 系的興起,傳統的指叉球也逐漸少見於美職。 即使投手使用指叉球,也較傾向於使用速度較快但下墜幅度較小的 快速指叉球 ,以利於投打對決。

  4. 在中文翻譯上,「牛棚」通常兩種解釋: 1. 後援投手練習區的簡稱 例句:目前戰況緊急,後援投手已經進入「牛棚」熱身。 2. 中繼投手與救援投手的統稱 例句:戰局是否被逆轉,端視該隊「牛棚」戰力是否堅強。 [編輯] 名稱由來 至於為何要叫做「牛棚

  5. 我在這裡提出我的看法,因為球質重,我們是由一些現象來看,例如接球時手套的聲音大小,球棒斷裂與否,或是球是滾地或高飛,如果我們從揮擊球來看,先考慮擊球點與球棒位置,當擊球位置偏像球棒內側一點 (比較靠近握把),因為這部分球棒比較細,相對承受力量的能力比棒頭那一段差多了,所以容易破壞而且揮擊時必須縮著手,相對的不易擊中球, 也就容易擊出滾地,而會感覺手發麻的原因,球棒與球接觸的那一瞬間,球一定會產生一個反作用力給球棒,而球的位置越靠近握棒的兩手是不是相對讓手感覺到此反作用力更明顯。 但如果是從球棒最粗部分破壞,也有幾個方式,因為好的打者在打擊時會有所謂的擊球點固定現象,也就是所謂球棒的甜蜜點,因為反覆揮擊,球棒在此點產生疲勞,所以極有可能在使用達一定次數後,產生破壞。

  6. 對於1.上肩、2.四分之三投法、3.側投、4.下勾等不同 放球點 (出手的位置), 曲球 分別是由1.上往下快速地掉落、2.往右打者的外角下墜、3.往右打者的外角大幅度水平偏移、4.在變化路徑中會有一段具有真正的上飄但最後又因為受到地心引力影響而下墜。. 在投 ...

  7. 無論如何,記錄員不得作出與「記錄規則」不合之記錄。. 記錄員於比賽結束後包括 褫奪比賽 , 截止比賽 ,依照聯盟主席所規定之記錄格式,即比賽日期、球場名稱、比賽隊名、及裁判員姓名、得分,並依照有關記錄規則特定的方式,作成各球員的個人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