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2月11日 · 寄生蟲感染: 感染埃及血吸蟲(Schistosoma haematobium),會有較高的機會得到膀胱癌膀胱癌早期症狀血尿 膀胱癌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約80-90膀胱癌患者會有血尿問題英國國民健保署資料也指出血尿是最常見的膀胱癌症狀包括尿中出現血絲或 ...

  2. 2020年4月22日 · 常見3原因揭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醫師周宗翰表示,尿液排出的原理與自來水接上水管異曲同工之妙,當水量愈大,形成的水柱愈是筆直帶勁;水量愈小,水壓就不足,自然無法形成「完美」的水柱。 一般來說,尿柱分岔與性能力或腎臟功能的關係較小,較容易造成小便分岔的原因,還是在於以下3點: 1. 尿量過少: 當膀胱充滿尿液時,排尿瞬間會産生足夠壓力,將尿液自膀胱排出,並順勢將尿道口撐開,形成水柱。 一旦膀胱蓄積的尿量不足,無法産生足夠壓力,尿液只能自尿道口四周「流出」,不小心就尿濕褲子,灑滿一地。 2. 尿道口腫脹: 常發生於男性,由於龜頭海綿體包附著尿道口,當陰莖勃起後,龜頭膨脹就容易擠壓到尿道口,因此出現尿尿分岔的現象。

  3. 5 天前 · 可能得到什麼疾病? 該怎麼減少或消除這種情況? 29 5 月, 2024 宅男生活. 圖片來源:pixabay. 老人家尿尿很多泡泡,可能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 尿液速度:快速排尿時,尿液撞擊馬桶水面,可能產生泡泡。 這個情況一般是暫時的,不需要過多擔心。 尿液濃縮:如果老人喝水較少,尿液比較濃,濃縮的尿液中含有較多的廢物和蛋白質,可能形成泡泡。 尿液中的蛋白質:尿液中蛋白質含量高(蛋白尿)是泡泡尿的一個常見原因。 蛋白尿可能是腎臟問題的早期徵兆,如腎炎、腎病綜合症或糖尿病腎病。 感染:尿路感染(UTI)可能導致尿液中細菌或白細胞,進而產生泡泡。 這通常伴其他癥狀,如尿頻、尿急、尿痛等。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可能含有高濃度的葡萄糖,這也可能導致泡泡尿。

  4. 2019年6月24日 · 解尿疼痛通常是解尿時有灼熱或刺痛感常會伴隨頻尿解尿困難尿有異味血尿或尿液混濁等情形有時甚至會合併陰道分泌物的異常。 驗尿只是鑑別有無感染. 解尿疼痛如果發生在停經後的婦女,病人又經常為頻尿、解尿疼痛、性交疼痛所苦,甚至在沒解尿時,患者也會有陰道或尿道口的痠痛,而感到整天坐立難安;驗尿時如果沒有感染,就不是慢性膀胱炎或尿道炎,不要投予抗感染藥物。 對於有下泌尿道感染症狀的患者求診,尤其是停經後婦女與久治不癒者,絕對不能只驗小便就開立處方,一定要內診來做鑑別診斷,因為有一些非下泌尿道感染的生殖泌尿道疾病也會造成解尿疼痛,例如尿道肉阜、披衣菌感染、淋病、陰道滴蟲、外陰部疱疹、白色念珠球菌,甚至在子宮頸癌侵犯到膀胱時,都會有解尿疼痛的症狀。 若無明顯病灶 須膀胱鏡檢查.

  5. 2023年3月21日 ·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尿液中帶有血絲,那麼就有可能是腎結石磨擦尿道壁的結果。 這種情況一般不會伴隨疼痛,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持續出現血尿建議立即前往專業醫院進行詳細檢查。 該怎麼預防? 1、多喝水. 缺乏水分是導致腎結石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身體缺乏足夠的水分,尿液中的鹽類與鈣質就會過度濃縮,從而形成結晶,最終形成腎結石。 因此,無論何時,保持充分飲水量是預防腎結石的關鍵。 根據醫學專家的建議,每天應該喝8-10杯水,以確保尿液保持流暢。 2、減少攝入高蛋白質飲食. 高蛋白質飲食是導致腎結石形成的另一重要原因。 當身體消化蛋白質時,會產生一種物質叫做尿素。 尿素在體內代謝後會產生氨氣和一些其他有害物質,這些物質會引起身體內鈣質的過度沉積,促進腎結石的形成。

  6. 2021年12月6日 · 6 12 月, 2021 宅男生活. 憋尿傷身但不代表一有尿就必須去尿」,醫師建議2到3小時排尿一次才算合理。 (示意圖/達志影像) 憋尿太久或太常憋尿對身體健康都會造成影響但長庚醫院泌尿外科醫師侯鎮邦表示不憋尿不代表一有尿就必須去尿」,排尿過於頻繁恐使膀胱失去延展性不利於泌尿系統健康對此醫師建議應讓膀胱適度儲存尿液且每天約2到3小時排尿一次才算合理。 泌尿外科醫師侯鎮邦在粉專 《健康科技最前線 泌尿外科侯鎮邦醫師》 提到,大家都知道不能憋尿,但並不代表「一有尿就必須去尿」,他說明,一個健康的膀胱,每天的工作就是儲存尿液,如果一有想尿的感覺就去尿,就無法讓膀胱發揮它該有的功能,時間一長恐導致膀胱失去延展性,影響泌尿系統健康。

  7. 2022年5月31日 · 一、慢性腎臟病患者(CKD)出現感冒、肺炎或腸道、尿路感染,可能在短期間出現肌酸酐值飆升的狀況。 二、腎臟病病患急性發病,出現少尿甚至無尿的狀況,引發急性腎衰竭,也導致肌酸酐值的驟升。 三、合併高度水腫或嚴重缺水的慢性腎臟病病患,使用了損害腎臟的藥物就可以出現肌酸酐飆高的狀況。 四、慢性腎臟病病患未注意飲食,短期內吃進過量的高蛋白食物,可能出現暫時的肌酸酐升高狀況,而如果長期採取高蛋白飲食,則可能出現不可逆的腎功能損傷。 五、高血壓患者未能控制好血壓,導致長期逐步出現蛋白尿的狀況,亦即24小時內尿蛋白總量高於1到1.5公克,讓肌酸酐值逐步上升。 六、人體出現發燒、多汗、飲水量減少,導致失水過多,血液濃度增加、腎臟血流量減少,也造成肌酸酐值升高。 如何治療或預防肌酸酐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