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台北市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副主任、台灣成癮學會祕書長陳亮妤表示,針對罕病的藥物,醫師不但不會隨便開,過去研究也沒有發生過濫用問題。 對於漢麻萃取物CBD申請,她認為法規應與時俱進。 (攝影/楊子磊) 關鍵重點在於具有療效的CBD及具有成癮性的THC濃度比例如何界定拿捏. 若四氫大麻酚(THC)的成分高於0.3%,就是一般人既定印象中會上癮的毒品大麻(Marijuana);小於0.3%,則為工業大麻或漢麻(Hemp),沒有成癮性。 (攝影/REUTERS/Elijah Nouvelage/達志影像) 2017台灣首波解禁,是開放漢麻萃取物CBD使用. 美國. 「藥物樣品贈品管理辦法」 〈病患CBD個人自用專案進口完全失敗攻略〉. 難關1:成癮物質含量規定較國際嚴格,藥品進口認證不易通過.

  2. 2020年8月16日 · 對大多數性侵犯而言,走進治療場域──不論是監獄、 培德醫院與大肚山莊 、接受衛生局委託的醫院及其他專業單位,都像是被「外控」力量──法律的緊箍咒強押著,接受另種懲罰,以償還這項更不見容於社會的罪行;對比外控的強制力,治療師需要在團體內營造溫暖、開放的「內控」力量,兩相對照之下,才有可能開始建立關係。 外控機制不足,再犯預防受挑戰. 儘管經過20年的本土化實務操作經驗,在治療現場與評估機制似穩定運作的同時,這套全球最全面的性侵犯治療制度,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挑戰與日俱增。 除了刑後治療場所長期在監獄,與治療目的以及法規的扞格、對當事者程序保障與比例原則有 違憲疑慮 之外,在社區治療部分,也面臨外控機制不足以及實際成效難以驗證的問題。

  3. 過去皮膚科總被稱為「五官科」、「皮毛」,言下之意是學問不大、相對輕鬆,在醫美狂潮吹起後,又成為「賺錢」的代稱。 但許多嚴重藥物過敏引發的罕見疾病,其實也在皮膚科的守備範圍──這類疾病診治複雜性極強,不僅常得在「無例可循」的少見病例中找答案,別人藥開愈多愈賺,這些醫師一天到晚提出「哪些藥不能濫開」擋人財路,其實更像是「傻人」。 台灣有群「傻子」般的皮膚科醫師,自力組織嚴重藥物過敏救援網絡,補足政府藥害通報及宣導不足的一塊。 「傻人」頭號醫師,是林口長庚藥物過敏中心主任、皮膚科醫師鐘文宏。 為了訪談他,我們「掛號」了2週,才能在他滿檔的行事曆中排入。

    • 禿頭看哪一科1
    • 禿頭看哪一科2
    • 禿頭看哪一科3
    • 禿頭看哪一科4
    • 禿頭看哪一科5
  4. 2020年9月27日 · 他是台灣首位以外科醫師身分當選中研院院士者,多項技術仍是醫學教科書的範本,讓台灣成為國際整外顯微手術的訓練中心。. 而今,他眼見台灣曾獨領風騷的顯微重建外科領先地位在下滑中,近年顯少露面的他受訪說「健保,讓台灣人有尊嚴」,但長年對 ...

    • 禿頭看哪一科1
    • 禿頭看哪一科2
    • 禿頭看哪一科3
    • 禿頭看哪一科4
    • 禿頭看哪一科5
  5. 當人們在日常生活不經意透過語言或文字、感覺或姿態,以「瘋子」、「神經病」、「該精神了」等奚落語調品評人事物時,其實就是一再強化此一道德貶抑的特質,引發種「羞愧感」的集體經驗,使得精神病患難以重新「做人」,僵固成某種特定形象的

  6. 2019年4月13日 · 公共電視熱播的電視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在網路社群媒體上引發不少討論。 其中對於精神疾病的病症與病人處境的刻畫,在台灣戲劇中少見地深入。 劇中「應思聰」一角是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把思覺失調症初發病時的症狀詮釋得絲絲入扣,眼神、動作、表情皆十分到位,非常接近我在診間或病房看到的病人的症狀表現。 唯一讓我擔心的是,應思聰次住院後,他的姊姊應思悅去醫院探訪他,他出現臉部抽搐、話語含糊、反應遲滯的症狀,劇裡的精神醫師特別解釋「這是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會出現的副作用──錐體外症狀」。 我的第一個念頭是,這演員很專業,演得確實像病人服用「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後,可能會出現的副作用;但第二個念頭卻是:完蛋了,會不會讓剛出現精神病症狀的病人更有拒絕服藥的理由? 或是病人家屬更不敢帶病人到醫院就醫了?

  7. 2017年9月27日 · 台北市四季和安婦幼診所院長、台灣母胎醫學會常務理事徐金源及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賴宗炫都認為,如果以Nancy 1到2公分的肌瘤,「優先建議,絕不會是手術」。 徐金源說,經期異常的原因很多,不能認定就是這個肌瘤作怪,也有可能卵巢巧克力囊腫等問題,手術不見得能去除真正引起月經異常的原因,又可能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賴宗炫說明,任何手術前都應該有評估流程,包括病史、開刀史,如果女性經期不規則,永遠要先想到懷孕、以超音波驗孕,排除之後再做其他檢查,「檢驗、治療都要按部就班,小肌瘤、症狀若沒有影響生活品質,先用藥物控制、追蹤,如果肌瘤變大、症狀又加劇,才考慮手術。 台北馬偕婦產科主治醫師翁嘉穗也表示,肌瘤即使只有1公分,用子宮鏡有時也很難切,會做很久,手術時間過長,灌的水也會比較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