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月8日 · 骨骺炎不只發生在跟骨。 基本上,只要有生長板的地方,就有可能會因為使用過當引起骨骺炎,但腳跟因為是運動、活動時應力最大的地方,所以也最容易發生跟骨骨骺炎(見下圖)。 對多數人而言,它是很神秘的病,也常常會被誤診為足底筋膜炎,可是它與足底筋膜炎的症狀卻不盡相同: 骨骺炎的痛較為分散,不像足底筋膜炎的痛點集中在腳底。 若不小心引發了骨骺炎,可能多休息後症狀就會緩解,不像足底筋膜炎,每天一下床就會痛,腳踩踏時也會不舒服。

  2. 2022年1月17日 ·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常常覺得腰部跟臀部那邊卡卡的不太舒服,也蹲不太下去? 白映俞醫師指出,這可能是因為平時久坐不動的習慣,讓髂腰肌變得緊繃僵硬,導致讓腰背不適的「髂腰肌症候群」產生。 她分享了該如何自我檢測髂腰肌是否太過緊繃,並示範了幾個拉伸髂腰肌的動作,跟著她一起做,或許有助於減緩你的腰背疼痛。 (責任編輯:周彥均) 文/白映俞 醫師. 今天,請你先做個小測驗。 平躺在床上,兩腳伸直,下背平貼著地墊或床鋪。 這時彎曲右腳膝蓋,雙手環抱膝蓋讓膝蓋往胸前靠近,過程中記得保持左腳繼續直直地停留在床墊或地墊上。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請問做得到嗎? 還是你的左腳或身體總是不聽使喚地想要彎曲一下,才能抱到右腳膝蓋呢? 如果做得到的話,請你換腳試試看。

  3. 2021年1月18日 · 有什麼簡單的動作可以讓屁股放鬆,改善會梨狀肌症候群導致的痠、痛、麻症狀呢? (責任編輯:鄧羽辰) 文/ 外科醫師 白映俞. 「我這兩個月來認真跑步,做深蹲,想要控制體重,讓線條美一點。 」OL小美告訴醫師:「不過接著就覺得右邊屁股常常痛痛的。 「除了屁股痛,還有什麼感覺嗎? 」醫師問。 「有點麻,有點緊,說不上來呢! 」小美急著問:「我還這麼年輕,會有髖關節發炎的問題嗎? 醫師說:「聽起來比較像『梨狀肌症候群』,我們來安排些檢查。 梨狀肌症候群(Piriformis Syndrome)可說是一個「小肌肉扳倒大神經」的故事。 我們先來認識兩個重要的結構:梨狀肌與坐骨神經。

    • 檢查「顏色」與「漸層的濃度」首先要檢查的,是腳底板的顏色。請仔細觀察自己的腳底板,看看呈現出什麼顏色?健康的腳底板是淡粉紅色的。位於橫膈膜線之上、臀線之下的區塊是偏紅粉紅色;兩線之間的區塊,靠身體外側的部分是粉紅色,足弓一帶則是偏白粉紅色。
    • 做好「角質保養」舒緩內臟問題。有角質附著的腳底板,一點也不漂亮。若是健康的腳底板,老廢角質會自然脫落。然而,一旦代謝變差,或是臟器與器官出了問題,角質就不會脫落,一直牢牢的附著在腳底板上。
    • 按毛病的不同各種「細紋」一一顯現。細紋也跟角質一樣,根據細紋所出現的位置,便能知道身體的健康狀態。細紋很容易受到一天運動量與走路方式的影響,導致長度和形狀的改變甚為頻繁,因此,每天都要進行檢查,確實掌握身體狀況的變化。
    • 從「腳趾的形狀」可看出一個人的性格。腳底板的形狀因人而異。只要讓其他人看看自己的腳底板就知道。從腳趾的形狀到大小、粗細,每個人都千差萬別。
  4. 2020年8月4日 · 生活報橘. 【小腿和足底覺得好緊? 】醫師示範7分鐘運動腿部拉筋伸展. 照護線上 2020-08-04. 圖片來源: 照護線上.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 運動訓練時大部份的人都著重在增加肌肉但卻忽略了柔軟度的重要尤其是膝蓋以下的小腿足底部位。 長期缺乏拉伸的情況下,會讓小腿緊繃,嚴重甚至會導致發炎。 外科專科醫師白映俞提供許多拉伸小腿以及足底的姿勢訓練,不妨在家裡試試看吧! (責任編輯:陳致加) 文/外科專科醫師 白映俞. 膝蓋痛非常常見,也很惱人,因此大家比較會注意膝蓋痛的各種訊息。 而提到膝蓋痛,大一點的肌肉群——也就是大腿的股四頭肌——總是第一個被討論到的重點。

  5. 2020年10月22日 · 足底筋膜炎的起因之一是小腿肌肉繃得太緊不少訓練有素的運動員亦受足底筋膜炎之苦。 記得,鍛鍊小腿、腳底、腳踝的肌肉會讓踝關節更加穩定,關節穩定、肌肉強健,確實能降低腳底受傷的機會。 然而在鍛鍊的過程之中,適時的放鬆,維持肌肉彈性也非常重要,不要讓肌肉一路繃緊緊,而要拉長伸展,增加其活動度。 我們這裡提供的動作是根據 美國骨科醫學會的衛教建議,希望大家每個星期至少做三到五次這個練習 ,如果乖乖地做這些足底舒緩動作持續一個月的話,超過九成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都會改善喔! 當然,如果你在做這些動作的過程若覺得很痛,腳背一彎或腳踝一轉都痛得要命,務必要和醫師討論,看是否需要作更進一步的檢查或是先止痛。 如果你並沒有足底筋膜炎,這幾個動作還是很適合常做,讓腳底足踝得到適時放鬆,預防足底筋膜炎的發生。

  6. 2020年9月28日 · 皮膚科醫師張瑋庭表示,這樣的狀況很常見, 因人的腳底每天都跟地面、鞋子摩擦,又得承受體重,自然而然角質層就會增生、變厚 ,只要適當的去角質,並在洗澡後擦乳液保濕,就可以改善這種狀況。 腳底角質增生 跟年紀、鞋款有關. 因為腳底沒有皮脂腺可以分泌油脂來保濕,加上人每天行走,腳底腳跟不斷摩擦,用各種工具去角質的速度,完全比不上局部角質層增生的速度,增生力超盛,勾絲襪、蹭床單,一到冬天甚至乾裂、流血,令人非常困擾。 張瑋庭醫師指出, 其實這跟老化也有關係,人年紀大了新陳代謝變慢,角質層不斷累積,所以腳底也越來越厚 。 也跟穿著的鞋子有關,如Amy長期穿高跟鞋,重力集中在前端腳掌,也會使腳尖左右兩側變粗糙;加上天氣熱、下雨天大家都愛穿夾腳拖,沒有完整包覆的狀態下,加深腳跟與地面磨擦,也會讓腳跟變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