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林務局藉由開發防治小黑蚊之功效,希望能加速小花蔓澤蘭防治。 小花蔓澤蘭植體以熱解後取得醋液,可噴灑於人為活動區域之戶外青苔上,藉以斷絕小黑蚊幼蟲的食物來源,是對環境生態負面影響較低之環境衛生用藥。

  2. 這種滅方式有些小訣竅,最好將水桶擺在容易聚集蚊子的樹蔭下;放養的魚種以大肚魚、蓋斑鬥魚較為推薦,因為這些都是愛吃孑孓的小魚,對環境的適應情況也很好;此外,桶內的魚隻數量,5〜6條魚即可,因為這個數量最容易達到自然平衡,魚群們大了之後

  3. 20180719. 文/農試所應動組 林鳳琪、茶業改良場 寧方俞、桃園區農業改良場 陳巧燕. 甚難防治的薊馬,在台灣農作物上全年均可發生,尤其在適合發育溫度下,約10天即完成一個世代,一年可發生多達20個世代以上,尤其是油茶抽新梢或開花結果時,更是最容易吸引大量薊馬,將造成新芽、花芽及幼果的危害,近年來更是影響了茶籽產量與品質。 幼蟲期多棲息於幼芽、新葉上取食. 薊馬發育生活期包括卵、幼蟲、蛹及成蟲期。 雌蟲偏好產卵於植物幼嫩組織內。 卵孵化成幼蟲後,鑽出表皮,喜棲息於植物幼芽、新葉、花、小果上取食,幼蟲期有兩個齡期,活動力佳,受干擾會快速分散。 蛹分前蛹與蛹兩期,大多於葉芽、花芽、枝條、樹幹的細縫或落入土面化蛹,此為休眠期,減少取食與活動。 羽化後的成蟲回到植物上取食及產卵。

  4. 對策的關鍵首先就是早期發現。 若在蟲卵的階段發現的話就算幸運,不過產卵在葉背的卵塊尤其難以察覺。 捕殺的最好時機,就是剛孵化的幼齡幼蟲時期。 其實夜盜蟲要經過幾次脫皮,身體變成黑色後,才會開始轉變為夜行性,剛孵化的幼齡幼蟲通常都是聚集在同一片葉背啃食葉子。 遭到大量幼蟲從葉背啃食的葉片,會呈現參差不齊的網狀,所以只要摘除一片出現啃食痕跡的葉片,就能將數百隻夜盜蟲一網打盡。 如過錯過這個時機,幼蟲就會開始分散於四處,所以應該要隨時注意是否出現網狀啃食痕的葉片。 若要驅除於夜間活動的終齡幼蟲,應仔細觀察啃食後立刻出現的啃食痕及鬆軟的糞便。 就算沒有發現夜盜蟲的蹤跡,不過這就是熟齡幼蟲在夜晚食害蔬菜的證據,可以試著將挖掘出現啃食痕及蟲糞的植株基部周圍。 如此一來就能發現隱藏在土壤的夜盜蟲。

  5. 位在仁德區的吉田田有機農場,前為台糖養豬的飼育場,進入農場前有蜿蜒沙塵飛揚的小徑,及還未長出新葉的雜樹林,幾隻牛於其中放養,緊鄰臺南市都會公園新市鎮,隱藏著這座以生物防治見長的農場。. 在這個不像現代化新型農場乾淨整潔的場域裡,卻是 ...

  6. 1. 銀葉粉蝨《Silver leaf whitefly》. 學名: Bemisia argentifolii. 銀葉粉蝨俗稱白龜神、白粉蝨、白蚊子,週年發生,繁殖力強,寄主植物廣。. 成蟲在番茄葉背產卵,孵化後之若蟲有4齡,1 齡有足可爬行找尋適當之取食位置,2 齡以後足退化,固著於葉背,成蟲受干擾 ...

  7. 以100年度農作物蟲害診斷鑑定送檢案件為例,當年筆者發現危害木瓜、番石榴等農作物的新入侵害蟲——木瓜秀粉介殼蟲(Paracoccus marginatus),並透過推廣性文章提供防治資訊,故當年度送檢約300筆的農作物蟲害診斷鑑定案例中,檢出高達132筆介殼蟲類害蟲(其中34筆是種植木瓜、番石榴遭蟲害之農友送檢,而30筆之鑑定結果為木瓜秀粉介殼蟲)。 透過農作物蟲害診斷鑑定,農友在得知為害種類及防治建議後,得以及早防治。 由101年後接獲木瓜秀粉介殼蟲之案例下降,且田間發生此害蟲之狀況亦大幅下降顯示,農友發生蟲害或是有新入侵害蟲時,若能透過快速而準確鑑定有害生物種類及提供對應的防治資訊,必能對症下藥,而達最佳的防治功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