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23日 · 有關資遣退休等勞資爭議屢見不鮮符合退休條件的勞工因公司業務緊縮關廠歇業或虧損等原因被資遣常疑惑該領的是退休金還是資遣費?. 」北市勞動局長陳信瑜解答就算被資遣雇主仍需支付退休金而非以資遣費計算且計算標準應以勞工 ...

  2. 2020年4月10日 · 根據勞基法第9條規定有四種狀況公司可以和員工簽訂定期契約期滿後公司可以合法的解雇員工且不必支付資遣費臨時性工作即我們常說的臨時工。 例如公司的倉庫淹水了,為了清運泡水的物品必須臨時聘請額外的清潔工幫忙,這種就算是臨時工作,可以簽訂定期契約。 二、短期性工作: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公司同事請產假,必須聘請一位職務代理人,一旦原同事產假結束之後,這個代理人的職務就告一段落,這種情況也可以合法的雇用約聘人員。 三、季節性工作:例如農夫在春天至秋天期間需要人力協助採收作物,但冬天就沒有這個需求,那麼他就可以與員工簽訂定期契約,採收完成後就自動解雇。 四、特定性工作:在特定期間內、因為特定目的而出現的工作。

  3. 2021年9月23日 · 計算. 有關資遣退休等勞資爭議屢見不鮮符合退休條件的勞工因公司業務緊縮關廠歇業或虧損等原因被資遣常疑惑該領的是退休金還是資遣費? 」北市勞動局長陳信瑜解答就算被資遣雇主仍需支付退休金而非以資遣費計算且計算標準應以勞工選擇新舊制的不同而有差異。 陳信瑜解釋,凡符合「自請退休」條件的勞工,有權隨時請求退休,就算雇主依《勞基法》第11條規定,預告勞工終止勞動契約而進行資遣,雇主也要依同法第55條及84條之2規定,計算發給員工退休金;而符合「強制退休」條件的勞工,雇主也應依法予以強制退休發給退休金。 陳信瑜說,「選擇舊制」的勞工符合退休條件被資遣時,雇主要依勞基法標準計算退休金;「選擇適用勞退新制但保留舊制年資」的勞工符合退休條件被資遣時,則要分開計算。

  4. 財部國稅局表示公司給付員工資遣費可分成兩大類第一類為分期領取該類為全年領取總額減除78.1萬元併入綜合所得計算課稅第二類一次領取者則有2階段定額免稅。 依照所得稅法第14條第1項第9類規定的退職所得,如為分期領取者,以107年度全年領取總額,減除78.1萬元後之餘額為所得額。 財政部說,若為一次領取退職所得者,其領取總額在18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金額以下,免計所得稅;但超過的人,未達36.2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金額的部分,以其半數為所得額計稅;超過36.2萬元乘以退職服務年資之金額部分,全數列入所得計稅。 由於退職所得的免稅額計算方式複雜,不少民眾無法自行試算,也因此多半由國稅局人員承辦其業務。

  5. 2024年5月12日 · 依所得稅法規定退職所得包括個人領取之退休金資遣費退職金離職金終身俸非屬保險給付之養老金及依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辦理年金保險之保險給付等所得值得注意的是個人歷年自薪資所得中自行繳付之儲金或依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提繳之年金保險費於提繳年度已計入薪資所得課稅部分及其孳息不在此限。 113年度領取退職所得者免稅、課稅公式計算如下: 勞工退職所得有定額免稅額,超過免稅門檻才會被課稅,月領者全年的免稅額為85.9萬元,若低於此額度便不用繳稅。 而若是一次提領者將採分段課稅,稅額計算將分成三段式: 免稅:領取退休金總額少於「19.8萬X服務年資」則免稅。 半數課稅:領取退休金總額介於「超過19.8萬元X年資」、「39.8萬X年資」兩者之間的部分,其中半數會被課稅。

  6. 2024年4月13日 · 根據新制年資的資遣費計算規定每滿1年發給0.5個月的平均工資未滿1年的部分按比例計算最高可發給6個月的平均工資。 以本案例而言,新制年資12年,即12x0.5=6個月,平均工資60,000x6=360,000元。 失業給付則依照申請人退保之日的當月計算,前6個月按照平均投保薪資的60%發給。 依本案例,即為45,800x60%x6個月=164,880元,兩筆金額總計為360,000元+164,880元=524,880元。 張秘書提醒,在離職之前可以多想想,如果只為出一口氣,卻損害自己的荷包,值不值得呢? 留言討論. 在職場工作,勞工難免會面臨失業的困境。

  7. 2023年6月13日 · 至於領取提早就業獎勵金計算方式勞保局表示將依申請人尚未請領的失業給付金額50%,一次發給但要注意的是這項津貼有時間限制必須自再就業並參加就業保險滿三個月的隔日起算兩年內提出申請。 此外,勞保局昨(12)日表示,勞工於失業給付請領期限屆滿前受僱工作,請領提早就業獎助津貼,除了書面申請方式,還可以採網路申請,較書面申請可提早三至五個工作天入帳,歡迎勞工多加利用。 (旺得富理財網 黃順德) 時機歹歹,當勞工不幸被資遣怎麼辦? 若按照《勞基法》規定,當投保單位 (公司、企業)因關廠、遷廠、休業、解散、破產宣告,或是縮編、營運虧損、天災等原因,讓員工被迫離開原先的工作崗位,才能算是「非自願離職」,也別忘了預告期、謀職假、非自願離職證明等三大權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