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0日 · 1. 認為他人較自己更容易受騙. 部分消費者會認為自己對詐騙訊息有足夠的警覺所以更傾向擔心朋友或家人不慎遇到潛在詐騙情況包括收到要求驗證帳戶的電子郵件或短訊銀行帳戶透支查問及網上購物網站有關贏得禮品卡或產品的通知。 當中,「獨家優惠」是最容易被詐騙得逞的標題,而「點擊此處」和「限時優惠」也是「大熱之選」。 2. 誤判資訊真實性. 大部分消費者只會一些能夠輕易偽造的細節,例如公司名稱與標誌等等,來辨別資訊真偽。 事實上,消費者應該花多一點心思,例如檢查帳戶號碼、與公司的連繫等等難以偽裝的細節來識辨詐騙,保護自己免受詐騙傷害 。 3. 忽略明顯資訊細節. 建議消費者可以確認資訊是否來自可靠的電子郵件地址,或是檢查電子郵件是否有錯字,從而減低陷入騙局的風險。

  2. 2023年10月4日 · 當中以語音釣魚Vishing即透過詐騙電話誘使他人透露個人資料為香港受訪者最常遇到的詐騙手法涉及34%受訪者其次則為網絡釣魚Phishing即透過詐騙電郵網站社交帖文及二維碼等盜取資料31%及短訊釣魚Smishing即透過詐騙短訊誘騙

  3. 2023年8月10日 · 首先,一定要吸取教訓,早前都有些用美女微信、假投資專家開始的投資騙局,雖然不知道你具體的情況,但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議避免: 第一,不要胡亂加入財經群組。 第二,不要輕信別人意見。 第三,買入股票前要有自己的獨立分析。 至於如何翻身,要先還清欠債,雖然是親戚,但都是人情,必須還清 (建議先同親戚討論,找出一個大家都最合適的還款方法)。 記住,理財投資不能急,一步步去做。 你依然相當年青,人生還有好多機會。 因此,累積財富的事情可以慢慢進行。 雖然有負擔,但沒有小朋友,你要將開支可以在控制的範圍,比過往更小心理財。 還清債務之後,要先增加銀行的備用現金,面對生活的不時之需。 等你的防守做好之後,每月有一定空閒資金,才考慮用月供的模式去累積財富。 不要急,這刻做好還債及儲現金先。

  4. 2023年5月6日 · 有不少遊戲都是用充值卡內一串序列號充值有網民分享曾經買到已被使用過的充值碼方知受騙樓主小時候亦因此被同校同學騙取$20另外亦有一些付費幫忙代打遊戲的服務有助提升帳號等級但付錢及交出帳戶及密碼後不但沒有代打」,更被人改密碼慘失帳號。 亦有網民購買裝備或遊戲帳號時被騙錢,可見遊戲玩家之間的交易,出現騙案風險亦相當高。 點擊圖片放大. 3.同情心發作. 在街上遇到人求助,自然會有一絲同情心出現,最多網民遇到的是途人說自己沒錢坐車,有人指遇到聲稱是電視台的路人,展示出明星合照,更指急需要錢坐車回電視台,因此就誤信對方借出$100,怎料對方及後走上了的士,事主才知道被騙錢,亦有人因為被銷售員纏繞,就光顧$100美容服務。

  5. 2024年4月5日 · 你應該叫佢搵銀行搞呀. 銀行會叫佢填form再經一啲手續再退畀佢. 咁樣係耐啲時間,但係經正式手續退. 今次係1000蚊唔算多. 但萬一對方係洗黑錢. 被人查緊. 又查到你私下過數畀佢. 你都會有麻煩. 其實正確就可以經銀行退返去嘅,但你點都要去銀行搞一轉。 我有一次都試過發生呢件事公事公辦。 叫佢同佢銀行講過錯錢,之後佢嘅銀行就會request你嘅銀行收返筆錢,之後你嘅銀行就會問你係咪真係過返俾佢。 叫佢自己搵銀行搞,但錢唔好轉走/用左佢 ,但如果銀行搵你而你唔比反人,咁就可能會犯盜用他人財產罪. 下次嘅話同銀行講等銀行俾. 有機會係洗黑錢. 轉數快入錯數,可能是騙案,亦可能是真實失誤。 如收到懷疑入錯的款項,是否有責任處理?

  6. 2022年12月8日 · 1.盡快通知cut卡. 在發現信用卡被盜刷後,第一時間要通知發卡機構及時cut卡,再補發新卡,以免造成更嚴重的財務損失。 2.報警處理. 金管局建議,大家如發現信用卡被盜刷,應報警處理。 有關騙案查詢可以聯絡反詐騙協調中心,不過該中心只提供諮詢,如果要報案,仍然需要直接報警。 如果被盜刷的數目非常小,可能未必會立刻處理,但仍然會留有記錄。 3.刪除網絡上所有此信用卡資料. 及時刪除網站或應用程式上所有已儲存的信用卡資料,移除信用卡後,更改帳戶密碼,防止被繼續盜用。

  7. 2021年4月22日 · 如遇到滋擾大家可先向管理處反映問題或嘗試自行與鄰居協議但若果情況沒有改善大家亦可以透過以下途徑禁止他人繼續滋擾: 滋擾者有機會觸犯刑事罪行. 1. 受滋擾者可向相關政府部門投訴,當局會向造成滋擾的人士發出「妨擾事故通知」,但假如情況沒有好轉,滋擾者便有機會觸犯刑事罪行。 相關刑事責任包括: 冷氣機滴水問題: 冷氣機滴水可引致環境衞生滋擾問題,根據第132章《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2條,任由冷氣機滴水對別人造成滋擾屬違法行為,最高刑罰是罰款10,000元,加上就持續妨擾每天罰款200元。 噪音問題: 根據第400章《噪音管制條例》第5條,任何人於任何時間在住處或公眾地方發出煩擾噪音,可被罰款10,000元。